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张庆社 闫妞 赵玉玲 马朝喜 高燕
水肥一体化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水肥耦合的农业新方法。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及特点配对肥液,与灌溉水按比例相溶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定时、定量地直接提供给蔬菜作物。设施栽培中土壤长期处于人为特殊小气候,导致连作次数多,复种指数高,加之过量施用化肥,使大棚内土壤极易出现板结酸化、养分失衡、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随着大棚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盐分含量逐步升高。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大大减少水肥投入量,较常规种植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推广集灌溉与平衡肥技术优势为一体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逐渐转变农民漫灌和盲目施肥习惯,做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三节(节水、节肥、节药)、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
济源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抽取10个棚进行水肥一体化番茄栽培,并用10个棚进行大水漫灌番茄栽培,通过比较发现(表1),采用番茄水肥一体化栽培,全年667 m2节水率达41.89%,节肥率48.48%,水肥一体化番茄栽培节水节肥效果非常明显(表1)。
表1 济源市水肥一体化番茄栽培节水节肥效果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的多年种植,以及济源市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连作障碍、蔬菜病虫害持续加重等问题的出现,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从表2可以看出,这3年来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呈爆发式增长,但相对于济源市设施蔬菜面积0.23万hm2,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在4.54%,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
济源市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应用模式为文丘力施肥器+滴灌、文丘里施肥器+微喷管、比例式施肥器+滴灌几种模式,极少有全自动计算机控制施肥器+滴灌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文丘力施肥器+滴灌,应用面积占总面积95%以上。
近年来,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综合运用还比较缺乏。首先,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在肥料的选择上,有的农户专选价格便宜的水溶肥,而不考虑肥料的溶解性及养分含量,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施肥的习惯。其次,由于农户用的水是从棚内通过自吸泵抽上来的,管道压力不够,浇水施肥仍然存在不均匀现象。再者,农户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存在随意性,按照传统习惯大量滴灌,有时滴灌时间达24 h,未起到节水节肥的效果。
近年来,济源市农业科学院依托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在济源大力推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但紧紧依靠市农业科学院一家单位力量和农户自发应用还远远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农户对蔬菜水肥一体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简单认为水肥一体化就是把水和肥混合一块施到作物根系旁即可,虽然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多次对农户进行水肥一体化的科技培训,但真正掌握的农户却寥寥无几,所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首要问题是使农户掌握水肥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济源市政府主管部门应会同技术部门协商制定完善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方案,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大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覆盖。
济源市蔬菜生产面积小,以设施菜为主,如何保障市民“菜篮子”,实现蔬菜全年均衡供应是一大难题。同时,济源市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起步晚、技术不完善。农业科技部门应针对济源市蔬菜生产特点,开展不同蔬菜水肥耦合关键指标的研究,完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指标体系,为大力示范推广该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对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目前济源市蔬菜生产劳动力整体水平较低,多数不能掌握该操作方法。因此,应当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课堂讲解、田间示范等形式,促使蔬菜从业人员快速掌握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该技术的大力示范推广奠定人员素质基础。
表2 济源市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统计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