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
摘要:为了解决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较严重的两级分化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优势”,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词汇教学中的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的状况,提高了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者特征;编排单词记忆;互助学习小组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学习起点分析。任何一个学习者在学习时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水平进行分析。一次是专门的词汇测试,一次为完整的从听力到作文的英语试题测试。测试统计结果表明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是阻碍学生进步的主要障碍,这将严重制约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提升。
2.学习态度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困生其实还是很想读好英语的,基本上每个人的态度都是十分积极向上的。他们所缺少是正确的引导和方法以及耐心和鼓励。
二、改进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的做法主要有:
(一)改善词汇教学方法。
从课文中入手,找到一些比较典型和简单的文章,整理出其中的重要词汇,重新整组的编排,让他们具有诗句般的朗读韵味,快板书式的记忆技巧,使学习在娱乐中进行。通过把学生的记忆方法和记忆过程进行对比来展示记忆的速率, 学生只要字母组合读音和词型就行了,这个速度自然是原来传统教学速度的数倍以上,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在配上音乐动画,学生根本就不会感到乏味。以英语教材单元模块为例,他们在课本中学习到一些新的词汇,我结合了以前学过的单词,给他们做了重新的编排:
light- tight-slight- bright
sunny- windy- foggy- happy
beautiful- careful- helpful- useful
通过精心对单词整组的编排,使每一组单词有诗一般的朗读韵味,快板書式的记忆技巧,通过这样的新颖设计让学生学习爱不释手。让学优生对于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想。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组要通过研究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节他们的区域发展,形成最佳组合。
1.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似搭配进行分组:分组之前,我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的掌握,实际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2.差异分组,达到最优化组合。实践发现,对于能力差的学生,组内同质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自信心增强。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二)拓展学习。
充分发挥已有英语学习资源,由他们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扩展英语阅读。我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学习材料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同时,我找了一些英语原版漫画以及美文让学生欣赏。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分层学案。
学案的关键作用在于有效为学生导学,通过书面形式交流思维痕迹,促进英语学习思维习惯的成形。我给每个学生一个评价,每节课制定不同难度的低、中、高等的学案。
(四)改善课堂评价机制
课堂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我的评价是以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参与小组活动度为主要评价依据。
由组长和组员一起评价他们小组的学习习惯和氛围,每周合计他们总体表现为总分。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
三、成效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我在实践中的收获有: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正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英语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之大。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合作能力、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在作业方面,对优秀生,不必对他们有更多的限制性要求,而是鼓励他们的思考与创造;对学困生,则应该缩小学习范围,并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教学任务,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正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每节课有所提高。也可以在学生生理和心里转变期,让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合作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Willis 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Press,1996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