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新使命 水利再出发
——2018年两会观察

2018-04-09 03:47
中国水利 2018年6期
关键词:河长节水人大代表

本刊记者 轩 玮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开幕式会场。

3月,北京。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与以往不同,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也是中国又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的盛会。人民在期待,历史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作出怎样的战略选择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肩负国家使命、承载民生期盼的水利事业,又将如何再出发?

治水兴邦聚民心——“这事儿水利部门干得好!是件得民心的事儿!”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22项”“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震、特大洪灾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处对水利工作或定量或定性的成效描述,见证了五年来水利改革发展的铿锵足迹。

“采用膜下滴灌后,大旱之年也能丰产,亩产1500斤,比过去多两倍,不仅脱贫,而且直接致富了。”调研时农户生活面貌的变化让李和跃委员万分感慨,一场节水增粮行动将贫穷“滴灌”成富裕。

刚刚过去的2017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中游型洪水和汉江罕见秋汛,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上中游水库群发挥防洪拦蓄作用。据统计,全年实现防洪减灾效益276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代表感叹,这些水库大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再加上10多年长江堤防的达标建设,“老百姓心里多了一份安定。”

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河长制推行一年多来,在祖国大地迅速落地生根,河水一天天变清了,河畅水清岸绿的蓝图正逐渐照进现实。河长制,成为两会热点话题。

“全国25个省份已经在2017年年底建立了河长制。”“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已明确32万名。”……3月9日下午,陈雷在“部长通道”回应舆论关切,介绍了河长制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两年前,上任江西省水利厅厅长不久后,罗小云代表就深入乡间调研河长制开展情况,在得知河长的收入后,他感到不解。

“一个月300块钱你还干?”

“300块?不给钱我都干!这河长我干得好,村里人都尊敬我!”

如今,罗小云已记不清这位河长的名字了,却记得他说的“这事儿水利部门干得好!是件得民心的事儿!”

在罗小云看来,这不仅是点赞,更是对水利的鞭策,是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从民生水利持续推进带来的日新月异,到兴水利除水害折射出的中国智慧和力量,再到深化水利改革迈开的坚实步伐……聆听代表委员话治水,无不传递出人民群众持续增强的获得感。

【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

胡四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长)

京津冀需协同发力保障水资源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关键,需要三地共同面对,紧密合作,科学谋划,协同发力,统筹京津冀水资源调配和山水林田湖草等各要素。一要强化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二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重点河流。三要治理地下水超采,恢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四要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

罗小云(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厅厅长)

大力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将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具体落脚在鄱阳湖,既跟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符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同时也呼应了流域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目前,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已列为2018年江西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周潮洪(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

完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让百姓更多受益

目前,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缺乏依据。基于此,首先要做好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顶层设计,对跨区域主要河流制订统一规划和标准,合理制定河流纳污总量控制及水质达标方案。同时,要完善沟通合作机制、水污染事件分级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制定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推进实施河长制】

郭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以河长制推进流域综合管理

河长制写入水污染防治法,为推行河长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强化了党政领导治水方面的责任。下一步要继续突破“九龙治水”的分割管理,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协作机制,进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机制,进而实现跨省区的流域综合管理,促进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治水的强大合力。

俞敏洪(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

全社会应共同推进河长制落地见效

全面推行河长制筑起了遍及华夏大地的水污染“防火墙”,建立起层层传导压力的“责任网”,对河流的管理实现了“无缝衔接”。要尽快建立健全国家级水资源监管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公开透明和有据可查,让河长制不仅成为河长们的管理规范和能量源泉,更成为社会关注和付诸行动的焦点。

黄榜泉(全国政协委员、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河长要为守护河湖出谋划策

河长制是保住绿水青山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黔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更需要发展的眼光去保护河湖,用保护性的视角去发展经济。在喀斯特地貌地区,面临的问题不是河流没水,而是工程性缺水,各级河流负责人应共同努力谋划,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

肩负使命绘图景——“做好水文章,对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议改革,话民生,谋发展,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丹青绘就治水兴水的崭新图景,水利肩负重要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

“治水是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认为,做好水文章,对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水变清了,生态环境变好了,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可以说,水,本身就是财。”

曾参与三峡、南水北调等举世瞩目工程的规划设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认为中华民族要谋复兴,必须有这样的清醒认识:“水资源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13亿中国人要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离不开水资源。”

“再次增加农田产量的‘二级火箭’就是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彩虹深知水之于田的命脉意义。

无论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利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水利肩负的这一重要使命,代表委员给予充分肯定,治水惠民、治水兴邦凝聚起广泛共识。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时代重托、人民期待相比,水利还存在不少短板。

“水利作为艰苦行业,尤其在基层,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留住人留不住心的问题仍然存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许方盛介绍。

“当前公众的水危机意识还不够,节水教育尚未全面普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政文有些担忧,伴随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干旱年份城市居民供水也能得到优先保证,农村户户通上自来水,如果不加强水情教育,人们就很难体会“久旱逢甘露”的渴望。

“振兴乡村,首先要补足饮水安全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认为,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保证效用长久发挥等问题。

…………

代表委员们不仅关心治水兴水,而且敢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积极为水利改革发展问诊把脉。直面这些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托,“哪里有短板补哪里”正是民生水利为民生的永恒价值追求。

【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

李原园(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规总院副院长)

以升级乡村水利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农业产业、乡村生活、乡村生态环境发力,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支撑保障。当前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要逐步建设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向智能灌溉、智慧农业转变,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马忠明(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坚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永恒主题。要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才是出路。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必须坚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量水设施、信息系统、自动化设备等方面应下大功夫。同时,因地制宜制定节水政策,可以进一步提升节水效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陈彩虹(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让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的牢固保障

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是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相对薄弱的环节,发展农田水利,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尤其是乡村两级管护主体及其管护职责,让农田水利设施能可持续地发挥作用,让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的牢固保障。

陈旭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水利水电建设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

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从工程建设到运行管护,都要充分听取当地农民意见,让农民参与进来,发动农民和村集体组织履行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老百姓。此外,相关部门尽快贯彻落实或制订合理有效的涉农建设协调机制,遵循农田建设客观规律,整合有关部门资金。

建言献策再出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

无论对中央的部署任务,还是对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代表委员们都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认为,新时代水利必须着力提升安全、生态、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钮新强认为必须着力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现代水网,科学布局一批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保障水资源充分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500 m3极度紧缺标准的海河流域,将面临严峻的水安全保障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建议:“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东线向京津冀地区供水。”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迎来60周年大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农卫红期待着国家能送上一份“大礼包”——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实现开工建设。“工程建好后,山区贫困村民可以种植芒果、香

【加强水利建设】

钮新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院长)

加快实施从长江三峡水库向汉江补水

按照初步设想,从长江三峡水库调水50亿m3补汉江,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一方面有更多的水流向北方,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改善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增加汉江水环境容量,促进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陈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

新时代水利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时代水利建设要着力提升安全、生态、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安全感,要聚焦防汛抗旱中的薄弱环节,全面完善规划布局,补齐防汛抗旱短板,筑牢防洪保安基础。增强幸福感,要以河湖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打造河湖好风光。增强获得感,要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乡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曹金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

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水安全保障

要切实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从源头上拧紧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阀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快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节水;构建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努力营造亲水惜水的节水氛围。

农卫红(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重大水利工程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注重重大水利工程审批权限下放后水利投资落实等问题。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将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窦希萍(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利工程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每一项工程的实施,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反复深入细致地论证,同时也要提出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减免对生态的影响。在规划设计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做到既发挥工程效益,又兼顾生态环境效益。蕉等一些特色经济作物,人均收入将增加2000元以上。”她感叹,“否则,没有水,稳不了,也富不了。”

“下一步将大力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罗小云朴实的话语间透露出水利人的实干本色。据了解,目前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认同,已列为2018年江西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窦希萍认为,水利工程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反复深入细致地论证,同时也要提出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减免对生态的影响。”

担任宋家冲河市级河长,这让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感到很自豪。她期待运用更多生态力量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和谐,群众脸上的笑容是满满的幸福感。”

“顺利推进河长制,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真抓实干,不能讲空,要拿出实招,做出实效。这也是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郭军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的确,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唯有奋斗,才不会辜负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让我们用接续奋斗,开拓更广阔的舞台,书写更辉煌的画卷,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饮水安全与水利扶贫】

李云才(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

乡村振兴首先要补足饮水安全短板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首先要补足饮水安全短板,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产权体系和水质监测与检测体系,建设水质检测中心队伍,统筹城乡布局供水,不断优化净化水生态系统,确保让百姓喝上干净水。

李和跃(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为农村贫困居民提供“最低用水保障”

参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设置“最低用水保障”额度,保障农村贫困户用水安全,并将收获显著的延伸效果:一是提升贫困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可以降低农村居民因饮水不安全致病的风险,三是培养农村贫困群众养成良好卫生的用水习惯,四是有效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设施使用率。

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人大代表认真听会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水情教育与人才开发】

上官吉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

治河实践中要大力弘扬水文化

治水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为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悲欢。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除了让河流安澜、让河水变清,还要大力弘扬水文化,宣传普及河流的历史变迁和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唤醒公众对河流的保护意识,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怀。

许方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

补足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短板

基层水利存在“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留住人留不住心”等问题,补足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短板迫在眉睫。一是出台基层一线岗位特殊津贴政策,二是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建立教育培训专项基金,三是改革和完善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人事制度,四是注重加强基层水利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建设。

周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把水情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建议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的书籍甚至是教材,把我国水文化从国民教育体系中传承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把水情教育纳入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进行终身教育。用适应各种年龄段接受特点的形式,让孩子从小形成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马景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

中小学阶段应当开展更深入的水情教育

节水教育工作已经推行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在全民节水行动中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运用适合的方式与渠道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使公民在学生时代就树立起深刻的节水意识,培养节水习惯。■

猜你喜欢
河长节水人大代表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