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烜
摘要:一个人的自信心是需要培养和创建的,天生有自信心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的自信,都是在不断学习、生活、工作中锻造出来的。孩子年龄小,心智处于成长发育期,正是培养自信的最佳阶段。本文分析了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得出了如何促进孩子自信的办法,同时对自信与自我感觉良好、自我骄傲等方面进行了区分。
关键词:孩子;自信心;特征;方法;困难;自我感觉良好;骄傲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时可以完整體现在自信心上,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我们以和谐教育课程为途径,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教育,意在通过教育引导幼儿在观念上自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以达到增加幼儿自信心想目标。为此我们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讨。
一、孩子不自信的常见特征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分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班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小。(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4)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5)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6)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7)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8)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9)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10)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过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老师帮帮我”。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二、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
自信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时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评价形成。(1)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2)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3)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低,自信心越弱。4、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要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和教给补偿的办法。
三、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困难
在学习和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
自信心是一种动力,推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片绿洲,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我们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到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大人都害怕面对困难,何况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灌输“困难无处不在,需要本人积极克服”的理念,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历尽困难,取得成就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成功绝不会天上掉馅饼,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去攻克无数个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多带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野外探险”等越野挑战项目,从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参与能力。自己动手解决困难,远比依赖别人,更能锻炼孩子的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教导孩子正确辨别“自信”与“骄傲”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学校、老师几方的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健康、阳光、向上的克服困难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从没有信心——寻找信心——创建信心,成长为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好孩子。
在自信心创建过程中,因为孩子的心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会走向“自我感觉良好”和“骄傲自满”的境地,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内心明白自信不是自满,信心不是骄傲。当孩子克服每个困难,取得成绩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要提醒孩子,千万不可骄傲,而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作风。
面对有些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老师要通过举例子说明:自我感觉良好、骄傲自满会害人的事例,警醒孩子,遇到容易的事情,也不能骄傲自满。碰到与自己水平低的学生,更不能瞧不起别人,而要保持平常的谦虚心态。
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老师在学习、生活中要举例子、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例说明“自我感觉良好”的危害性,利用孩子喜欢看童话、漫画、动画、寓言等书籍和电视的特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走进童话世界,从中自然而然感受到“骄傲自满”害人的残酷事实,树立客观、正确的“自信观”,在恰当的自信能力下健康成长、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