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4-08 07:17高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件文本

◎高婷

当信息化技术一路高歌地走进语文课堂时,语文课堂的高效建构如虎添翼,我们的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如一声声春雷给沉寂多年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信息化技术没能和语文教学有机自然地融合,反倒是信息化技术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壁江山,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注意几个问题。

问题一:过多追求信息化手段,淡化了文本内涵

当信息化技术手段敞开胸怀,热情地拥抱我们的语文教学时,我们曾激情四射,欣喜若狂,把传统教学进行了一次革命,一次颠覆。蓦然回首,我们的课堂少了很多东西:朗朗的读书、沙沙的写字、静静的聆听……究其原因,正是我们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的过于火热和盲目速进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惹得祸。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一些教师违背教育规律的发展,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不是解读品析课文而是炫耀信息化技术手段。无可置疑的是,多媒体课件确实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使内容单调、枯燥,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各自独立形式存在的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但是作为辅助学科教学的软件,尤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来一段段音乐,上一幅幅图片,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这样色彩缤纷、哗众取宠的语文课件只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摒弃了对文本内涵的感悟,语文教学的课堂不见了静静的聆听,丧失了优美的诵读,缺乏了文字的飞扬,结果造成了语文搭台,电教唱戏的尴尬局面。只看视频,不读文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结果造成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这种舍文本之本而逐课件之末的时髦做法,不得不让人痛心,不能不说是信息化技术和语文教学交融时的一种悲剧。

问题二:过多的图解,弱化了审美能力

文字是一门艺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张力的思维艺术,这种文字带来的思维和想象的艺术魅力是任何视觉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就在我们的信息化技术和语文教学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时髦而嫁接时,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沾沾自喜,甚至自以为是、越俎代庖地包揽了教学的全部,只有运用信息化技术花哨的教,而没有了思维拓展的激情的学。这种怪像更多的出现在了语文教学的诗文感悟和鉴赏中,久而久之,诗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

语文学习的课堂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东西是需要心灵感悟的,特别是对诗文教学而言。电脑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有些教师偏偏忽视了这一点,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简单采取图解诗文的方法,简化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和片面。

比如讲最能代表苏轼艺术风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许多教师制作了貌似精美优质的课件,将月、酒、酒杯、宫阙、清影等意象运用图片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并且自我陶醉而无病呻吟着,他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耳到眼到心到,感知深切,避免了“满堂灌”的单调形式对诗歌内容和学生思维的僵化。殊不知,教师提供的画面庖代了学生对意象的丰富和对意境的领悟,学生除了停留在了几张图片之外,由于缺少了朗读(特别是朗读中对诗文的感悟)的机会,丧失了想象的天地,折断了诗词散文的翅膀(想象力),怎能丰富作品的意象,又怎能感知作品的优美意境呢?又怎能鉴赏“气象恢宏,富于浪漫情调,表现苏词旷达超脱或豪迈奔放”的风格特点呢”?事实上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件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