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语文课堂的神秘面纱

2018-04-08 09:09孙方敏代桂运
魅力中国 2018年51期
关键词:邓稼先面纱语文课堂

孙方敏 代桂运

曾经,对“语文”“语文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生涩、枯燥、乏味。我不知道各位同仁与坐在课堂里的孩子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同感。

在一次次克服学习的困惑和寻求通往语文的知性大门的幽径时,才发现,原来,“语文”、“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好似一个遮了块神秘面纱的美人,当我们轻轻揭开她的面纱时,便会在瞬间目睹她的美好。

揭开“语文”、“语文学习”、“语文课堂”的面纱,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首先,要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嘛!如果不勤奋,如何能在书山上攀爬?

那么,如何“勤”,才能寻得一条攀得上书山的路呢?让我说呢,有这样一条熟悉的路,却总是被人们忽视或懒于去做,那,就是“读”啊!

“听、说、读、写”,这“读”是语文的基础啊,我们不仅要在学习语文新课前要读,还要多读,反复读,读得多了,学生的口齿也会渐渐地伶俐起来,于是,他们就会说、想写和爱听了!

我们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朗读和感情充沛的文章,来指导学生读。学生多读,教师范读、指导。

比如:《邓稼先》一课,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吊古战场文》时,一定要让学生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带领学生想象“古战场”自古以来所经历的凄惨、悲壮的场面与可怕得毛骨悚然的境况,然后,再将这一可怕的古战场的场景移入现代社会邓稼先的工作单位所在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想象,这样,学生们便会很快融入到杨振宁笔下的文字及作者的工作情怀。这样,读上几遍课文,学生对于“我不能走”一节,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我们教师也省去了许多干涩、乏味的讲解了。

当然了,学生的“勤”,并不仅存于读读课本上的文章,语文课上,我们更重视课外的延伸与拓展。这一点,我们要在之后再谈起。

其次,是将语文拉近生活。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对语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某些形象感到抽象,于是,这些抽象的语文细节,成了我们解读语文,进行审美享受的阻碍。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阅历或现代化媒体,帮助我们实践我们的阅读体验。

还举《邓稼先》一课为例吧,对于“于敏、“张爱萍”兩人,我们都很陌生,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到他们的照片及相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解到于敏“两弹一星”的元勋身份,与张爱萍“国家副总理”的身份,便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变得轻松、自然了。再如《黄河颂》一课,学生看了“壶口瀑布”的视频,“九曲连环”的图片,学生便不难理解文中黄河中“惊涛澎湃”、“浊流宛转”的形象了。

语文课堂上的一些人物照片,一些离我们不远的“风景图”及一些网上的相关视频,便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审美体验。有了这些,我们便会相对轻松地将学生领进我们的现代文学的课堂,使其获得超越时空的阅读体验与审美享受,并且能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合理的统一,形成共鸣。

最后,便是我们常常谈起的兴趣了。

“兴趣”,不该是一种语文课堂上的“说词”和负累,而应当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行为。

学生勤,学生读,这是学生值得让人称赞的主动性,是学生学的前提。学生读得多,读得好,自然,在老师授课时,领悟得快而深。学生想在课堂上汲取更多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需对所讲文本,有深入的剖析,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由“好学”自然上升为“乐学”。学习兴趣,也就自然地产生了。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本人对文本,对语文的专研!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相当的审美体验,并收获了审美技能之后,便会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地去寻求课外阅读,并乐意分享阅读体验和审美享受。因此,我愚笨地以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得好的前提是老师课上引领学生对知识人的深入研讨。学生乐读,乐学了,兴趣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上面,我曾说,语文如一美人,真的不为过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在我们尚未打开语文、语文学习的大门时,这美人,自然是与我们隔着层面纱的,让人不晓得她的美丽!一旦我们(包括学生、老师和想学习的每一个人)去努力,去实践,肯勤奋,肯付出,肯钻研,将来,我们定会发现,当我们揭开了语文,语文学习,语文课堂的神秘面纱后,看到的将不仅仅是美人,而是,我们生活中,生命中——无尽的风景!

后记:

沧海一粟,语文博大精神!以上仅为我近期工作的点滴不成形的总结,还望各位同仁多多给予帮助。

猜你喜欢
邓稼先面纱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Mosuo on the move
口罩时尚
稼先的故事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撩开“漂亮”证明的面纱
在深色的面纱下她绞着双手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