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街寻回昔日记忆

2018-04-08 05:45尚昊双瑞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遗存古街店铺

尚昊 双瑞

明清古街上的许多商业建筑遗存得到了保留,一些街段的建筑仍连片地发挥着商用店铺的功能

66岁的铜匠黄银锋蹲坐在自家铺前的小板凳上,手拿扁锤,敲打着木桩上的铜片。不少路人被这许久未见的手艺吸引,驻足停留,“叮叮当当”之际,一把手工铜铲渐渐成形。

市井民俗,扣板房门,古居院落……位于河南省襄城县老城的明清古街为不少人带来了惊喜。

沿着这条古街南行至尽头,便是淮河的支流汝河。在明清时期,作为老城南北中轴线和水陆要道的古街曾“南通荆襄,北达京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进而带动了它的繁荣。

短短的五里长街,见证着几百年以来襄城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

90岁的老人张爱梅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居住于此,见证着古街的变迁。“那时,古街是用青石板铺的,是整个县城最热闹的地方。驴车马车拉货,来来往往,把不少地方都颠簸出了坑。”

步入现代,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古街辉煌不再,加之新城的建设以及行政和商业中心的转移,古街似乎渐渐被人遗忘。

飞扬的尘土,坍塌的老房子,坑坑洼洼的旧街道——这曾是当地人对古街常有的印象。“古街太偏僻,城市改造和拆迁都规划不到这里,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明清古街所在的北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燕说。

但也因为这点,古街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保存至今。如今,像襄城县明清古街这样南北連延近三公里并相对完整的古代商业街道遗存在中原地区已不多见。

“古街上许多商业建筑遗存得到了保留,一些街段的建筑仍连片地发挥着商用店铺的功能,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便利。”李晓燕说。

沉寂的古街仿佛睡着一般,只待轻轻唤醒。

古街的变化始于2016年,从那时起,一场以古街为中心的提升和修缮在当地开展起来,以期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

保留古街的历史遗存和原物,将破败倾圮的店铺、残破的屋瓦增补构建,把道路改回原有的石板路面,对机动车行驶线路进行调整……2017年,首期保护修缮的近一公里古街及179间沿街房屋完工,百年古街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保护修缮是按照修旧如旧、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原则进行的,需要慢慢来。”李晓燕说。

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保护修缮后的古街上,一砖一瓦一牌匾使得凝固的历史得到展现,也使得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得以探索自己与历史的联结。

黄银锋在古街居住了60多年,在他看来,自家20多年的铜匠铺和修缮后的古街相得益彰。“我一把年纪了,赚钱是次要的,更想能让现在的年轻孩子们了解铜匠这门老手艺。”黄银锋说。

书画工作室、戏曲茶社、民间古玩、明清生活物件展示……如铜匠铺一样,古街上的一处处场所,使得人们心中的城市记忆得以重拾。

在广州工作的“90后”高昂春节假期返乡,对古街的变化印象深刻。“以前小学的时候就住在附近,这次回来,感觉环境好了很多,很有传统的气息,古街背后的很多历史和故事也是第一次知道。”高昂说。

“腊月里,古街上还进行了舞龙、舞狮、大头和尚、高跷的表演,多少年没有的东西,现在都回来了。”张爱梅说。

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提升,古街人气渐聚,又寻回了往日的热闹劲儿。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或三五好友休闲拍照,或专程购买手工产品和古玩字画,或来探寻隐藏于街角的老字号餐馆。“有人开玩笑‘几十年没见过的人,现在都能在古街上遇见。”李晓燕说。

得益于明清古街的吸引力,“80后”古街居民姜海平放弃了在广东珠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集DIY手工和创意小吃于一体的工作室。

“有很多市民和周边的游客来体验。在外边工作这么久,总是想念家乡,现在回到古街开店已经半年了,效果不错,准备在老家‘扎根了。”姜海平说。

隐匿于历史深处的文化印记穿越时光,带给人们悠远的记忆。同时,像姜海平这样的年轻面孔也带着新的业态不断入驻,让古街变幻出新的色彩。

铜匠黄银锋和自家店铺打制的铜制厨具

猜你喜欢
遗存古街店铺
老店铺杂事
质朴古街展小康
上淘宝咯
明清古街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瑞典 马尔默专门为老鼠开的迷你店铺
古街老店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