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
3月20日,潮宏基(002345.SZ)发布购买资产预案,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上海思妍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妍丽”)74%股权,交易标的作价12.95亿元。
收购预案中,潮宏基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延展出高端生活美容业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自2015年以来,上市美容公司业绩表现多是不佳;2017年,思妍丽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9%,毛利率也由32.8%下滑至29.94%。
未来,思妍丽能否顺利实现业绩承诺及其背后的商誉减值风险均值得关注。
潮宏基主营时尚珠宝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于2010年上市。2010年,潮宏基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46.02%,但2012年珠宝行业整体遇冷,潮宏基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3.75%。
主业增长放缓,外延并购成为潮宏基的必然选择。遗憾的是,初次并购的效果不甚理想。2014年至2016年,潮宏基净利润由2.21亿元增至2.34亿元,年化增幅仅1.92%。
2018年,潮宏基再次踏上并购之旅。根据收购预案,思妍丽的整体估值约为17.58亿元。
资料显示,思妍丽主要从事生活美容服务,根据业绩补偿协议,潮尚精创承诺,2018-2021年,思妍丽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2亿元、1.4亿元和1.6亿元,合计5.2亿元。
以2018年承诺净利润计算,思妍丽动态PE约为17.58倍,公司累计承诺的净利润约占整体估值的29.71%,仅就承诺覆盖率而言,思妍丽估值并不便宜。
更为重要的是,潮尚精创作为单独补偿义务人、以其所获得的交易对价为限承担业绩承诺与补偿义务。这意味着,除潮尚精创外,其余六位股东均无需承担业绩未达标时的补偿义务。
根据收购预案,潮尚精创持有思妍丽的股权比例仅为14.71%,公司获得股份的对价约为2.87亿元,占累计业绩承诺数的55.19%,占思妍丽整体估值的16.33%。
潮尚精创成立于2017年11月,由廖创宾、林平军、徐俊雄共同出资创立,鉴于上述三人均为潮宏基的高级管理人员,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高管大方“托底”,潮宏基对思妍丽似是“志在必得”,令人不禁疑惑,思妍丽究竟有何魅力?
收购预案中,潮宏基表示,收购思妍丽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在“美丽经济”、“她經济”领域的业务发展,有利于促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思妍丽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净利润6382万元,2017年分别为6.8亿元和7469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59%和17.03%,毛利率由2016年的32.80%下滑至29.94%。
在营业收入、毛利率下滑的同时,思妍丽还能保持净利润大幅增长,公司在压缩费用方面似是有些“心得”。但不足1亿元的净利润能否支撑起公司超过17亿元的估值仍有待商榷。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上市美容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收购预案中,思妍丽将自然美(0157.HK)、现代美容(0919.HK)和丽丰-KY(4137.TW)列为可比对象。
根据公开资料,自然美和现代美容与思妍丽业务相近。
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自然美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下滑6.28%,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8.46%;现代美容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同比下滑11.22%,实现净利润1056万元,同比下滑81.6%;丽丰-KY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同比下滑23.52%,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滑37.38%。
2017年1-6月,自然美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滑28.21%,实现净利润3330万元,同比下滑53.75%;截至9月底的2017财年上半年,现代美容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下滑13.17%,实现净利润-145万元,同比下滑110.9%;2017年,丽丰-KY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同比下滑2.08%,实现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滑20.23%。
从2013年至今,美容行业整体发展不佳。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2016年,全国美容美发行业活动单位数分别为31.69万个、32.42万个和33.07万个,年均增幅2.15%;营业面积分别为176.24万平方米、187.7万平方米和190.51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97%;营业额合计数分别为2974.65亿元、3046.94亿元和3129.34亿元,年均增长2.57%。
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专业美容行业活动单位数分别为14.3万个和14.9万个,营业额分别为1736.8亿元和1755.4亿元,增幅为1.07%。
与之相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月,思妍丽的直营店数分别为94家、93家和93家,加盟店数分别为42家、42家和43家。报告期内,思妍丽店面扩张速度基本为零。
问题由此而来,收购完成后,思妍丽将如何打破行业限制实现超速增长?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2018年,思妍丽需实现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3.89%;2018年至2021年,思妍丽年化复合增长率需达到20.98%。
本次收购中,潮宏基并没有披露思妍丽未来的店面扩张计划,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未来要“自掏腰包”支持思妍丽的扩张计划?
根据收购预案,截至2018年1月31日,思妍丽未经审计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97亿元,公司增值额约为15.62亿元,增值率794.57%。这意味着,本次交易完成后,潮宏基将新增巨额商誉。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潮宏基的商誉账面价值约为11.67亿元,主要是因收购菲安妮形成的商誉。以此计算,本次收购完成后,潮宏基商誉账面价值将升至25亿元左右,约占收购后总资产的35%左右。
2014年7月,潮宏基通過下属子公司潮宏基国际有限公司(下称“潮宏基国际”)完成对菲安妮100%股权的收购事项,后者主要从事生产各类手袋、箱包、皮带、皮制服装及其饰物等产品。
根据2012年12月18日潮宏基第一次入股菲安妮时发布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12年6月30日,以资产基础法测算得出的菲安妮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2.94亿元,采用收益现值法得出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4.95亿元。
评估机构预测,2014-2017年,菲安妮预计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7亿元、4.6亿元、5.09亿元和5.6亿元,预计可实现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36亿元、1.54亿元、1.69亿元和1.87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11.12%。
由此计算,2014-2017年,菲安妮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分别约为9538万元、9718万元、9817万元和9831万元,2017年以后为8.92亿元。
据此,评估机构最终选择采用收益法作为评估结果,菲安妮整体作价14.95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菲安妮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实现净利润1.1亿元。
根据2014年年报,自完成收购的2014年6月24日至年底,菲安妮实现净利润4186万元;2015年至2016年,潮宏基均未在年报中单独披露菲安妮的盈利情况。但年报显示,2015-2016年,潮宏基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7亿元和3.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58万元和4976万元,均远低于2013年的净利润。
同时,根据潮宏基披露的单项业务,2014-2016年,公司皮具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5亿元、2.94亿元和3.13亿元,与潮宏基国际实现的营业收入大致相同。
此外,经计算,2013年,菲安妮三项费用与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7436万元,约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4.16%。
以此计算,2014-2016年,潮宏基皮具业务的营业利润分别为6166万元、9964万元和1.22亿元。
在不考虑营业外收支的情况下,菲安妮扣税后的利润金额(2016年所得税率为15%)预计约为4624万元、7473万元和1.04亿元,高于潮宏基国际披露的金额,但仍远低于收购时的预测数据。
而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其中,公司应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令人较为担忧的是,潮宏基是否充分评估了菲安妮的商誉减值情况?本次收购中,潮宏基对思妍丽的评估又是否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