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塑造角色形象在舞蹈剧目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08 08:22何晓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排练剧目肢体

何晓茜

(广西艺术学院 附属艺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一、舞蹈作品中角色的塑造

1.塑造角色的定位。艺术作品中的角色,是指漫画、小说、舞蹈、戏剧或电影等著作中虚拟的人物、动物、乃至于机器人。①舞蹈角色形象“是物质形式中载有精神内容,精神内容通过物质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经过组织与物化凝定的审美信息”②舞蹈角色泛指舞剧中人物形象及由演员扮演的舞台人物形象。舞蹈角色塑造是以人的肢体为主要表现反射出来,通过肢体表演塑造出特定的人物性格以及呈现角色的心理活动。

2.剧目课塑造角色的意义。剧目排练课作为舞蹈教育中具有高度代表性课程,它将舞蹈所有的基础知识训练汇总于一体,能够直观的通过剧目排练课的成果——舞蹈作品来衡量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舞蹈课堂走向舞台,当下排练课教学仍是受关注的核心课题。在舞蹈表演中假如动作完全不存在意义,没有舞蹈作品思想,没有主题立意,那么就形同虚设,犹如躯壳游走,那么剧目排练课设立就彻底失去了训练意义。

剧目排练课教学进程是循序渐进,角色塑造作为高年级剧目排练课训练进程中的一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发挥“教”与“学”的双面性,共同去探索角色,即对于人物形象或其他形象的理解,吸收舞蹈作品的养分,呈现在剧目表演当中。

二、塑造角色的教学运用

舞蹈剧目课的教学是全方面、多层次的循序渐进,挖掘学生内心意蕴的表达,加强舞蹈艺术的肢体表现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合理塑造角色形象,形象的审美价值与舞蹈家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美的理解深度成正比,舞蹈是生活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之升华。③

1.舞蹈作品的理解。舞蹈作品分析及深入理解是开展剧目排练课教学的第一步,学会如何欣赏舞蹈作品,深入了解作品题材,逐步分析作品的内在含义。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发挥表演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学习思维,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剧目教学的作品分析是教学实施的第一前提。倘若学生不能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定位,心中无形象表现,空无情感,动作空如躯壳,传达不了舞蹈作品本身的意义。

2.肢体技术语言化。角色形象塑造是由内而外的肢体语言表达,让观众能强烈的感受到演员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这是角色塑造的基本条件。舞蹈技术技巧在表演过程中起到渲染作用,推进舞蹈高潮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也烘托了舞蹈表演的精彩之处。强调学生在塑造角色过程中运用技术的同时注重技术语言化。运用技术要合理,不能单纯炫技,要使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与情感表现充分融合,做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教学引导过程中注重表演细节,动作经得起推敲,塑造角色要准确,情感拿捏得当,戏中有戏,大到动作表现与舞蹈环境相吻合,小至表演时的内心情感表现与舞蹈内容相得益彰。

3.塑造形象内外结合。舞蹈的学习始于模仿却超脱于模仿,学生在学习时过度注重“形”的模仿,在看似完成外在体态的同时却缺乏了精神层面的把握,长期对动作复制学习,将减弱学生的舞蹈热情,阻碍其内心情绪的传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作品分析,相互交流塑造角色,参与实践活动。

角色形象的塑造要不断思考角色的内在心理,体验角色形象的性格、行为、思想逻辑,设身处地将角色融入剧目场景中,调整情绪反复练习,一遍遍丰富了形象的表现。练习的过程就如焦菊隐先生所说:“第一,抓住人物的眼神、手势、步态、孤立地练、不断的练,在反复模仿中体会人物动作的内在动机。④训练过程激发学生虚拟想象力,对虚拟空间的理解,注意对作品音乐节奏和心理节奏的处理,对形象塑造有一定帮助。

表演要做到戏中有戏,做到心中有人物,表达不仅“似”而胜“似”。角色表演具有虚拟和独创性,教学中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实践。长期对动作的认知及内心情感的激发,熟能生巧,激发演员的艺术创造力及想象力,经过思考反复咀嚼消化,融入人物性格,神韵渗透于肢体的表达,令每一个细节动作都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那么作品中所建立的角色形象就灌注了生命力。

注释:

①③④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02):303,304,309.

②岳成瑶,保奕帆.内心人物形象塑造与舞蹈表演的意义[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05):61-62.

猜你喜欢
排练剧目肢体
舞动未来
舞台剧目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肢体语言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肢体写作漫谈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