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宇龙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各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更是日益提升。在以往,就业局面仅仅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专业成绩具有一定要求,而在当下,各类证书和综合性能力的考核比比皆是,这便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同时社会中面向文艺工作的岗位较少,因此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阶段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便更加激烈。故本文将对就业现状和对应对策进行研究,根本目的即在于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音乐与舞蹈专业就业生提供更有质量的就业方向。
对国内本科院校中的音乐与舞蹈专业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多数院校内部的教师都表示近几届的学生,其综合学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这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持续使用具有一定关联,但具体的原因尚未得到深入探查,也就并未被直接确认。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质量下降明显会对实际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当专业技能位于中等地位的学生进入到就业竞争环境中时,其基本不会被优先考虑。这就是专业质量对就业造成的影响,也是形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但相对乐观的是,这种现象可以被规避,学生要拥有完善的专业能力,如此才能构成第一竞争力。如若学生专业能力不强,那么即使校方为其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他们也无法完成工作。因此教师需要找出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而后在教育教学行为中针对这些现象直接进行调整。针对这一现状,校方需要使用的方式重点在于控制和改良,且一般情况下不应该使用平和的方式,而是应该直接了当的改良教学结构或课程体系,从根部直接改良这一现状。
一般情况下,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就业方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音乐与舞蹈工作室。但当前国内环境中,无论是规模较大的亦或是规模较小的工作室,其内部的人员流动幅度均处在相对较大的状态中。对于一些追求稳定的学生而言,这种就业渠道显然不是最优选择。同时虽然工作室人员流动大,但其对于音乐及舞蹈教师的人才选拔条件也处在较高的位置中,故对于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人才流动大也不会降低竞争压力。尤其随着国内人均经济水平持续增长,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消费在娱乐或艺术领域中的时间也正不断增加。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音乐与舞蹈工作室的竞争压力只会持续提升。第二种途径则是在学校中开展教学。一般公办的学校每年都会给出固定的竞争岗位,但近年间岗位逐渐饱和,数量急剧减少,因此这对于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仍旧会形成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同时在当前国内的艺术领域中,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就业需求的新工作形式并未产生,因此就业岗位持续减少,而就业需求却持续提升。这便是当前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一种。
当前艺术生就业的渠道实际上已经基本饱和,也就是说,当前新毕业的学生基本只能够在过去的岗位中“查缺补漏”,无法开辟新的就业空间,而过去的就业位置也相对较少。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经济体质的成型,合同制逐渐渗透到了文工团范围中,进而令更多的文工团拥有了稳定的演出班底。虽然这种艺术团队会进行纳新,但是在演出班底十分稳定的状态下,他们所设定的人才筛选标准便只会高于以往阶段,而不会低于普通标准。故学生专业能力受限、社会岗位持续减少和专业对应就业渠道过于狭窄,就是当前音乐与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
在国家政策的整改下,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拥有了在学校领域中参与就业的资格。这便表示,本就竞争严峻的音乐与舞蹈毕业生就业范围中,又添加了一股极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这一点是近期内产生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但会对近期内的毕业生造成影响,实际上也昭示着就业竞争局面的变动性方向。即就业领域只会不断产生全新的竞争力因素,而不会维护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通常情况下多数高校应对这一竞争压力的方式为提升内部的学生质量,但实际上在其他领域中学成的音乐与舞蹈竞争者,也并非全然属于综合能力较低者。相反,近年间一些来自于民间的竞争者反而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和肢体表达能力,他们的艺术感知力和感染力甚至超过了在读就业学生。而当前在院校内部参与学习的学生,因其在偏稳定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成长,因此他们的专业优势围绕在基本功和稳定性上。故从表面角度来看,校内出身的音乐与舞蹈就业生往往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从就业招聘方的角度考虑,他们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一定会更加倾向于招聘成熟的就业者。也就是说,就业者必须要具有完善且成熟的专业能力,才能够进入到招聘者的视线范围内。但当前多数本科院校中都会以不科学的角度来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例如在学期末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压缩校内实践时间等。这些都是在国内本科院校中可以得到验证的现象,也正是这类课程体制,才令学生们难以掌握有效和高质量的实践能力。部分院校中的教师甚至未能为学生系统的传授实践教学经验,便要求学生进入到实习岗位中,于是便导致学生无论是在校内的实践过程中,亦或是在校外的实习点中都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继而也不具有完善的竞争能力。
在就业前,每个学生都会对自身的未来就业进行思考,找出自己比较偏好的就业方向以及自己能力能够完成的社会岗位。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害怕进入到社会中,故在设定自己就业方向时便不会深入思考,进而当自己真正处在就业情势中时,模糊的职业定位便会令他们的择业变得更加困难。同时惧怕进入到社会中的学生,也不会认真的参与高校安排的就业能力培训课程,故综合作用下,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探查能力便会止步不前。
绝大多数的高校都会在学生毕业前为学生传递就业形势信息,而在提供信息之前高校会对就业背景和就业发展形态进行深度调查。而当前部分高校在搜集信息时,会不注重筛选信息来源渠道。例如直接在一些信息网站中找寻就业信息,但却不对具体的信息时间和要求进行调查和筛选,这便会使得部分收容在内的信息已经不具有时效性。就业信息贵在时间和内容之上,无法保证时间的信息必然无法发挥作用。而当高校以这些落后信息为主设定所谓全新的教育教学培养素材时,学生的个人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增长。且音乐与舞蹈专业属于艺术专业,艺术专业需要具有灵动性才能具有特殊价值。如若高校过于依赖社会信息,而不在内部进行研究,找出能够代表时代发展特征的教育改良方向,那么高校在就业方面便会陷入到被动状态中,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首先,校方应该以宏观性的角度提升校内教师的整体素质。例如可以安排专业的能力培训机构升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务必要令教师可以带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继而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新专业能力的社会人才。在教育环境中,教师个人观念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当高校提升教师能力后,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进而令学生可以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占领重要地位,成为真正的就业竞争主动性人才。其次,校方也可以优化校内的课程体系。例如调整实践课程的占比,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校方也可以升级专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如在琴房中添置全新的钢琴、重新装修舞蹈房等。这些都可以令学生接触到更加高质量的教学形式,进而以新设备培养新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间接加强校内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宏观竞争力。
校方可以尽量以实际就业为主,在校内为学生添加一些可提升竞争力的校内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在相对完善的社会情境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升级实践能力。而一些在课堂环境中开展的实践行为,不过是对日常舞蹈和音乐技巧的巩固。针对学生锻炼不足的现象,校方可以使用课程修正的形式,直接由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传授教学技巧,而学生掌握到技巧精髓后可以直接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其他的学生给讲课者提供对应的反应,继而锻炼授课者的课堂突发事件反应能力。
除了在课堂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外,校方也可以建设一些实践类的训练场所。例如在校内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基地提供两种教学服务,第一种是基于基础夯实的训练空间,学生可以在该空间内锻炼自身的音乐与舞蹈基础。该空间也可以作为专业内学生进行比赛的核心空间,由专业内教师规定时间和比赛项目,学生们自行报名和参与。当校方为学生提供训练和比赛的空间后,一些具有竞争意识的学生便会及时响应,加入到竞争空间中。而一些具有自我提升意识和需求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观看,一方面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演而产生全新的专业经验。另一方面当学生对比赛内容产生兴趣时,这种循环式的比赛模式也可以持续为其提供展示的空间。第二种则是来自于外部的人才吸收服务。校方可以先与外部的艺术培训院校以及各个乐团、表演艺术团体进行商议,当对方有意吸收本校内专业的学生人才时,校方便可以与其商议观看时间和具体的事宜。而后校方便可以通知音乐与舞蹈专业内部的学生相关事宜,并要求他们自由准备。这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就业空间,以临时表演的形式锻炼学生在艺术领域中的竞争能力。
高校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学生毕业前为其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这些就业信息可能来自于学校,也可能是来源于教师个人的信息网络。但这两者都具有不同的劣势,那就是学校给出的就业信息质量较高,也更加具有可靠性,但数量较少。根据择优选择的规律,仅有少数学生有资格进行竞争。故对于综合能力处在中等的学生来说,校方给出的就业方向往往不具有完全的参考价值。而教师个人给出的就业市场信息数量多、更新时间快,但教师个人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可信度。尤其当前面对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就业方向中不乏一些存在欺骗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擅长于混淆视听,干扰学生和教师的判断。针对此,高校可以重新审视信息来源的方向,并且要对信息来源渠道进行调查,务必要保证所有的信息渠道均具有专业性。同时校方也应该尽力开通全新的信息输送渠道,务必要保证毕业生能够获取到专业和有效的就业信息。不仅如此,校方也应该指导专业教师,令其掌握分辨社会信息的技能。这样一来,教师便也可以成为学生就业信息的另一道筛选网,为学生屏蔽大多数的无效信息,提升校内学生的就业质量。如若条件允许,校方也应该尽量使用配套实习的方式,利用宏观视角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一些相对稳定和专业的就业岗位,这样便也能够减少学生在就业进程中遇到风险因素的概率。但若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校方与外部的企业或团体建立稳定联系,达成校企合作状态后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且稳定的社会就业方向。
综上,文章以音乐与舞蹈专业为主,对本科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对应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要提升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校方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升级艺术类教育体系,添加竞争力训练场所以及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来源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以多方位角度保障毕业生就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