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以“请回答,2018”为主题,就电视剧市场发展趋势与东方卫视梦想剧场自身“圆梦”战略发表了独到观点。
2017年,品质剧的井喷原动力是“深度”。抛开浮华,走向深度,是品质之年的主色调。主旋律剧有了社会深度,不但有创业豪情,更有社会变迁的深厚底蕴;历史剧有了历史深度,不仅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更有故事背后的历史纵深;现实题材剧有了人性深度,摒弃标签化人物,用深邃的人际智慧点燃话题;电视剧表演有了演技深度,营销至上、包装至上逐渐让位给了专业、真诚的实力表演。
面对新时代的到来,SMG将秉承“三个优先”,从商业性优先转向文化导向优先,从大IP优先转向扎根现实主义的原创优先,从追逐流量明星的堆砌卡司优先转向讲求工匠精神的品质优先。
当然,前行的道路上也有“两长一短”的小遗憾。
剧名长。短短一年间,电视剧片名已从两个字的名词进化成三个字的“者”字满天下,又进化到动宾词组的各种“来了”,再进化到加逗号的复句,又继续进化到带转折关系的长句。我在这里呼吁,我们的电视剧把片名缩一缩,把卖点藏一藏,给自己多一点自信,給观众多一点记忆便利。
集数长。为应对制作成本整体上涨,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剧情副线盖过主线,电视剧剧集像兰州拉面一样越抻越长,使得电视剧“龙头烂尾水蛇腰”。过长的剧集导致电视剧注水事件频发,损伤了电视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电视剧的可看性,导致观众失望,舆情非议。我呼吁,电视剧必须瘦身。观众需要50集以下不掺水的干货剧,市场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节奏的创新剧。
孵化时间短。比起抠图演技和五毛钱特效,观众对剧情的粗糙、陈旧更不能忍。国内IP剧五六十集的剧本常常在5个月里速成,相较之下,一般的美剧12集剧本却需要耗时6个月左右。如此压缩时间之下,剧本早就变成了脱水的压缩饼干,只见套路,不见灵感,更难有文化底蕴。该背锅的,是对大IP的粗放式经营,该警惕的,是商业剧的急功近利。
如今的电视剧创作有这样几种套路。套路一是“谈判都去华尔街,恋爱都去巴黎秀”。电视剧开始流行扎堆去国外拍摄,雷同甚至累赘的海外取景成了观众最熟悉的套路风景。电视剧领域的“工匠精神”,不在于海外拍摄之类的华丽跟风,而在于影视制作环节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美术等,每个环节的工作者都应当有创新,有匠心,落在实处。
套路二是“打枪都去唐人街,开炮都去索马里”。随着《战狼》和《红海行动》等现代爱国主义枪战电影的爆棚,一大批电视头部资源闻声而动,大有席卷潮流之势,但套路也跟着来了。作为创作者,要小心新一拨动作悬浮剧挟海外英雄之名而泛滥,同时也要警惕曾经的抗日神剧老套路“借尸还魂”成为了当代动作神剧。行业需要的新英雄剧,要展现大国崛起的民族自信和气度,要有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要有追求和平的价值导向。
套路三是“大女主满街走,帝王嫔妃多如狗”。帝王将相、后妃佳人过度泛滥。主角不是皇上就是公主,不是将军就是皇后,是将军还得是空前绝后的将军,是皇后还得是千古唯一的贵妃。古装女性成长题材过度消费,这类“玛丽苏”,人人都爱女一号,片面夸大古代女性作用的剧,常常不符合历史。
今年,四部爆款电视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分别是两部古装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两部现实题材剧《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
我们呼唤,厘清古装剧和历史剧的分界,古装剧不等于历史剧。历史剧基本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重视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细节,具有再现历史的丰富质感,通常采用正剧的手法。真正优秀的历史剧不是历史文献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创作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需要提升的是剧作的文学空间、戏剧空间、影像空间和虚构空间。
而古装剧无真实历史背景,用想象的故事构筑一段戏剧空间,大多根据网络IP改编,爱情、个人功名是主要戏剧动力。即使是架空的古装剧,也要遵循历史氛围真实,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
我们呼唤历史正剧回归,也期待古装偶像剧去除浮躁,走上品质之路。古装历史剧的精品之路=内容深度+文化内涵。除了帝王将相、后妃佳人的权谋文化和后宫文化,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还有书香文化、商旅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都可以挖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仁义礼智信,这些优秀的品格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它们应该成为中国电视剧海外输出、寻找世界观众认同的一种思想内涵。
《鸡毛飞上天》让行业看到,创业剧是主旋律剧的热土,既有现实主义的力度,又有文化引领的高度。
创业剧是最具有当代中国特点的商战剧,处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主人公,一个个白手起家,缔造奇迹,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开拓者的故事兼具极强的传奇性和真实感。主人公往往有人物原型,他们饱含理想和斗志,他们的血性、勇气、智慧和人格魅力,是这个沸腾的时代赠给当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精神瑰宝。创业剧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主人公大起大落的人生,凸显了社会变迁、人情人性、文化嬗变,堪称一个时代的史诗。
《我的前半生》的成功已经显示了社会话题剧的爆款力量,一时间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社交货币。未来,我们如何在影视创作中寻找新的热点话题?话题源于现实、源于思考。比如生存观念的碰撞、婚姻观念的碰撞、社会阶层的流动、代际差异、审美差异、文化差异……甚至对接90后、00后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的二次元文化,也能在碰撞中引爆话题。
然而,现实主义剧不等同于当下题材剧。现实主义是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是一种创作理念,一种创作态度,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中国观众欣赏基因中的偏爱。
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剧应当着重表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感为经纬度,刻画万花筒人生、社会风情画卷。 一些貌似发生在当下,但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无关联的悬浮都市剧,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在古装剧、年代剧中,我们也应当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写实的手法来还原历史氛围、历史质感。
从这四部“榜样剧”中,可以归纳出品质爆款剧的特点:品质爆款剧=主流价值+热点话题+符合当下审美的超级人设+经典戏剧叙事模式+精美制作。
未来,行业将挤掉IP泡沫,开创类型剧的新时代。首先是张扬热血脊梁,弘扬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的新军旅剧即将涌现爆款。12年一轮回,12年前的《士兵突击》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今天我们呼唤新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希望看到新时代的国民英雄,希望看到新时代中国军人真实的精神风貌。
其次,隨着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受众的科学探索兴趣日益高涨,“未来”成为富有强大收视吸引力和商业开发价值的影视元素,中国科幻剧的时代也许即将到来。
品质科幻剧不仅是偶像科幻剧,科幻不能仅成为外星霸道总裁的点缀元素,不仅是特异功能剧,不能仅拥有灵异等伪科学外衣,不仅是五毛特效剧,单有CG还远远不够。品质科幻剧需要以科幻思维建立符合电视剧戏剧规律的、富有创新想象力的科幻世界观;需要在欧美科幻世界之外,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烙印的科幻影像体系;需要在CG技术以外,全面发展高精度模型、微缩摄影、特效道具、特效化妆等一系列特效工业化流程体系。
第三类是文物保护剧。2018年,文物保护剧整装待发。寻宝、鉴宝,主人公为了保护文物而战。这些剧取景神秘诡谲,故事新奇诱人,如果能挖掘古董行业精髓,溯古通今、重在文化,把握好“文物鉴宝+科学考古”的度,文物保护剧将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其他类型剧也方兴未艾。例如聚焦现实话题的房产话题剧、教育话题剧、金融话题剧,含有强情节元素的环境保护剧、面向2022冬奥会的冰雪竞技燃情剧、打开新视觉的民国热血青春剧等等。
2017年,中国的电视剧和网络剧同步进入品质高地。相对前两年网台竞争的讨论,2017是一个岔路口,电视剧和网络剧进入了AB卷考试模式,在各自的考卷上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共同追求品质的新起点上,以及审查制度趋同的大环境下,台网融合又有新的基础、新的契机。
电视剧的成功是合家欢模式的成功,电视剧的合家欢特性可以用《国民大生活》这部剧的剧名来概括。
“国”指的是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具备家国情怀;“民”,即聚焦民生;“大”指的是观众大而全,年龄涵盖15-65岁,充分覆盖全人群;“生”则是指注重生活质感,倾向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注重娓娓道来的传统讲述方式;“活”指的是鲜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即使是古装剧、谍战剧,也大多具有和当下生活共通的鲜活质感。
2017年精品网络剧的成功在于其分众模式,我们选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剧名来概括。
其中,“小”意味着投资规模小、演员卡司小,但注重分众市场,抓住了垂直受众,以更精准的内容投放来促进特定人群的网络付费,并进一步带动垂直广告业务;“美”指的是发掘新面孔,带来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视觉之美,网剧成为了中国影视新人的一个孵化器;“好”则表示网络剧爆款走上品质之路,以精良和创新赢得好口碑。电视媒体覆盖面高、引爆内容的传播优势依然还在,视频网站拥有众多版权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台网共同主推的剧才能成为最具现象级的作品。
2018年,台网两端将进一步探索台网联动合作的商业模式。在广告合作上,网络的创意中插走向电视台的剧情创意广告。合作模式上,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制作方,三方共同投资、共同制作、共同招商、共同盈利。
(整理/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