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解:从个人维度分析,是制止侵害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从国家维度分析,千百年来戢兵保大而定功,武术具有维系和平的重要意义。从文化维度分析,是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维度中的文化见证。那么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为促进武术事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武术文化传播,本文提出如下拙见。
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古代民间,最早用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中。古时人们通过习武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沿袭发展至今,传统武术分门别类各家自有特长。其中有家喻户晓的太极拳、八卦掌、咏春拳、少林长拳等赤手搏击的武术套路门类,也有基于兵器演练的各种套路,包括太极剑、五郎八卦棍等等。从十八般兵器演变至今,其武术套路也在不断变化与进步,刀、枪、剑、戟、斧等十八种兵器的武术套路方式,都曾经为我国武术发展提供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在尚武精神的引导下,我国历朝历代皆出现过举世闻名的武术奇才和大师。如太极宗师杨露禅、长江大侠吕紫剑、铁佛脚尚云祥等等,也包括人尽皆知的霍元甲、黄飞鸿、李小龙等武术名家,其均有事迹可查。从武术发展的精神维度分析,挑战自我的追求生命高度的文化内涵,是指引无数武术练习者进步与前行的根本动力。而武术文化内涵中蕴藏的无数文化特质,也激励着武术事业蓬勃发展。尤其在止戈为武和维护和平的价值导向之下,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洞悉。而习武之人言行举止透露出的精壮神足,更加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现。武术正是在不断发展与前行中,积累了民族魂魄沉淀而成,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从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着手。而构建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文化、产业。
我国自古尚武精神支撑了武术文化蓬勃发展,而在现代文明朝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武术文化逐渐脱离了人们的视野。虽然我国极力发展武术事业,但收效甚微。从体育赛事上的发展探析,韩国泰拳到、日本空手道、美国MMA等搏击类运动项目均已完成了时代转型,进而形成了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文化传播渠道与模式。但我国传统武术,仍停留在文化探讨、研究、评论、赏析等现实维度。如果仅从武术研究方向就能够推动武术事业发展,我国传统武术需要以何种方式立足于国际舞台,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中国传统武术从冷兵器时代发展至今逐渐被更为实用的技战术方式所取代,现代搏击运动的比赛中,其传统武术的竞技擂台逐渐被武术表演所代替。从武术产业的发展来看,仅我国现存的传统武馆日渐凋零,与空手道、跆拳道、泰拳、自由搏击等项目的发展相比较,明显落后了很大一截。其中不乏武术产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而武术产业无人继承的主要因素,也是传统武术日趋没落的根本原因。
此外,现代武术发展至今其真正的搏击作用逐渐趋于弱化。2017年4月,MMA搏击教练徐晓东与太极拳当代大师魏雷的比武中,仅用10秒便将雷公击倒在地。从中也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武术虽然可以实战,但在传承过程中其实战性逐渐被文化传播所掩盖。如果中国传统武术始终停留在对于文化导向的研究与发展上,是否已经将武术推向了边缘化,这是武术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问题。如果中国传统武术仅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而失去了搏击实战意义,其发展道路必将举步维艰。
中国武术自古便有以武会友的传统,但是发展到现代文明,武术产业中却无可以承载这一传统的平台。即便“昆仑决搏击擂台”也需要选手带上8磅全套才能比赛。中国传统武术在这样的载体中其实战能力可以维系多久不为人知。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传统武术必须获取更为完善的社会载体,才能支撑其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逐步加强武术核心竞争力。
三部《功夫熊猫》在内地票房总和超过16亿,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载体,试问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而同期作品《叶问》内地票房仅为9342.72万。同为武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实际的社会效应反差是否值得深思。在发展武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如果我国自身无法深度挖掘武术内涵以及现代审美需求,其文化传播的最终效应也只能沦为国际笑柄。而当下我国应当加强针对武术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实质性问题,单以文化自身的力量,恐怕无法支撑文化传播的导向力。虽然倾向于娱乐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是武术界并不认同的行为方式。但是从执行力与实际效果分析,这样的传播媒介与方式,能够为我国留下经典的武术文化作品,依然可以影响更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武术文化的视野上。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我国武术应当以实际国情、实际需求、实际效果为现实衡量维度,进而极力探索武术文化的传播途径与渠道。其一,发挥文化部门的主导力量。为武术文化传播的作品创设优越条件,同时鼓励知名导演和演员将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公益化,最终形成社会维度的广泛推动力。其二,注重文化载体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渠道。以网络平台、公众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等为社会平台驱动力,将武术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载体,并与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设计出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武术文化宣传方式,并以多元化平台的方式推广出去,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立足点。进而以社会普遍认知度和积极响应的态势,补充武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传统武术历朝历代百家争鸣,社会中的武馆也是趋之若鹜,但是发展到现代文明,为何出现中国武术界日渐凋零的现象,是社会学与体育界应当深思的现实问题。当代民间武术会馆经营惨淡,多数武术流派后继无人,出于生计多数武术爱好者从事着普通职业,而武术只能成为无从提及的业余爱好。云南省武术协会及在云南省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沙氏武术馆,其场地之简陋,门厅之萧条,令人扼腕叹息。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为现代武术注入发展动力,其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调整武术产业结构。如果武术产业结构本身不合理,武术家无法以自身武术技能维持生计,我国的武术事业也无法得到更为实质性的发展驱动力。因此,需要从民间武术事业的发展动机中寻求有力的支撑点。以武术产业的运营方式寻求突破口,为武术核心竞争力注入新鲜血液,助其完善与补充。
一方面,需要各地政府重视武术文化的现实价值,以武术发展为目标,承认武术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功能。并以地方区域性支持,提供资金、场地、宣传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进而形成政策导向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出媒体力量的有效推动,客观阐述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正确宣导武术的功能性,进而形成有效的传播模式,鼓励武术事业的振兴与传播。此外,应当发挥社会媒介的积极效应,维护武术具备强身健体的实际功能,让现代人认识到武术趋于文化与健身两大功能性的实际作用,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个体投入武术事业的社会组织中,并以积极的社会效应补充武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武术核心竞争力的优化模式,必须以完整的金融营销方案为延伸,进而形成市场经济下的主动优势。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发展途径是转换传统武术的经营模式,由师傅带徒弟的老套路,转换为现代社会经营的商业模式。从瑜伽、泰拳、跆拳道等运动项目的现代化发展能够发现,其运营模式的可行性,是主导体育项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现代化的经营范畴,武术界不能在故步自封,敞开保守思维,创新发展与时代同步的经营模式,才能为武术核心竞争力寻找最为根本的支撑点,同时才能为中华传统武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武术核心竞争力需要从文化维度进行补充,同时需要调整其产业结构。进而掌握文化导向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模式,为武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最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在武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品牌价值,也是推动中华武术立足于国际舞台的根本。因此,在武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应当打开媒体、政策、公益等多种渠道与路径,进而为促进武术事业发展创造更为全面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