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幼琴
(江苏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自明代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用具。紫砂壶按照传统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光器”,即以圆、方等几何形体为表达方法的茶壶;二为“花器”,即以象形物体塑贴在壶上;三为“筋纹器”,即以多种线条来表达某种意义。虽造型悬殊,却能独具神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壶制作中的不断创新。制作技艺的交流为艺人开拓视野,获取创作灵感提供便利。现代的紫砂壶制作进入全盛时期。此时艺人辈出,他们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俊才。通过文化交流,促使紫砂壶制作技艺的创新。今天的茶壶作品,在遵古法的基础上,增添了强烈的现代气色,为紫砂茶壶制作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使作品更具神韵。但从设计、创作角度来看,以形载意、以意附形还是最本质的入手渠道。
宜兴紫砂陶艺所反映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创新意识,上升到理论上来讲,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融汇,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实用和美感的统一。紫砂陶艺的创作者崇尚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世界,亦崇尚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紫砂艺人从优秀的传统中吸取精华,通过静观默想,长期积蓄,用心造物,规范操作,从而产生出优秀的紫砂陶艺作品。
宜兴产茶历史久远,据考证应早于东汉末期。至唐代中期,阳羡茶经过陆羽和常州太守李栖筠的举荐成为贡茶而誉满天下,宜兴亦成为我国最早的贡茶产区之一。茶仙卢仝的名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反映的就是阳羡茶的至尊地位。阳羡茶经历了唐贡茶的鼎盛,宋、元、明、清时期,阳羡茶一直是朝廷贡品,深受皇宫贵族、上层名流、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好。宜兴制陶历史与产茶历史同样悠久,阳羡茶之盛行,使当地制陶器业也相当发达。宜兴紫砂壶以独特的紫砂材质,奇异丰富的外观造型,繁杂多变的装饰技法闻名于世,并逐渐成为嗜茶者推崇的理想茶具。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对比调和是利用壶身各部的异同来表现。壶身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色泽的体现都能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好坏是知识积累的体现,精工是技术成功积累的体现。作为一个制壶艺人,要不断的勇于创新,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创作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来体现出紫砂壶无穷的魅力,使它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广泛流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宜兴紫砂在艺术的领域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紫砂传统的生命力是永恒的,紫砂艺术的创造力亦是无穷无尽的。任何摒弃传统的“创新”是经不信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只有脚踏实地,长年艰苦努力,首先老老实实地继承紫砂的优良传统,然后才能使紫砂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发扬光大,永葆紫砂艺术的青春和魅力!
紫砂壶是具有很明显的承传脉络,完全是手工艺活路,熟能生巧,传统器型做多了,也就是人们说的眯着眼睛也能做出来那个地步,在不断地实践之中才形成灵性,接着就慢慢有了创新。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联系,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有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是指用何种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鉴赏者的著眼力。
一件精品本身就必须给人以凝重朴致大方、轮廓周正,织巧适宜线条清晰,比例恰当,黄金分割到位的杰作。象形上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富于生活,千变万化、精思妙想。壶体每一个部位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视觉,每一个功用点曲线流畅,轮廓直线抑扬顿挫,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作品有一种内涵度很深的气质和风格。形、神、气、韵的理念都有交待。这就是紫砂陶艺作品,特别是壶艺造型设计的基本评价。
评价一件紫砂作品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的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质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