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慧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高度发展的数字技术总是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改变着绘画领域的思维,并以令人吃惊的穿透力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绘画领域也毫不例外经历着一场视觉裂变。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绘画的要求,最终选择了适合用来表现其作品需要的并将其达到极致,由此直接诱发了绘画材料的革新与改进。
20世纪下半叶,“让材料自己说话”的观念在艺术中几乎成了一种艺术家的创作自觉。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和被人工化了的物质材料语言几乎被艺术家所穷尽,但材料语言的探索仍然是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绘画语言的发展演变总是伴随新的时代精神而不断转化。
作为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综合多元进程中的一种趋势,材料媒介早已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表现手法之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尝试过素描材料与色粉笔结合的画法,使绘画、技法通过材料的运用得到丰富的表现效果。后来,帕尔默尝试水彩、蛋彩和树脂的结合,用钢笔与水彩薄涂和厚涂的技巧作画。德加经常用炭笔与色粉笔相结合,或采用胶画与平版画及印刷油墨相结合的综合技法,使他对形象的表现更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材料自身的表现力从让·福特里埃一系列以颜料堆积的,类似躯干的小画中已露端倪,黏土、颜料、胶黏物和其他材料形成的半浮雕效果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材料和质感变成了第一重要的视觉元素,而这一画种最出色的代表人物是塔皮埃斯。塔皮埃斯创作思想直接源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所不同的是他以更加坚定的姿态把材料同精神融为一体。塔皮埃斯专注于对各种物质材料的表现力探索,从人们扔掉的废弃日用品,到灰、土、水泥、绳子和各种拼贴物,将颜料、清漆、沙子和大理石粉末混合堆积成大型画面,制造出墙面一样的固体浮雕效果。雅克·迪潘(意大利批评家)的评价是:“塔皮埃斯的作品,更多地对触觉而不是视觉说话,而对手说的又要比对整个身体说的少。”
显然,“材料媒介”使画面材质语言的表现突破了传统绘画语言的固有框架。草藤、绳子、布、字母、数字、墙纸等现成品直接出现在画面里充当绘画的各种元素与画面构成主题,把绘画空间和结构表现的概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1917年,杜尚的“小便池”给所现有的现成物都贴上了艺术的“名牌”,“材料”的范围随之扩大,生活里任何一样物品都有了成为艺术的可能。在之后的“未来主义”、“达达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在素材的选择和材料的使用上更加大胆,把现成的素材或是现成品直接使用在画面中。德国的博伊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他们在材料媒介的艺术伟大成就已经验证了已逝去了的旧日岁月。在现今的中西方艺术院校里,都有开设相对的材料工作室,供学生去研究各种材料,让自己的艺术想法观念得以实现。
古代,综合媒材运用人们的艺术创作与构思过程是以自然、朴素、本质、易得的媒材为轴心进行思考并进行的,如我国原始彩陶的制作与绘饰、敦煌壁画及岩画的绘制等。
在飞跃发展新时代里,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们的视野总是不断向前伸展。林风眠当年对中西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后,曾感慨到“对于绘画的原料技巧,方法应有绝对的改进,俾不再有束缚或限制自由描写倾向”。他还呼吁“在各种材料与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
现在,当代艺术中材料已被广泛使用,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受影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艺术家们也不甘于传统的材料局限,尝试一些新的材料融入国画颜料中如,盐、洗衣粉、化学试剂等等,需找一些新的视觉效果以满足艺术家的观念表达。
出于艺术家对社会责任感的复苏,现当代艺术家不仅用人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且竭力想要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因此艺术家们竭力从材料媒介角度入手,让作品生活化。
如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新英文书法》到现今的空间装置,可以说是对中国书法一次有力诙谐的颠覆。《天书》是对中国汉字最激进彻底的解构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它已经不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汉字,运用综合材料进行了改造,将传统的资料进行了整合,但依旧运用了传统的书写方式。他的这种联系方式是艺术想象的也是实际操作的,有形式审美的默契,更有对文化并存性与相融性的期待。
在西方传统的艺术中,主题、造型、色彩等因素都得到了艺术家和美学家们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材料”也不例外,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语言系统和相应的技术手法规律,成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历史传承和发展。发现材料的新特征,探索它在绘画中的独特效果和艺术表现力,使传统绘画相对单一的形式语言受到新的挑战。艺术家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活跃了创作思维,探寻各种材料的新特征和表现的新形式,使绘画在各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特点。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技法的诸多局限,自我选择的空间不断扩大,作品形式因材料的丰富而创新。不同材质尝试着不同的组合搭配,包括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艺术作品呈现出全新的形态。艺术家把材料提升为主体审美对象,以其特有的程序对各种材料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和运用,其结果是通过材料语言传达出包括自然事实﹑社会事件﹑人类的各种思想情感等。它能将传统与当代﹑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艺术与科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材料语言艺术是通过材料实体的不同选择,经过作者的经验和感受对材料的恰如其分的应用来传达完美融合,高度统一。材料语言的物质精神性作为审美价值主体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了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的重要发展,实现着艺术史的一次革新与超越。
我们在用材料进行创作时,认识和熟悉材料是前提,把握并指导材料为我们要表达的精神服务是目的。同样的观者在看材料作品时,更多地也是通过材料的真实性,产生对作品精神性的联想和记忆,去理解作品,人的记忆使材料和精神联系在一起,这之中,有的人理解和人的精力体验在作品中,如果能达到这一步,艺术家就给材料附加了一种新的生命,这时材料就会自己说话了,弗洛伊德说:“比之清洁﹑整齐和美观,人的精神生活﹑科学理智和艺术生活是更高的活动,是文化中起领导作用的因素是文化的更好标志。”这也是材料语言主体表达的终极高度和目标,是我们研究材料艺术最高标准。
艺术材料媒介如数码电子时代、图像、文本、数据、影视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家主体的内涵,使今天的艺术自由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同时寻找无限的可能性。和其他画种相区别,材料媒介艺术有三个主要特征和三个层面的突破。
1.材料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认识逐步向更加综合多样的认识转变,使绘画材料由载体向主体转变。材料由传统的“配角”成为“主角”,由后台走向前台,是一种积极的人性的介入;由隐性转为显性;作品首先用材料说话,材料提升为艺术本体语言,使之挖掘出了材料的原创性。
2.形态的突破:它是跨画种(例:国画,油画,版画)特别是跨形态(例:具象,抽象,意象)的综合性绘画形态,是不受工具限制的,也超越中西绘画的自由,开放形态。
3.观念的突破:它是美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观念更新的必然,是体现人性解放和弘扬人文精神的自由表现艺术。材料绘画特别在媒介材料、技法风格上更为自由,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创作中发现或逐渐认识到材料本体的审美价值及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把材料逐渐提升演化为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演变成绘画的视觉主体。材料本体成为人们的直接思考和对话的重要形式,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创造价值,甚至也由此引发了架上绘画从二维艺术向多维艺术的拓展和突破。如西班牙当代著名艺术家—马诺罗·瓦尔代斯,他始终在平面和空间艺术两个方面致力探索。
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相应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渐进性的、建设性的、跨越式的文化活动。传统成为一种当下的资源与支援,是一种积淀了过去指向着未来的实在。因而,返身于传统乃是找寻各种文化演化指向的原点。面对当代艺术在表现方式的多元呈现的情形下,如何将传统的表现方式与现有传统学科进行综合式的跨越,如何通过转换思维、转换媒介以及转换观察与表现事物的角度,是能否达到材料语言转换试验得以平稳过渡的关键之所在。如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的“剪纸艺术”,由此可看出当代艺术家在民间美术这片沃土中吸取丰腴养料,结合现代艺术材料的运用,开创出一个独立于东方画坛的绘画流派的势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说过:“先找出大家都知道的每件事情,然后冲人们停下来的地方开始。”艺术家应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应从边缘文化出发,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创作出全民所认同的精品来。
我们有着优秀而悠久灿烂的文明。我们从儒家思想中获取“和谐”元素,从道家思想中得到“自然”元素,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充实的艺术营养。同样我们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应遵循这些原则,让材料运用与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使材料表现更为和谐更为自然。我们的作品用材料去体会我们的文化,体现我们的文化观念,传达我们传统和时代的精神,让它隐含本民族的文化性,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当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优秀的,还没有被发现和挖掘的创作元素,同样可以用材料去传达和表现,以及结合现代的技术来体现艺术作品的体积﹑空间﹑重量﹑质感,形体等形式语言,这是我们和下一代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