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歆文
我国一直提倡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作为检验学生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在教育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培养综合型人才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音乐教育自幼儿园开始就受到了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它在对个人的情商培育、智商提升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要求音乐教师在情感上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及交流,通过音乐来实现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树立正确的意识导向。下面我们就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体验进行具体阐述。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升学体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学习成绩作为老师和家长的首要目标,非中考考察范围,直接导致其对音乐等非主科课程的忽视。由于初中课业繁重,音乐课程作为学生在青春期放松身心、展现自我的有效手段,受到学生的极大喜爱,但在临近期末,部分为了提升班级成绩的班主任直接取消了音乐课程,改为数、语、英或复习课,导致了初中音乐教育课时的不足。
1.通过培养对音乐的感情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教育 有科学研究证明,从小开展音乐教育会对儿童的情商及智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三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可以充分结合初中生青春期等特点,将其与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充分结合,比如,在学习初一音乐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的《游击队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此曲创作于艰苦的抗日救亡活动时期,将1937年我国敌后战争的紧张情景进行充分描绘,分析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轻快流畅的节奏所代表的乐观精神,将当时百姓的疾苦与工农阶级的反抗进行充分表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独立的人格特质。
2.通过开展情景剧教学而使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中去 音乐是一门极具感染力和传导力的自然科学,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探索性的去开展音乐情景剧教学,比如可以利用《红灯记》《白毛女》等等妇孺皆知的作品,融入到音乐课堂表演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剧中委以角色,让学生在情景剧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散性的开展表演,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创作力和表演力,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情感波动,更深层次的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感。
3.利用古诗词谱曲传唱等多种形式扩大音乐教育体验范围 唐宋诗词作为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经久不衰,诗词本身具有的丰富文化底蕴及节奏,甚至有很多诗词被改编成了流行歌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曲目,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将诗词与音乐进行完美融合。音乐教师通过诗词谱曲传唱教学,能够使学生生动的了解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了解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教育体验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
4.通过引导初中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提升其音乐情感能力 初中时期作为学生艺术审美的重要时期,开展音乐教育对其审美观的正确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讲述听到乐曲时内心的波动,再通过课堂上的各抒己见,使学生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再通过教师对音乐的讲析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底蕴。
5.通过提升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增加学生的音乐情感 优秀的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因势利导,通过自身的肢体及言语表达将音乐富有的感情和强大的感染力表现的淋淋尽致。音乐教师通过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将音乐独有的节奏和柔美向学生进行传教,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热爱和向往,进而提升音乐教育带来的愉悦体验。
6.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任何教育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是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门情感艺术,其创造力显得更为重要。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原有乐曲进行重新填词传唱,充分融入自身的感情,通过点滴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音乐情感体验的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发挥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加愉悦的生活及学习。通过加强与学生在音乐情感上的交流,能够营造初中时期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在青春期成长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1]郝慧.初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体验[J].中学时代,2014(04):184.
[2]谢建平.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J].成才之路,2013(22):68.
[3]毛丹.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