王清爽
摘 要:打开、下沉、挡气、挂位置、唱响分别是从吸气到发出声音这一瞬间依次有序的五个重要环节,又作为发声的一体,环环相扣、环环制约。
关键词:打开;下沉;挡气;挂位置;唱响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和表现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研究演唱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法,但无论什么方法对演唱的技术基本要求是相同的。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从“打开、下沉、挡气、挂位置、唱响”五个环节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几环节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以下说明。
一、打开
“打开”是指歌唱时发声器官的状态,主要包含喉咽腔和整个身体的打开。
吉诺·贝基说:“打开喉咙的重要性如同你从房间出来先打开门一样。”喉咽腔如打不开,会出现卡脖子现象,声音卡在喉咙上,向上无法运用鼻腔、头腔,高音就上不去;同时喉咙卡住后,向下也不能运用胸腔、腹腔,低音又下不来。这样的声音既没有穿透力,又不深沉,使声带容易产生疲劳,长此以往还会出现病变,后果非常严重。
我们可以体会以下状态获得积极充分的打开经验。
1.喉咽腔的打开
(1)人们睡觉前很困时极其自然的打哈欠并加上叹息的感觉。
(2)人在极其悲痛时,大声痛哭,张嘴抽泣时的喉咙状态。
喉咽腔打开后,声音的“中间”通道就打开了,两条锁骨间在歌唱时有种吞噬感,喉咙开的像农村大口井一样深邃坚实。
2.整个发声器官的打开
胸、腰、腹部充分保持深吸气时的身体开阔状态,让身体像一个吹开的气球;头腔、鼻腔则保持打阿嚏时的兴奋向上的状态,所有的发声器官充分打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共鸣作用。
打开的腔体为声音上下流畅行走打好了基础。
二、下沉
下沉是指歌唱时的气息状态。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和原动力。正确的呼吸,对腔体的打开、音域的扩展、音色的美化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呼吸,“沉”是首要解决的。要想做到“沉”,首先要深吸气:用腹直肌和两侧肋骨联合控制,把气沉到丹田,使横膈膜下降。然后再有控制的呼气:自然状态下,吸进去的气息会受体外压力压迫迅速外泄。但歌唱时对呼吸有特别的要求即腰腹部要始终保持深吸气时的开阔下沉状态,然后根据乐句的长短有控制的
呼出。
正确的深呼吸为歌唱提供了发声的动力。但能正确呼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长期训练,坚持不懈。
三、挡气
挡气是指把气息在沉下来的瞬间保持在丹田并挡在喉头下方的状态。
气息吸好后,声带像两片薄纸吸并在一起,把气挡在喉头下面,吐气时再被发出的声音冲开。
正确的挡气——演唱过程中,声带上下两部分的气压差会使声带像浪花一样不停地均匀震颤而发出美好的、有颤音的声音,气息经过喉咙时像抚摸喉咙一样,很舒服,能治疗各种声带疾病。
这个过程中声带如靠不紧或闭合不充分,声音就会虚空没有弹性,缺乏穿透力,而且还会感到气不够用。
相反,如果用气力过多,出现“声大于气”的现象,那么声音就会紧张刺耳发涩。而且对声带的破坏力很大,有可能葬送一个人的演唱生涯。
所以喉头挡气是否合理、气与声是否平衡,是能否正确发声的关键。只有用气准确,才会用最少的气息唱出最优美动听的声音。
四、挂位置
“挂位置”即把声音挂在高位置,获得头腔共鸣的技巧。
具体办法是练习哼唱。哼唱时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头放平,轻抵着下齿,软腭随着正确的吸气动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轻轻闭合,牙关放松紧,整个口腔像含着一口水一样,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发声时可感觉到鼻梁上部有明显的振动,胸腔处有微微的共鸣感。鼻子先出一点气,嘴巴在准备出气时闭上,鼻腔有点像抽鼻涕时的感觉,也像小孩撒娇时的感觉。咬字时位置始终在哼鸣状态上,保持声音上下統一。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鼻腔和面颊的震动感会越来越强烈。
把声音挂在高位置上是解决声音“大本嗓、直声的有效方法,是获得头腔共鸣,让声音自然明亮的法宝。有了高位置,声音就会富有穿透力,具有“立体声”的华丽色彩。
五、唱响
“唱响”是在完成了前面四个环节后,瞬间迸发的声音。是最后需要的效果。
响亮的声音需要所有共鸣腔体的参与,共鸣腔体有头腔、鼻腔、口喉咽腔、胸腔、腹腔。头腔的眉心处,鼻腔的两眼间,口腔的硬鄂,胸腔的胸口,腹腔的丹田都是使腔体发出最大能量的
“焦点”。
歌唱时可把整个身体想象成一个大音箱,在深呼吸和打开状态下,把声音集中到共鸣点上用真假混合声让所有发声器官产生共鸣,才能得到明亮而不失根基的高音,结实而富有穿透力的
低音。
综上所述,打开、下沉、挡气、挂位置、唱响既是从吸气到发出声音这一瞬间依次有序的五个环节,又作为发声的一体。它们环环相扣,又环环制约。只有不懈努力,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声音。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