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陶刻的发展史

2018-04-08 08:22潘丽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刀法艺术修养紫砂陶

潘丽杰

(江苏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和紫砂陶刻是两个息息相关的艺术,紫砂陶刻的创作需要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艺术基础,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等艺术的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和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造型理解技能。紫砂陶刻是随着紫砂的发展而前行,紫砂陶刻的作品较早是出现在明代“且吃茶,清隐”五个字,原始的陶刻是制壶者在壶坯上记载名字、事件等作品,一般都刻在壶底,起不到装饰的作用,(现在也有一部分制壶者在壶底刻上壶的名字和制作日期或自己的名字),到清代陈鸿寿(字曼生)对紫砂艺术颇感兴趣,他当时任职溧阳县令,对文化有真很深的造诣。他自己设计壶型,找到当时比较有实力的杨彭年兄妹等人合作,由他自己设计壶款,并且经常在壶身上构思书画,他的文学修养极高,博古通今,并对书法、绘画、篆刻都有研究,这些作品便是流传至今的“曼生十八式”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典范,影响着一辈又一辈的紫砂艺人们,他还归纳出一套紫砂陶刻技法,流传于世。

紫砂泥制成坯,易于刻画。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由薄刃快口之尖刀刻画。依据视坯之干湿,可用竹刀,而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而紫砂坯体,有平面,更多的是弧面,刻石印章用平口钝刀,且印章体积小,印面平整,一般以石就刀,石转刀不转;具体大易损,一般只能以刀就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最基本的刀法。用捻管转刀法最适于在紫砂上表现出微妙的一样可以泡茶书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体现出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捻管转刀法是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的,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但仅能继承其规律、原则,艺术偏重于创造,以主观为主,艺术也可以继承,而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徒弟不能用师傅的思想观念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判断来代替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判断。如何进行艺术表现,反映了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提高技术的根本在于实践、勤学苦练,不仅要从师傅那里学,还得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新技术。基本功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勤学苦练才可取。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1948年,顾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其余四把分别赠送给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这五把壶陶、书、画、刻珠联璧合,可谓文人气息浓郁的杰作,成就了一段海上文人与一代宗师顾景舟之间的传奇故事,也是近代紫砂史上最具标杆性的事件。(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拍卖会,成交价:RMB 27,025,000;正面:画、风动疏竹、落款、湖帆;反面:镌刻“为君倾一杯 狂謌竹枝曲”)。紫砂作品经过与书画家的合作,篆刻后,更能体现出它的收藏价值。

其实陶刻并不难,难在使之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陶刻风格追求文雅和情趣,并通过诗、书、画的装饰来提升紫砂壶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具有高超的技巧才能使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作品巧夺天工,妙超自然。同时也达到了壶与书画美的高度统一。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必须要有高超的技巧,因为技巧是实现艺术美的必然条件,也是影响艺术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从事陶刻艺术,要求从业者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等,这些因素对陶刻艺术的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技巧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表现技巧,而影响了—件陶艺作品的艺术性。如没有艺术在先,进行构思设计,而单从技术着眼盲目就干,艺术是灵魂,是先导,而技术是基础,是保证。就—件紫砂壶来说,虽然茶壶是有嘴,有把地做成了,很光洁,通过烧制,茶壶品饮。出水也很爽,又不影响使用,但形体不美,没有艺术欣赏价值,是不会受人喜爱的。一刀下去要有内涵。深浅,续疾.节奏恰到其位,要意到刀到。有人称日“以刀代笔”,这不是简单的“以刀代笔”。刀替代不了笔,但可以表达笔意。强调刀功,其实就是紫砂陶刻语言和刻味的体现。—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当高度的艺术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泥性,加上用薄刃快口尖刀和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锤炼,是很难深人体悟和把握其内涵的。一件优秀的陶刻作品,人们往往强调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着、痛快、爽利,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

要在紫砂壶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紫砂陶刻最佳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紫砂陶刻审美和价值的体现。由于文人的介入,陶刻艺术形成了具有明鲜的文人特点的完整的自身艺术体系,它融文学艺术、书画金石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

猜你喜欢
刀法艺术修养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谈谈鼓师
每日挥刀五百下
从对立到联合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