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华
引言: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下降,而且更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为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科目的自学习惯以及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开展模拟练习,强化拓展应用,最后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通过一系列的促使,在提高学生数学积极性的同时,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科目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出发,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才会产生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基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就要不断深入挖掘新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围绕概念、公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融入以知识引入问题的模式。除此之外,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还可以结合商品经济中的利润以及成本计算等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一来,就会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最后,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因情感具有的强大的征服力以及吸引力,从而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科目。
对于学生超前学习留下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让优等生帮助差等生。小组合作学习采取讨论这一方式,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围绕自身不懂的问题展开探讨,在小组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而学生能通过不断的思考、分析、总结等将问题有效的解决。而小组内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更能促使全体学生都能进步。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为中心,利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把大量的时间交由学生自由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前的预习,而且更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为全面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估计,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引导。比如说,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对于教材内容“角的大小同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可能不理解。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可能大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有关系,而有的也会认为没有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小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动手画一下,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角的边是射线组成的,而射线一端是没有尽头的,因此,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不仅能够对角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更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经历过小学时期的学习阶段,初中学生已经从依赖型的学习转变为独立型,然而,这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作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当下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而是应该会学。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对知识能够全面的掌握,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懂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主要是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只是做教材中的习题。这充分说明学生心中已经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心的质疑点大胆的提出,从而才能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要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自行解决。然后,为了检验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汇报本组内的讨论结果以及解题思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从而既能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而且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说,在进行未知数课程教学时,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7+( )=10,有的学生想法是7再加上3等于10;有的学生说用加法想减法,从10中去掉7还剩3等等。同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相同但是做法不同。如果有的问题学生很难弄清楚,那么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指导自主学习”的策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最有效的措施。最终,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同时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杨本朝,孙培,高峰修.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