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意识
——评《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18-04-03 19:37:23张三元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现代性逻辑

张三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两个理论上的学术传统:一是以中国问题为中心,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所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而且也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深入把握问题逻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创新。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刘国胜博士的新著《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以问题为导向,将中国现代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展开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逻辑的深刻体现,也是时代精神的深刻表达的理论判断。该著问题前沿,论点明确,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晓畅,文风朴实,学术规范,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之作。正如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陶德麟先生对该著所作的评价:“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此著不失为一部力作,相信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1.以中国现代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双重逻辑为研究对象的问题创新。该著以全球化为历史背景,从现代化时代逻辑中深入研究了中国现代性问题,揭示了建构中国现代性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的根本一致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问题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以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为研究中心的视角创新。该著分别从自由主义、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重理论视角,阐述了在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上的不同理论立场和思想主张,论述了现代性建构中的话语权问题及其实质,得出了只能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来建构中国现代性,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结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多维视角。

3.以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为研究重点的理论创新。该著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条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强调开展以中国现代性为中心论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并以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三重逻辑为线索,对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和市民社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以人为本”、中国梦的现代性价值建构展开了全面论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

4.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原则的方法创新。该著既注重现代性的理论阐释,又突出分析当代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范式论证了中国现代性问题,将学理分析与现实研究统一起来,实现了学术研究的历史与逻辑、实践与理论、抽象和具体的方法论统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路径。

总之,《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著依据丰富的历史和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探讨了中国现代性及其理论基础这一重要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逻辑、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根本特征,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道路和中国学术,科学对待理论自信、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辩证关系,真正实现“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国化现代性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