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2018-04-03 12:55: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团组织宁波共青团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75)

1.当前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概况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热切关注,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也做出了很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有的高校团组织依托管理、经济等学院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专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高校团组织通过联合招生就业指导部门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实践机会,有的高校团组织通过创客集市、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园、创业类学生学科竞赛等平台帮助青年学生模拟创新创业实践。[1]

但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一是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欠缺,缺乏榜样引领。宁波大红鹰学院由于地处江浙沪一带,创新创业有着比较好的条件和优势,但是总体来看,毕业生当中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非常小,这也就很难为青年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标志和榜样,缺少成功案例的指引也就很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兴趣。二是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水平低下,缺乏专业指导。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层分类教育不够突出,与专业教育不够融合,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同时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缺少平台和机遇,尤其是欠缺重点企业的支持和协助。三是创新创业合作交流有限,缺乏畅通渠道。外出学习、邀请专家、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也有诸多限制,这也就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增加了困难。

2.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新时期,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推进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趋势和有力手段。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重要服务产品之一,开展供给侧改革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和文件中也体现了在高等教育、青年教育中开展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作为应用型创新型本科民办院校的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供给侧改革更加显得迫切和必要。[2]当前我国在人才的供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大批的青年学生存在着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如果高校共青团组织不能及时的进行工作改革和创新,将来必然使得团组织失去生产优质、优秀“青年消费品”的能力。[3]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教育新常态由经济新常态演变而来的,教育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有明显的同构性”。当前的高等教育也与经济发展一样面临着“从需求驱动转向供给驱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更加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供给侧改革。[4]地方高校与市场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存在着体制机制灵活、国家政策支持、人财物灵活支配等方面的改革优势,更容易实施供给侧改革。

3.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当前,高校共青团开展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要将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组织结构、课程结构、项目结构、平台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优质对接。

3.1 推进组织结构改革,优化组织动员方式

推进供给侧改革,首当其冲的是组织机构改革。宁波大红鹰学院团组织通过协作配合来优化创新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办公室,全面统筹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各方面工作,比如创新创业实践场地的统筹协调、创新创业经费管理使用、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推进、市场化创新创业和供给侧改革的信息搜集和研判等。通过统一指导,按照一盘棋思想,全面统筹资源配置,保障了共青团服务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另外在二级学院设立学生科创部,尝试在班级设立创新创业委员,保障二级学院团、学、班级组织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二级学院开设创客空间,开办创客讲堂,充分利用创业型校友进校讲座,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3.2 改善教学课程改革,强化互动交流机制

作为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地方性应用型民办高校,宁波大红鹰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对教学课程改革,这几年团组织与学校教务部门联手协作,大力推进翻转课堂建设,评选表彰培育了一大批翻转课堂名师,在浙江省高校具有重要影响力。此外,宁波大红鹰学院团组织借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和资源,鼓励和发动各二级学院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广泛开辟合作平台,目前“蓝源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3D打印机学院”、“大宗商品交易研究院”、“微学院”等双院制单位逐渐形成,学校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舞台。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创办国泰安创业学院的基础上,开设工商管理创业方向专业,借助该学院实质性推动鹰才训练营项目,组建学生创业团队,由猎头公司选择性培育孵化其中的优秀创业团队,80%的创业团队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一大批学生CEO走向社会。国泰安创业学院实质性创业学生与创业项目培育模式多次被国内权威媒体报道,并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点赞。此外,学校团组织积极创建全覆盖式素质拓展登记、管理与服务网上系统,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活动以素质拓展分的形式登记在册,过程性管理,导向性评价,创新创业的供给效能得到提高。

3.3 深化项目结构改革,创新工作开展模式

为了更好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在高校的落地,宁波大红鹰学院团委作为牵头单位,协助学校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方案》,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全校上下联动,全校师生参与,形成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从2015年开始,学校团委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每一届学校都给予300万活动经费支持,用于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实施、转化,从发明专利、技术创新、学科竞赛、专题研讨、创业实践等覆盖了众多项目领域,立项项目通过为期半年的孵化和实施,最终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期间,在校生按照学校团委推出的“双创积分制”,在各个学院开设的各类主题展馆进行参观、体验与实践,确保了每一个在校生能参与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到全覆盖。此外,学校团委还借创新创业博览会东风,广泛征集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数量、质量的重大突破,通过以赛带创、以创促赛,近年来屡屡斩获国家级、省级创业创新类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团组织的这些举措贴近了时代所需、学校所需、学生所需,丰富了供给结构、触发了学生动力、推动了双创在高校的有效实践。

3.4 推动平台结构改革,加强实践理论协同

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还存在着理论指导和实训实践不匹配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对此,高校团组织有必要通过协助创办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置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等形式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团委通过挖掘政府机构、社会组织资源,构建起校企共赢合作机制。例如充分依托宁波望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建跨境电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目前园区内已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跨境电商研究院、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大学生创业园等,已为1000余名青年学生提供了创业项目孵化、代办初创企业财务会计、税收申报、企业注册、电商平台运营管理、电商培训和咨询等相关服务,为社会培育了较高应用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宁波城西地方经济发展[5]。除科创展览活动外,学校还配套举办了最强大脑“智力运动会”、科创嘉年华、创业校友企业及产品展、创意产品拍卖会,以及“中华博士会‘双创’校园行”、校友企业家论坛、创新创业教育圆桌会议等120多场讲座、论坛研讨活动[6],达到了理论消化、实践增强、人人收获的良好效果,国内外反响强烈。

3.5 创新产品结构改革,响应用户体验评价

高校团组织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很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对青年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教育,青年学生对这方面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呼声也很高。为此,宁波大红鹰学院团组织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各项实用性技能的培训和实训。针对学生考公务员需求,学校引进国内具有较好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考前培训,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既安全又权威的学到相关知识,应届毕业生考上公务员比率达40%以上。同时,针对行业资质要求和专业学科所需,学校团组织联合学院开展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比如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理财规划师、ACCA、会计师等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学生通用型就业技能的培养,团组织就牵线联合宁波地方人事培训机构,对在校生开展免费通用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试。目前,宁波人社部门已累计为学院1500余在校生免费开展了医疗应急救护、电子数据分析统计及数据安全、公共安全电信诈骗防范及就业法律风险和防范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课程成绩合格就取得人事部门颁发的相应技能证书[7]。高校团学组织从政府的让渡中获得了明确的任务、职责和资源,从而确立起在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中的供给地位。

猜你喜欢
团组织宁波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一图读懂宁波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0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