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

2018-04-04 04:23:03曹冬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政治

曹冬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包括诸子百家思想在内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遗产和文明智慧的结晶。[1]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成果的基本要求相契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继续学习与传承。

高职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进行教育引导,还要在社会实践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践中进行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育培养,这与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不谋而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何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才能对症下药,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第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知识的主动性较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有限。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但是他们除了倾向于“实用文化”的学习、关注完成作业方面的信息外,大多对娱乐、流行、游戏等方面关注较多,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技艺传承、文化瑰宝、经典书籍等认知度较低。从笔者走访的几所同类型高职院校来看,学生很少主动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多就是通过选修传统文化类的课程来达到毕业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比较浅表的层次,也很难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指导自身教育实践。

第二,高职院校学生缺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从对几所高职学生的访谈中看出,有部分学生热衷“吃西餐、过洋节”“讲洋话、办洋事”。例如,“七夕”节,因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学生们更热衷于过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在商家的推波助澜下,也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狂欢节。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俗、习惯、语言等多方面的传承和发扬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一味地崇洋媚外,缺乏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学生为了能够优质就业,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实操,对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的学习与修养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第一,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偏差。现在的学生多为“95后”、“00后”,曾是“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不爱与人沟通,判断价值与道德的能力欠缺,容易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造成价值观的偏差。

第二,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几所高职院校了解的数据看,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但仍有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轻社会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社会理想、重个人理想,轻社会价值、重个人价值,轻社会道义、重个人得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盛行,这都给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第三, 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漠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都通过课堂教学、辅导员教育、课外活动等手段开展,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学习,采取逃课、不认真听讲的态度,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对老师的教导也是油盐不进,认为都是空洞的理论,没有意义,还不如打游戏实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视不够,“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足,采取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又不能履责到位,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不足、力度不够。有的高职院校采用本科的管理模式,一个辅导员带三四百名学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较之本科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导致辅导员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都要亲力亲为,每天的时间基本被各种日常学生管理事务排满,很难有精力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基本上是兼职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上课、行政工作,能投入到班级工作中的精力很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难实现。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编制的限制,不少辅导员是人事代理,导致辅导员归属感较差,流动性很强,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延续性和深入性上大打折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②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大环境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多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较少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处于应付的状态,很少进行系统的安排,从而造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严重缺乏。即使开设类似于“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课程,内容也多为工具应用型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知识传授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一,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会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论证和修订,其中通识课程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和课时要求进行确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不在此列。学校和教师会自动以为此类知识课程可以不专门开设,也就不会有专门的师资队伍,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任务便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大学语文课去完成。学校在这些课程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既不利于开展学生课外实践课程,也不利于推动教师建设精品或优质课程。同时,教师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在对内容的掌握和精髓的理解上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影响了教育效果。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为例,高职院校一般会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入学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堂讲授或网络必修来实现教育目的。但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这类课程中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且内容散状分布在教材中,缺乏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带来难度。如果想提升教育效果,最好是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专题式的系统讲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重理论轻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讲授中融入了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但是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尽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在改进,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堂互动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然而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内涵的情况和课后的学生行为管理缺乏了解、指导,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增加一些室外的互动教学课,让学生切实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第一,开设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目前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科目较少,不能满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需要。因此,可以开设类似于“国学精粹”“优秀传统文化解析”“社交礼仪”“儒家思想论述”等选修课程,计入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扩展知识结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升教育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中国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将中国传统价值观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相关的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第二,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中的校园文化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典型示范、道德讲堂、先进表彰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荣誉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设计中,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开展“孝老爱亲”“崇德尚礼”等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在传统节日、现代节日、革命节日和党史国史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春节省亲团聚、元宵舞龙舞狮、清明网上祭扫、端午尝粽思贤、中秋赏月赛诗、重阳敬老侍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还可以开展类似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诗词朗诵大会”“经典传唱”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践行良好的品格。

第三,加强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方面的培训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终还是通过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强化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对学生高质量的知识传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工作体系。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学校及教师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进来,还要动员校外力量包括专家、学者、政府、企业等通过各自的方式、运用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尽可能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要密切家校联系,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向家长的宣传发挥家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

第五,高职院校要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大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逐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不断培养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五、结语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形成和发展由于受到人的认知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时代发展条件等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部分。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正确取舍,既不能盲目推崇“复古”思想,也不能片面否定传统文化,要客观、科学地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继承、发扬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的兴趣,比如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努力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播渠道,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良好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内容。

注释:

①习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摘录。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