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指出来的。而生本教育理念所坚持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素质教育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数学教学当中,以确保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展开,忽视学生的思想培育,也并未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展开研究与讨论,此种教学内容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盲目参照教材与教师的思维。所以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积极地进行课堂讨论,只是被动的旁观。在新时期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树立以生本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思维中的弊端。能够正确认识系统与局部间的关系,将完整的教学体系分解成单个教学目标,并充分分配这些教育目标,强调知识的全面灌输,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结合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弘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现个人才能,通过才能的发挥,进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信任是教育的真谛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不少年轻教师,在潜意识中总是担心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行这样,往往就会使我们学生真的不行在教育学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实验者把随机分好的两个班,各20个学生交给两个班的老师对第一个班的老师说:这些都是优秀学生,要特别关注对第二个班的老师说: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是问题学生结果,一学年过去了,第一个班各方面指标都遥遥领先于第二个班这说明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因此,我们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信任我们的学生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信心和爱心的传递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起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施以不同层次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都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信心,并不断地进步对于班级中数学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也要也一视同仁,同时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的难度,使他们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答疑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提出自身的疑问与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疑问不合理,就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显然会打击学生质疑精神。
例如:在讲解“角的比较”这一内容时,起初学生可能会认为角的大小与角的各个边长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学生可以采用角度度量工具等方式比较角的大小,控制角的角度不变,而将角的边长加长,让学生比较不同边长相同角度的角的大小情况。通过给予学生质疑机会,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的理解,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这一知识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个数学教师,仅仅关心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是真正的爱学生,仅仅关心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是真正的爱学生。我们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能力就是完成了教学使命,这是不全面的。教师只有从长远的角度为学生谋利益,从全面的视角为学生着想,才是真正的爱学生。所以,我们在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时,势必要关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步和发展。比如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是过关,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进步,与身边同学合作学习的水平有没有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端正等等。但凡是跟学生息息相关的能力,我们就要关注,不拘泥于数学这门课程,切实注重和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爱学生,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中,学生们见过很多轴对称图形,比如升旗台、蝴蝶、蜻蜓、飞机等具有轴对称特点的事物。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一定的预习检测题目。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预习效率,我还提前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点,明确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异同点;学会从生活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发挥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空间观念;欣赏几何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生活实际事物。我还提前发放了一些检测题目,主要是让学生们从各个图形中判断哪些具有轴对称特点,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题目中写明判断依据。这些题目可以综合检测初中生的预习效果,以便展开以学情为基础的生本教学。
结语:生本理念作为现今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理论内容,可以有效地改善固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生本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寻找途径,并不断深入研究,探索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目的的方法,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及效率。
[1]廖作忠.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9):130-130.
[2]刘德远.浅谈初中数学中生本理念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