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勇
王洛勇
1958年生于河南洛阳。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1995年,王洛勇以《西贡小姐》主演身份登上百老汇的舞台,之后连续6年主演,场次达2400多场。2001年回国发展,代表作有话剧《简·爱》,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焦裕禄》《东北抗日联军》《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等。
王洛勇最近被网络上一段视频吸引,主题是“今天下三分”这句话,出自《出师表》。各地网友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会中文的外国人,也有会英文的中国人,吵得不可开交,只为了到底是翻译成“The empire is divided in three”,还是“The empi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这说明什么?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的认识到底有多深,可以用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来评判。”王洛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也在证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就在不久前,他把大家已背得烂熟的《出师表》用英文朗诵出来,让世界上更多人知晓了诸葛亮——这位被称为中国智慧化身的贤臣军师。让王洛勇未曾料到的是,网上瞬间掀起一股“诸葛丞相走出国门”热,相继出现韩文版、法文版《出师表》,海外众多媒体也参与了英文版的讨论。
诸葛亮是王洛勇在《大军师司马懿》下半部《虎啸龙吟》中的角色,因为这部戏,人们也重新认识了王洛勇。
《虎啸龙吟》剧照。王洛勇将诸葛亮拉下“神坛”,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诸葛亮。
王洛勇出演诸葛亮,是吴秀波“三顾茅庐”请来的。早些时候,两人曾有过几面之缘,大都擦肩而过。后来在一个朋友聚会上,他们再次碰面,聊各自对于表演与创作的想法,很是投机。吴秀波就说:“哥哥啊,我们有机会得合作一次!”
2016年春,王洛勇接到了吴秀波委托《虎啸龙吟》剧组打来的电话,希望由他来演诸葛亮。他连连拒绝,“诸葛亮太有名了,李法曾、唐国强、金城武等都演过。谁再去演,不就是找骂嘛!”
剧组又把剧本发给他看,王洛勇更害怕了。他的顾虑是自己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已对三国里盘根错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有些生疏了,不敢冒险尝试。
吴秀波并没放弃。很快发来一条短信:我真心希望你能够来……你的《焦裕禄》我是认真看了,《焦裕禄》眼睛里的那种感觉,就是诸葛亮……最终,王洛勇忐忑不安地接了戏,开始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寻找人物的感觉。
关于诸葛亮的印象,王洛勇最初来自于少时读的小人书,觉得他“神机妙算”。2006年,他演张纪中版《神雕侠侣》中的郭靖。镇守襄阳的郭靖最为崇拜诸葛亮,六出祁山,誓要克复中原,兴复汉室。那时,他还是认定“诸葛亮是个神”。
在读了剧本,研究了大量资料后,王洛勇改变了对诸葛亮的认识,把他从“神坛”上往下拉了拉,“他就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王洛勇说,他的这个角色定位来自于五个字“躬耕于南阳”,“由于躬耕,才知天文晓地理懂节气,才会有责任感,懂得坚守并且有耐心。”
王洛勇用两种动物来形容诸葛亮:龟和鹰。刚开始演,他觉得诸葛亮像千年的龟,能不动就不动,动也动得很省力。后来拍《出师表》那段,他感觉变了,“他把朝中都安排好,自己上阵了。就像鹰一样,虽然脸上没有表情,但开始行动了。”
基于这样的理解,王洛勇诠释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现实考量和理想追求。剧集播出前,他在接受采访时做了一个敞开怀的动作,笑着说:“让所有的骂声唾沫来吧!”而事实上,他收获了赞扬,因为他成功地演出了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独孤的诸葛亮。
《焦裕禄》剧照。凭借出演焦裕禄,王洛勇被观众熟知。
《虎啸龙吟》有场戏是“空城计”,司马懿见诸葛亮独自在城楼上抚琴,上前一探究竟。他站在诸葛亮身边,展开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對话。你来我往,蓦然间,司马懿发现眼前对话之人,竟是年老时的自己。之后,诸葛亮琴弦崩断,司马懿大惊,率兵火速撤退。城楼上,脸上沁着汗水的诸葛亮,望着司马懿离开的方向,一滴眼泪滑落。
原本剧本中的设定,戏演到司马懿听到琴声,就转身撤兵。真正演时,王洛勇和吴秀波两人讨论,“为啥要走,走是结果,但理由必须令所有人信服。”于是戏停拍,主创们聚在一起寻找理由。
“是不是应该用莎士比亚的概念?从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角度出发。”王洛勇想到用自己最熟悉的西方戏剧,这才有了最终呈现的那一幕——司马懿在诸葛亮身上看到了自己。
王洛勇对表演的理解,对角色的诠释,都得益于他在百老汇多年的戏剧表演经验。
1985年,王洛勇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当年11月,他获得一次机会,随中国戏剧代表团到欧洲参加莎士比亚表演节。当时他带队演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深受好评。回国后他便接到邀请,赴美国留学。
刚到美国并不顺利,先是因为过不了语言关,王洛勇被路易斯安娜大学取消奖学金。几经辗转,他进入波士顿大学戏剧表演系学习。一开始练习表演,他总是不得要领,老师将他的剧本拿来看,发现上面有很多注解,像是“伤心地哭”“开心地笑”“绝望地转身”等,诸如此类。
“你这样演是不对的。演员演的是过程,不是结果。”老师说,然后开始给他一一讲解为什么这里要哭,那里要笑,“从那刻起,我好像开了窍,演戏演的不是形容词,演的是行为。”王洛勇说。
1986年圣诞节那天,王洛勇省下1美元地铁钱,徒步到百老汇看戏,他暗自发誓要站到百老汇舞台的正中央,当主角!为了让英语元音发音更加饱满,好几年,王洛勇在排练时嘴里咬着个红酒瓶塞;后来他又咬把钥匙,“可以练习辅音的发音”。
1995年,经历8次面试,王洛勇终于以《西贡小姐》主演身份站上百老汇的舞台,此时已是他去美国的第九年。接下来他连演6年《西贡小姐》,共计2478场,也因此被称为“百老汇中国第一人”。
慢慢地,他的心中有了一个念头:把在西方学习的戏剧经验带回中国,再把中国优秀的戏剧、文化介绍到西方。2001年,上海戏剧学院邀请王洛勇担任表演系客座教授,他立马答应下来。
王洛勇在美国求学时,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我们的工作太了不起了,站在千百人面前,每天晚上把你的喜怒哀乐,你的疯狂,你的愚蠢,你的醒悟跟观众分享,是干什么?仅仅让他们笑一笑就走了吗?当然不是,是要传递一种观念。”
受此影响,王洛勇在演戏时非常注重角色的内涵,他回国后接的戏大都是 “高大上”的类型。从电影《邓小平1928》,到电视剧《林海雪原》《东北抗日联军》,再到《焦裕禄》,无一不是英雄形象。
演戏之外,他一有空就回到学校给学生上课。“王老师的课很有意思,常常是讲着讲着,突然往地上一趴就演起来了。前一秒很安静,下一秒就像猛虎。”王洛勇的学生何奕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接受采访时,王洛勇也不由自主地“演”起来,说到激动之处,他会突然放声歌唱;讲到开心的事,他会毫无顾忌地大笑;遇到需要表现情绪或人物特征时,他的表情往往先出来,而且惟妙惟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戏剧,他将自己当年在百老汇的同事请过来,为学生们授课。他还购买《变身怪医》《西贡小姐》《芝加哥》《理发师陶德》等经典戏剧版权,让学生参与经典剧目的实践。
“《西贡小姐》《蝴蝶夫人》为什么能长演不衰?我们要跟西方学,这样才能真正和国际接上轨,当然最终我们还是要讲中国故事。”王洛勇说。
年届六十,演艺生涯早过了大半,也正因此,戏里戏外的王洛勇沒任何包袱。他把诸葛亮演绎成一个苦心孤诣的凡人,正是因为他深知,一个人会衰老,会疲惫,但意志的力量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