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2018-04-07 14:41:59黄翠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数学

◎黄翠荣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课的教学,应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个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融合

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如合理利用“班班通设备”与“省基础资源教育平台”的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融合

改变数学课堂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实行“小组学习、小组管理、小组评价”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三是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理利用“班班通”设备与“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1.教学导入的过程 我们可在“班班通”设备上播放自己制作或在“省基础资源教育平台”下载的“视频片段、动画或图片”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问题,可利用“畅言交互系统”的电子课本及画笔对学生训练。如在学习图形知识证明时,不少学生容易犯逻辑上的错误,可先请一学生直接在电子课本上用画笔标识讲解,然后让其他学生换另一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评及修改,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先评价,老师再作出进一步的修正与说明。同时,畅言中有不同版本的课程资源,对同一教学内容可作出对比性的教学,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有关函数的内容教学时,在学生作出图像后,我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XY散点图”的功能,把几个学生绘出的函数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中,不仅让学生能对照自己作图的正确与否,也能帮助学生通过精确的函数图象,较快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相关内容。课后将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桌面上,或上传到校网上,便于学生自己进行再次学习,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2.图形教学中 例如,在《四边形》教学中,学习的图形较多,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阅读材料中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较多,包括各种图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等,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这些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图,先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四边形变形到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变形到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变形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变形到特殊的梯形,让学生从直观的动画中掌握它们的定义,分析、概括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从而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最后再系统的展示各自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让学生全面的回忆所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四边形及特殊的四边形知识结构系统,从而解决问题。

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分组营造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学科组长、副组长,由学科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指导或要求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与方法。同时,教师点评时及时表扬学生的细微发现和微小进步,鼓励学生通过自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且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进而激励他们用缜密的逻辑推理去完成书中的学习任务。渐渐地,学生适应并喜欢上这样的学习方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数学教学的时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开展课外辅导教学,能有效帮助我们拓展数学教学的时空。比如: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利用“网校平台、微信平台、QQ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散于各节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感知,扩充信息的传递量;教师也可以利用“网校平台、微信平台、QQ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及作业进行群发或点对点的发送,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例如在数学的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课后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教师获取问题上的帮助,也可以将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班级群中展示交流,有效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时空的范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

(1)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在教学数学概念、基本事实、定理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分析、讨论、小结,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定理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数学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

(2)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提出一些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做多方向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3)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地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能一概否认,应全面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教师应记住这一点,当你否认一个人的质疑时,或许你就扼杀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4)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甚至可以让学生执教。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成果应充分的鼓励和引导。例如,在九年级讲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当学生看到通过列表、描点、用光滑的曲线画出图像,得到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学生很兴奋,都想要自己画一下。这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动动手,甚至可以请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执教,再将抛物线沿X轴、Y轴左右和上下平移时,抛物线的变化情况,学生能很直观地得出函数的平移法则,而且记得很牢,对对称轴左右两侧是上升、下降学生也能自己得出结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等,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是一次教学手段的革命,是教育技术的进步,我们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我们数学教学服务,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相信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得以体现,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教学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