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教学如游戏梦幻般精彩

2018-04-07 14:41:59叶聿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境游戏心理

◎叶聿扬

一、游戏演绎上课堂,让教学之戏有生命力

政治课教学,让游戏得以在课堂上上演,学生“魂魄”畅游于梦幻空间,教学之戏必定有了生命力。怎么上好政治课?“教育世界”你想到什么?……把握教学核心的竞争力,是一件有趣味而艰难的事情,过去我们常常搬来“时事播报”等好方式。我们认为,心理游戏活动,不亚于“时事播报”。

教学要创设游戏情境。情境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创造性,要有思想性、冲击力。心理游戏,对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一出“好戏”。情境创设要引发矛盾冲突,基于情境的探究比情境的意境本身重要。情境创设鲜活才会有生命力。我们认为,教师真心才可亲(前提),情境真实才可信(基石),情感真切才可敬(价值),信息真确才可心(力量)。心理游戏活动,不拘泥于课堂固有模式,因而有趣味,更有品位。

成功不是偶然的,教学要回归学生。如,“文明有礼”教学,需要情感渗透。我们要重视传统道德受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缺失现象。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甚至表现为“蛮横无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中,感受和体验礼仪的独特魅力。心理游戏应用到实际教学行中,就有利于创设课堂的“第二情境”。

二、游戏巧题入试卷,让考场之戏有鲜活力

让游戏之题在考试试卷上亮相,“考场之戏”必然让考生激发灵感,进入最佳状态,思维有了鲜活力。教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为师者要自己开发游戏“教辅”,寓教于乐。

考试是有目的、依一定要求操作的,旨在考查考生的学习程度。面对各种类型的考试,课堂教学游戏模式该如何运用到考试中?多彩性、灵活性、新颖性,试题才富有活力,这就离不开一定的体现心理游戏活动方面的试题。制定命题的双向细目表、预估难度值等,均应该考虑“游戏因素”。

在编题中要积极探索“心理游戏”开放性试题命制方法和策略。以“互联网+”为例,学生自编自答“游戏知识”成为可能。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尽量融心理游戏于试题中,发挥游戏心理独具的学科趣味性作用。

课堂上,我们常常组织学生自编或网搜一些心理游戏类小剧,如,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故事会等,应用到课堂,教学成效明显。由于心理小剧的素材来自学生,心理小剧的写、编、演、看、评等等,全部以学生生活为主体,教学效果非同一般。有时,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师生同台”,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成,更具激活课堂的作用。心理小剧,反映了生活中的事儿,趣味性强。这样的游戏性题型入卷,何不可为?

三、游戏精灵入学生,让个体之戏有发展力

让游戏入学生脑际,学生个体“欢天喜地”,学习有动力,人才培养之戏有了发展力。心理游戏活动,对于调节课堂氛围来说,是很好的“一剂良药”。让学生置身于心理游戏活动中,精神得以极速放松,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活题材。

1.心理游戏活动具有主体性,挖掘教学特异素材,体现了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融游戏于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让学子的内心世界敞开,老师可成学生的知心朋友了。在涉及民族文化教学中,学生演示各民族的服装、歌舞等心理游戏活动,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再如,“包容”教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解开千千结”游戏《手牵手,好朋友》效果明显。游戏“宽容之花”盛开,加上视频《宽容的花蔓延》、“冤家宜解不宜结”等教学环节,网络环境下政治课活力迸发。翻转课堂,课堂翻转,呈现了信息化技术特点——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网络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推广与应用等诸多教学方式因素。

2.心理游戏活动具有和谐性,是独特的研究领域,体现了教学渗透课标意识的教学要求 我们要有课标意识。新课标下游戏应用极为紧迫,需要我们为师者共同探究。这是独特的研究领域,要求课本知识渗透游戏的运用。研究领域尽展心理游戏的课堂风采。这样,学生乐学,符合课改新理念。

心理游戏,对于生成资源,于教于学的意义极为关键。游戏教学,课堂联想性资源得以挖掘。在“财产权”教学中,“创客”学生“争财产”游戏表演素材显得新颖,引用生活素材新。

3.心理游戏活动情境性,心理学与课堂完美结合,让教材知识外延变得丰满,有益增强课堂说服力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依教材讲,越讲越糊涂。如,法律“怎样维权”教学,学生表演“我学法,我维权”游戏,学生更明白。利用游戏资源,教学主线更为清晰。

教学如刨地,教学重难点务必把握。突破重难点,素材选择便更精炼了。教学来个心理游戏,课堂变得轻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空间更多一些,不必什么东西都告诉他,摒弃教学通病。好比带小孩,叫小孩自己去做,大了还要喂?自己吃!不必害怕学生什么都不会,教学放不开。养成学生自学习惯,老师越教越轻松。

4.心理游戏活动具有新颖性,改变了课堂设计模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成长,对教材取舍把握。“素材的运用”研讨主题永不可放松,要重视素材选择。要选择视角,重视“三贴”味药,贴近学生——学生感同身受;贴近生活——资源就在身边;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意义。

要关注素材的本土化。本地人,家乡的自豪感,横向方式的多样性等,都要考虑。游戏素材运用的高效率,这是真正更应思考的问题。假如是游戏类视频,要挖掘蕴含哪些信息,具有哪些创新的东西。如讲解“产品”,哪些课本内容是交叉的,产品怎么创造出来?产品如何依法保护?一串式挖掘,“维权”教学知识点就解决了。

总之,让游戏上课堂,融考试,入学生,让课堂之戏有了生命力,有了新鲜力,有了发展力。太多的视频、小品、讨论、自编学习资料、创意活动、串词,缺了内涵教学。我们要改变中学生心理上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加强体验式教育。心理游戏,非常合适作为学生课堂体验式教学的一个模式。让学生通过游戏般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强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法治信念,值得我们多多尝试。

猜你喜欢
情境游戏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