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宁县暑期社会实践感想

2018-04-08 09:08牛奔顾子正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同学

牛奔 顾子正

在2018年的暑假,“北农植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40多名实践团成员们肩负重任、满怀热情地前往了河北省承德县丰宁县,对南关乡和杨木栅子乡两个乡展开调研。

这已经是北农植科的学子第二次参加助力乡村扶贫项目。虽说是第二次参加,实践地也基本相同,但相比于去年,此次实践活动的范围、深度、力度等远超于去年,这次宝贵的经历使实践团的同学们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走访调研过程,从村干部、村民、村风村貌等多个层次了解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改变:在干部阶层,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将新思想新作风注入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引进投资、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扩大销路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在村民方面,扶贫资金进一步落实,低保户生活切实得到了保障;在村风村貌方面,危房老房逐步被拆除翻新,村内泥泞的道路也正逐步被改造,健身器材等都已基本备齐,村里的生活垃圾等统一收集处理……当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问题,如资金落实不当不明确、低保户存在虚假或不公平、注重面子工程、干部不能切实了解到村民心声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扶贫脱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村干部应该直面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打好全面的脱贫的攻坚之战。

实践团成员刚刚抵达目的地时,发现道路两旁几乎是统一的红色尖顶房屋,连瓦片都嵌合有致,能看到的墙壁也粉刷的很好。但是当采访小组入户掀开门帘,屋子里面黑黢黢的样子,火炕,烧火的土灶,储存水的水桶,简陋的家具,屋里屋外巨大的反差让采访的同学们都懵了。随着入户调查的深入,同学们了解到这些美丽的屋顶都是在响应“美丽乡村”计划。而村委会的回应是“上面的拨款有限,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诚然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条件相较去年而言已经改善很多,但“表里不一”这样的问题,终究不应该出现。

随着调查的深入,实践团成员发现丰宁县的几个村子里,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已成常态。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不但要照顾小孩,还要负责种地。一块一块的玉米地,每到夏天,就碧绿碧绿地很茂盛。村里的地既沒有荒废,也没有人承包,还是像以前一样由自己种着。唯一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农作物只有玉米。被采访的老人提到,他年轻的时候,每年固定的一季麦子一季大豆,除此之外,棉花、芝麻等农作物也会星星点点地有人种植。然而,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太过于复杂,就只剩下方便播种和收割的玉米了漫山遍野。但是,这样的种植方式根本赚不到钱。每年,收成极好的情况下一亩地的玉米可以卖一千多元,这还不包括化肥农药和人力成本。在机械化作业的大背景下,农村的零散耕地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采访种植大户的时候,随团的学院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老师们给予农户的专业指导和建议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同学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单是农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一些生态环境建设、深入了解政策等知识。助力乡村振兴要考虑很多问题和因素,要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以全方位的实际操作去解决问题,切不可管中窥豹,眼高手低。

最后几天实践团的成员们去现在的村小学支教。虽然学校在政府的补助下,教学条件逐渐变好,但是家长们都默认会尽量把孩子送到镇中心小学。这种情况使村小学学生大量流失。学生数量的减少,导致相应的村小学老师数目也不断下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四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几乎带过所有的课程,从县里的学校调到乡下以后,在本校坚守了三十年。可是术业有专攻,老师不可能精通所有学科,但从现状看来,村小学老师成为“万金油”,哪个科目缺老师就带哪门课已司空见惯。那么村小学孩子接受的教育和乡镇小学必然会产生很大差距。因为教育落后,村子里很少有人能够考上县城的高中。成年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无一例外的出去打工,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他们在城市的工作也几乎都是最低层的工作。他们就这样过着一种在外挣钱,接济农村老家的生活方式。家里孩子上学的钱,几乎都来源于此。而这些还年轻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人到了晚年又得回老家。如果他们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接受更好的教育,开始打工,农村的教育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在支教的时间里,同学们和小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画下梦想,希望能通过这些,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很大,值得所有人拥有。探索的过程或许很难,如果他们有心努力,总能见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太阳。

本次实践活动还有一项很独特的收获:对退伍老兵及为乡村建设奉献一生的老党员的专访。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政府在他们的晚年为他们提供物资支持和医疗保障,但人已年迈,他们也需要人际的温情去陪伴他们安度晚年。有一位老兵说,看到这些年轻人不辞辛苦过来看望他,他很高兴。老人都需要陪伴,需要有人聆听他们的故事,铭记历史;他们不曾有辱使命,他们的事迹,本应被人们铭记。

在不同村庄,村民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医疗建设都是有一些差别的,因此不可以偏概全,要走入农户,去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东西,并且仔细认真地记录下来、总结好。政策落实不到位,医疗保障不全面,农民思想落后、见识能力有限,忽视文化作用等问题都是阻碍振兴乡村的绊脚石,深深地限制了当地的发展。穷是病,但是最怕集体无奋进的意识,无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改变当地人的思想觉悟,物质扶贫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一世。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丰收才是真扶贫,不然扶贫在路上,永远没完没了。中国有数千所高等院校,有三千多万在校大学生,他们既有涵盖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又有规模宏大的人才资源储备。高等学校与在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程,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通过同基层领导、百姓谈心交流,领略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实践团成员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次数最多的话就是,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农村还有问题亟待解决,扶贫攻坚也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身为大学生,尤其是农科学子,一方面应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基本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争做学农的新一代精英;另一方面,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能力的培养,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报答社会。

一百多年以前,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梁济问他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百年之前,诸位大师在民族血脉新旧交替的时候选择了承担,诠释了什么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而今,感谢强大的祖国,当代大学生为国家奉献已不需要将自己置身于那样危险的境地,但读书人的风骨依然不能忘却。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猜你喜欢
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奇怪的同学
这道题谁会做
谜语
活多久
说不准
眼镜仔
娜子姐姐信箱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