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芯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古人常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故“图像”一词在传统文化中亦颇有渊源。“图”指图形,“像”指图形中的含义,“索像于图”就是在图中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和哲学精神。
图像学是现代视觉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理论学科,它起源于十九世纪兴起于西方的传统图像志研究,二十世纪前半叶迅速发展为国际艺术史研究中具有统治地位的学科之一,已衍生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图像学方法是由潘诺夫斯基发明的,这个方法就是将图像作品分成三个层次,即自然层面、传统层面和本质层面。“自然层面”是指艺术作品给欣赏者的基本感官,包括作品的色彩、造型、肌理和绘画技法。“传统层面”是指根据历史和典故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这需要借助文字资料加以理解。“本质层面”是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历史典故和图像元素的深层含义来研究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含义。
《二祖调心图》是石恪重要的代表作,石恪是五代时期末至宋代初的画家成都郫县人,他为人幽默风趣,放荡不羁,因此即使是《二祖调心图》这种以佛教故事为背景的画,也能被他画的既幽默又有趣。
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描绘的是慧可、丰干两位祖师调心证禅的情境,表现慧可、丰干两位禅宗祖师在调心证禅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
慧可为禅宗二祖,他在禅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画中慧可双足交叉盘坐、一胳膊支肘托住下巴呈现出一副思考的样子。他双目紧闭,嘴唇似合非合,面部神情像是要哭的样子,这幅画表现的人物形象,非常幽默生动。
另一幅则是画的唐代高僧丰干禅师,石恪的这幅画中,丰干禅师倚靠在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人、虎均微闭双眼,好像是睡着了,正做着美梦的样子。画中的丰干和虎的神态表情一模一样。“人似虎、虎似猫”。似乎是在述说着佛法高深的丰干能够将平日里威风凶猛的老虎驯服得如大猫一样温顺听话。而画中的老虎似乎又是唐代高僧丰干禅师,老虎是兽中之王,这也象征着丰干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虽然这幅画中的丰干禅师人物形象邋遢懒散,一幅万事不关心的神情,但画中老虎温驯如大猫,便足以反称出丰干禅师道行深且法力高深。
《二祖调心图》在绘画表现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的绘画方法,在笔法上石恪将“兴于唐代”的“水晕墨章”的方法,从山水画上引用到人物画上,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由此而出现的水墨人物画既讲究用笔又讲究用墨,和单纯的依靠用线描方法来绘制人物相比较,这种方法能使画面效果更加浑厚和生动。从而形成另一种既不同于工笔重彩也不同于“白描”人物的独特风格。
在现代,以老虎为主要元素的艺术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当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由李安执导。此片主要讲述的是少年派一家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搭上轮船前往加拿大的时候遇上了一次海难,导致家人全部丧生于大海。少年派与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救生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关系,并最终相互依存共同战胜困境而获得了重生。
影片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一名正在寻找写作灵感的作家,得知了皮辛·帕帖尔的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个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儿时的派整天与河马、斑马、老虎等各国动物相处。他的父亲是个只信仰理性的无神论者,母亲则是个虔诚的印度教信徒,而派是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儿时的派对人与动物、自然、信仰的关系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与动物和谐相处,认为动物拥有灵魂,也深信他能与所有动物成为朋友。一次,派准备与孟加拉虎亲近交流时,被他的父亲发现了,父亲担心派的安全,非常生气。儿时的派跟父亲说,他能从老虎的眼中看到灵性。愤怒的父亲吼道“你看到的老虎眼中是你的倒影!”为了证明动物与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便当场扔过去一直羊,老虎迅速的将羊撕碎啃食。这一幕给派留下了不小的震惊,也改变了派对于猛兽、信仰、人性的关系的看法。
后来由于印度的社会发生了变革,父母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便决定带着动物园里的动物和家人一起迁往加拿大,从此派告别了印度,也告别了他的女朋友。在去往加拿大的轮船上,派一家人遇上了凶残成性的厨师,和一个不吃肉只吃肉汤的佛教信徒。出行第四天的夜晚,少年派在轮船的甲板上沉醉于暴风雨之中,谁料这场暴风雨将轮船吞没了。少年派同一只鬣狗、一只瘸腿的斑马、一只红毛猩猩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上了同一艘救生船上。
一开始,船上只能看到鬣狗、斑马、红毛猩猩这几个动物。少年派与动物们一起在海上漂流。然而没几天,鬣狗就将受伤的斑马杀害了,这一幕让少年派第一次感到崩溃,他想阻止鬣狗,但是已无法挽回。接下来,鬣狗与红毛猩猩发生了冲突并且将红毛猩猩咬死了,此时的派,既恐惧又悲伤,看到如此残暴的鬣狗,内心也充满了愤怒。而就在少年派决定同鬣狗决战时,一只孟加拉虎突然从救生船的船舱里冲了出来,并迅速的扑向了鬣狗将其咬死了。这时,救生船上就只剩下了派和那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了。接下来就开始了他们长达227天的海上漂流之旅。
面对无期限的海上漂流生活,人与虎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派是害怕那只孟加拉虎的,面对那只老虎,派是那么的懦弱与无奈。人与虎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食物的匮乏,派知道自己敌不过老虎,也明白老虎在饥饿到极致的时候也一定会将他吃掉。为了能够活下来,派不仅要为自己争取食物与淡水资源,同时也要为老虎捕捉食物。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述少年派与老虎在海上漂流的片段,中途还经过了一座食人岛,漂流历险的过程充满奇幻色彩。在经历种种冒险与磨难后,少年派终于获救了,老虎头也不回的走进了丛林离开了派。海上漂流故事也结束了。
这部影片中的动物与派有着密切的联系。片中有个情节是父亲曾说“老虎的眼中就是你自己的倒影”这是对后来故事情节的一个暗示。老虎是凶恶残暴的,隐喻着凶恶残暴的人性。救生船上的每个动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类,以及其人性的弱点。斑马,由于在跳船时不幸跌伤了腿,同时斑马也是最温顺的动物。因此没多久,斑马就被鬣狗咬死了。红毛猩猩则与派的关系不错,旅途中时常保护着派。但在和鬣狗发生冲突后也被鬣狗咬死了。而鬣狗最后被孟加拉虎吃掉。最终,那只孟加拉虎与少年派一直在海上漂流,直到到达陆地。斑马象征着最为温顺的人群,他们无害;红毛猩猩象征着母亲;鬣狗象征着凶狠残暴的恶人;而孟加拉虎则象征着少年派自己。
这部电影最高潮的部分不是占据影片大部分时间的海上漂流经历。而是在影片最后,成年派告诉作者,来自日本的船运公司后来对他采访。他讲述了那一段他与老虎一起漂流的惊奇故事之后,却受到了质疑,大家都不相信他的故事。然后派讲了另一个故事,厨子、水手、派和他的母亲上了救生船,厨子把受伤的水手和母亲杀害了,而愤怒的派将厨师杀了。第二个故事残忍血腥,但又非常真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个非常具有宗教色彩的故事,整部影片叙述的就是人如何获得信仰,以及人性中帮助我们获得信仰的“灵性”又该如何面对人性中与信仰相悖的“兽性”。
在遇到海难危险之前,派是一个善良且信仰宗教的孩子。而在海难漂流中,当厨子杀害了水手和自己的母亲之后,派因为愤怒或是为了保护自己,凶恶残暴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我们称之为兽性。成年派后来对作者说,“对理查德·帕克的恐惧令我警醒,满足它的需求,给我生活目标”。老虎的存在,就是“危险”的存在。而这个让少年派深感危险的东西就是从他身上分裂出来的。少年派的人格被分裂成了灵性(派)和兽性(理查德·帕克)。与其说在奇幻漂流中,少年派与老虎相互斗争且相互依存,不如说是他的灵性与兽性相互斗争和依存。
理查德·帕克象征着少年派身上所有的求生本能。这其中也包含了派为求得生存而躲避危险的避害本能,在母亲被杀害时,派的勇气取代了恐惧。也有面临威胁时爆发出的巨大攻击本能,派最终他杀死了厨师。
思考上述作品人和虎的关系中,我联想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定理,“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本我的构成是没有理智的,本我的存在只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自我是现实的、理智的。超我是人格构成中处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让自己的行为不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两样作品中的老虎隐喻着人性的转变,但却是不同的人性转变。
《二祖调心图》中与丰干禅师一同入睡的老虎,温顺如大猫,不同于寻常老虎。根据典故上记载,那是一只被丰干驯养多年的老虎。丰干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老虎跟着丰干多年必然会受到主人的信仰影响,因为受信仰影响,所以制约着它原本的兽性因素,这是一个由“兽性”变化成“灵性”的过程。温顺如大猫的老虎也象征着从“本我”转变成“超我”的人格。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便不同于丰干的老虎,此处的老虎就是少年派自己。遇上海难之前的派本是一个只吃素的善良小伙,支配他的是道德是信仰即是他的“超我”人格。而在遇上海难之后,信仰的力量敌不过求生的欲望,为了求生,派邪恶的一面被激发出来,紧接着老虎出场。派的人格被人类最本能的需求所支配,老虎就是象征着派的邪恶一面,是他的“兽性”是没有理智的,是“超我”到“本我”的转变。电影中有个情节是少年派在救生船上遇上了暴风雨,他赖以生存的物资补给被卷跑了后,他开始质疑信仰了。但最后他依旧心怀信仰,感恩上帝让“理查·德帕克”陪伴着他。最后救生船漂到了墨西哥大陆上,派上岸了,得救了。这时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少年派。隐喻着派的“兽性”已经离他而去,派再次回到“超我”状态。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派与老虎的对话就是他和“兽性”化的自己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