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霞
前言:作文应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应成为其吐露真情的园地,应闪耀着每个个体独特的光芒。而成其个性不应成为一个漂亮的口号,它需要学生多方积淀,丰富底蕴,善思善悟,求异创新;个性是娇妍夺目的鲜花,要让它散发独特的芬芳,更需要教者细心的呵护,精心的培养,耐心的指导。
语文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多方感悟,多方思考,感悟自然,体会生活,只有当心中积累的东西多了,源头足了,作文便敏捷的流了出来。因此,要想真正从自然中收获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并给予适当的时间。如安排一两节课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带着目的去观览,随即成文;再如每周开展校园一景介绍活动,同一景点由不同的学生讲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小至一树一叶;再如开展限时观景活动,利用课余,限时(十分钟、十五分钟)看晨景,观晚照,即兴定短篇状景……如此等等,训练多了,学生中的“有心人”越来越多,作文中不时飘过几缕桂花的清香,绽放几枝新柳的生机,散发出三叶草的浪漫,融着朝暾夕月,沐着朝雨轻尘,作文自然就灵动起来了。如玲玲同学在其习作《江南雨》这样描写春雨:春天的雨最是缠绵,一下就不可收拾。朦胧的雨丝那样地眷念着大地,像面纱一样地遮住了江南这个如水的女子,世界在这个时候也会想慢下半拍,远方神秘的大山,山脚农家的被雨洗过的炊烟和近处那和着春风跳着舞蹈的小草,屋顶和瓦片也不再寂寞地叹息——那些雨会陪伴他们很多天很多天……而飘逸的多愁善感,空气中悬浮的失魂落魄都随丝质的春雨深入大地最深处,悄悄葬入底层,整个季节不再隐现。
文章的个性最终体现在语言中,或刚劲有力,或缠绵细腻,或灵动飞扬,或幽默轻松,初中生的文笔不是“成品”,不会有大家风范,但初中生的文笔绝对可以个性飞扬。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让其充满活力的唯一方法是学生在作文时,必须融情融理,将自己的泪和笑、思考和领悟渗透入文章,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情感、体验,这样渗透了真我情理的文字怎能不个性飞扬呢?
如舟舟同学在其《幸福的标本》一文中这样体会人生的幸福:第一片压制在人生书页中的花瓣叫做康乃馨,那粉粉的不规则的小花瓣是那么的温馨,想到她的花朵,那花瓣层层包裹,宛如儿时妈妈托起我的双手,那时妈妈的手都和现在的花瓣一样粉嫩。我已经越长越大,母亲的手却越来越粗糙,是不是我不长大,妈妈的手就不用象现在一样跟老树皮似的还开着许多的小口子?那么我愿意不要长大。可是我能不长大吗?曾经觉得自己像是困在康乃馨中的小蚂蚁,怎么爬都爬不出那粉嫩花瓣的层层叠叠,可是,现在却才知道,那粉嫩的花瓣都是母亲一片一片的心。那么现在我手中的这片呢?会不会是儿时母亲替我缝补衣裳时不小心扎红的那一小方血迹呢?
象这样的文字,如果不是渗透了小作者真真切切的感悟,又怎能如此动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的作文应面向生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作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小事,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记录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文章才“真”。
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很多学生往往看不到。老师要把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一堂生动的班会课、一场足球赛、一次辩论会等,每次活动下来,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去年,我县刚好举办了一场自行车大赛,我组织班上同学来到活动场地参观,热闹非凡的氛围一下子带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们主动做起了小记者,写出来的作文精彩极了——“他们头上戴着骑行帽,身上穿着紧身衣,猫着腰,抬起头,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虽然都是戴着眼镜,也能让人感受到犀利的目光。他们浩浩荡荡而来,引得马路两边的观众连连欢呼,掌声一片接着一片。”“他们骑得真快呀,像一阵风呼啸而过,我使劲追了好一阵,怎么也没追上,转眼就没有踪影。”正是有了自己设身处地的切身体会和细心观察,学生才将在比赛中的所见所闻写得如此生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不局限于漂亮的口号,不尽尽是为了分值,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吐露真情。个性是“真我”的鲜花,为了让它尽情绽放在每一篇文章中,飘散诱人的芬芳,我们唯有细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