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时期文人对插图的影响及贡献

2018-04-08 08:22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爱玲鲁迅创作

刘 悦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在民国这一非常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当然也包括文学艺术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插图表现了中西交融的特色,主题也由传统变得具有现代感。

民国插图艺术创作依然紧密反映中华民族的兴衰,并始终反映着国民文化生活、审美取向、经济条件以及艺术家自身的美学观点和价值取向。此选题对于探究当时的文化,社会及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作用。本文从文人的角度出发,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体会插图在提升文学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张爱玲对插图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剖析

1.清末民初,上海的图文互读小说杂志风行,以图释文,以文释图,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供了便利,以图为主的《良友》等画报的高发行量,就是图片力量的最好例证。

张爱玲是伴随着城市刊物长大的,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绘画天赋,到了四十年代,她在上海文坛大放光彩,不仅文采飞扬,而且画功了得,发表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金锁记》等杰作,书中都有她亲自画的插图,或美或丑,画出了各式女性的精髓。

2.她的画风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天使与魔鬼,花朵与钢铁的结合体。如“麻油西施”银娣,那种扭曲的心理被她描绘地无比生动。她爱描绘女子的头像:嘲讽的、妩媚的、悲伤的,蛮横的……她们柔弱的外表之下,内心是充满反抗的张力的,到达极限之后,便会爆发。可以说张爱玲的笔下没有完全温婉可人的女子。1994年,古稀之年的张爱玲推出了她的最后一本书《对照记—看老照相簿》,过滤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书中依然选择了让图片说话。1944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女性所处的尴尬处境,展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期,人们的感情和婚姻状态,揭示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人生。书中的女性插图都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有力,象征性的勾勒出不同类型女子的共同点,即被抛弃的命运。小说结尾描绘了烟鹂瘫在地上的一双绣花鞋,前后错落,烘托了一种引人遐想的氛围。

3.张爱玲对女性的扭曲描绘,呈现了女性生存的苍白真相。书中流露的对男权制度的唾弃,促进了男尊女卑这一观点的瓦解,颠覆了父权权威。像《琉璃瓦》的姚先生,《多少恨》的虞父。在她的描绘下使得女性长期被压抑的内幕得以揭开,也使得女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字和插图资料。

二、鲁迅对插图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剖析

1.鲁迅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巨擘。他的作品视角及选材独特,风格多变,如《故乡》、《呐喊》、《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他把国家和人民看作自己的事业 ,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创作了诸多反抗封建制度,反映社会腐败,揭露政府黑暗的文学作品。

2.鲁迅在插图艺术方面表现了难得的天赋,他为自己作品配图的同时,也呼吁广大文学作者、画家,学者们等积极创作具有艺术美感且符合时代精神的插图。他认为一张好的插画比一张大油画的力量更强大。他幼年喜欢绣像,并提倡儿童读物要多加插图。在《朝花夕拾》中,他更是亲自创作了“曹娥投江寻父尸”“活无常”和“死有分”等插图,十分生动。

作品《无常》中的鬼,在他的描绘下已然变成了一个可爱甚至有些讨人喜欢的鬼,“无常”不像厉鬼那样骇人,令人生畏。总是一副快乐又无忧无虑的样子,穿的破破烂烂,身上背着大串金元宝,右手一把破旧的芭蕉扇,随意潇洒,给读者直观的感受,使读者印象深刻。

3.鲁迅深知要向西方学习优秀的东西,旨在改良中国的插图。所以他引进了一批国外插图,如苏联的《引玉集》,德国的《梅菲尔德木刻集》等。同时,他也坚定的呼吁插图艺术要植根于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中,从中汲取营养,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他创作的一系列插图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唤起了青年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书籍插图设计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推动了插图艺术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结语

单纯从插图艺术角度来看,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即都能发现西方的设计理念,再加入中国元素如白描,毛笔等,彰显了插图发展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这种中西交融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插图设计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由封建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显示了新的面貌。

猜你喜欢
张爱玲鲁迅创作
九月雨
鲁迅,好可爱一爹
《一墙之隔》创作谈
鲁迅《自嘲》句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创作随笔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