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游戏分析的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18-04-03 12:55: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竞争思维能力儿童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0.引言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由于其心智还不够成熟,很难专注的投入到枯燥乏味的学习中来,往往对于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更感兴趣。而教育游戏则是一种在游戏中渗透基础知识,让学前儿童在玩耍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知识教育的游戏形式。相比一般的游戏,教育游戏不仅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性,合理的利用教育游戏,可以有效的起到培养多元思维能力的目的。

1.教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的影响

1.1 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基础

思维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学校教学中,受到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只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基础知识,却无法培养学前儿童的多元思维能力。而教育游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将许多知识利用更加趣味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可以将抽象的思维能力用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就使得教育游戏成为了学前儿童培养多元思维能力重要的物质基础。

1.2 教育游戏能够有效的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

学前儿童的智力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学习的方式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并为学前儿童培养多元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前儿童拥有自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这对于学前儿童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游戏中,游戏的难度是不断深入的,学前儿童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来挑战新难度,既符合了教育由浅入深的整体模式,又能够在学习和历练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多元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教育游戏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多元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方面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并且缺乏与实际生活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传统的教学环境较为封闭。而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学前儿童能够在游戏中宣泄自身的情绪,从而满足学前儿童的多元化需求,让学前儿童能够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的办法,锻炼其多元思维能力。

2.学前儿童教育游戏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渗透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有学者认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对周围环境的体验,其次是掌握所说的语言,再次是能够用图画或图像来表达内容,最后是掌握表示各种内容的符号。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思维的发展规律也与上述的四个步骤相契合,是思维方式从具象思维不断转换为抽象思维的过程。而目前,绝大多数教育游戏没有渗透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在界面、色调、音乐和内容等方面,符合学前儿童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娱乐性,但在内容上,缺乏循序渐进的发展,很多内容都是直接从体验和图像上直接过度到了符号,不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2 游戏与知识的融合程度较低

现如今,许多教育游戏都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将学前儿童作为学习机器来看待,游戏中只体现出了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渗透结论产生的过程及原因,体现出游戏与知识的融合程度较低的问题。例如,在许多数学教学游戏中,为了让学前儿童学习乘法表,会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学前儿童反复记忆,最终在出现题目时能够最快的解答。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前儿童最快的记忆乘法表的内容,但只是让学前儿童了解到已经成型的知识,而没有渗透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导致了学前儿童的记忆水平较低,不利于学前儿童多元思维的开展。

2.3 家长缺乏教育经验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相比国外学生而言,我国学前儿童能解答出的数学题,许多都是外国小学生所无法解答出来的。然而,这种成绩并不代表着我国的教育要优于外国,相反,由于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许多学生都存在着知识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然而,许多家长甚至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认为成绩高就代表着能力强,因此,会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这种难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教育游戏,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游戏来提升学前儿童的学习水平。而由于这方面游戏具有大量的市场,也就会促使游戏开发商投入到教育游戏的建设中来,也就使得教育游戏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不利于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3.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中教育游戏的应用

3.1 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前儿童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生性活泼,缺乏自制力和自律能力,往往更加喜欢接触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事物,而很难专注的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这也就会使得学前儿童很难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据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令人愉悦的环境中时,人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并且能够更准确的捕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其思维会更加活跃,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更高的效率。因此,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首先要为学前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而由于学前儿童本身乐于做游戏,因此,教育游戏就成了一个良好的选择。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来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前儿童能够更加专注的融入学习中来,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更加注重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满足学前儿童的基本需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选择优秀的教育游戏,并将课堂与教育游戏相结合,让学前儿童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了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要用微笑和行动感化学前儿童,另一方面,在课后要温和的与学生交流,探讨学生喜欢的话题,从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后,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前儿童能够调动其自己的手、脑、听力、触觉等,使其一同为思维的发展做贡献,从而为学前儿童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3.2 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

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儿童会通过对周围事物和人的观察,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从而使自身的行为更接近其他人。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规范有足够的重视,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来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利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在教师行为上,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规范,从而使学前儿童能够学习到最正确的行为规范,改正自己存在的错误规范,从而提升学前儿童整体的行为水平。

其次,要深入的了解学前儿童整体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着手,从而刻意的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教师的行为规范,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最后,学前儿童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影响的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设立几个行为规范标兵,让行为规范优秀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对学前儿童所产生的错误规范及时的制止并教育,以保证相同的错误不会再犯,从而提升学前儿童整体的行为规范水平。

3.3 鼓励学前儿童的良性竞争

学前儿童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够有效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深入的挖掘学前儿童的学习潜力,从而提升其学习水平。因此,在利用教育游戏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前儿童之间以积分等形式相互竞争,从而提升学前儿童的学习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的鼓励,例如,在竞争中表现积极,游戏态度端正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更深入的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和竞争积极性。除此之外,要做到避免过度竞争,当学前儿童将竞争的重要性看的过高,如果输掉了比赛,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要掌握好竞争的程度,做好良性竞争,从而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游戏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需求,使其成为了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同时,教育游戏能够有效的开发儿童的智力和多元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目前,受到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游戏普遍存在着没有渗透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并且所讲解的内容大多是已经成型的知识框架,不利于儿童思维的培养,家长和教师对思维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使教育游戏的开发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首先要为学前儿童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教师要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来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前儿童的良性竞争,让儿童能够在良性竞争过程中,既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又开发了儿童的潜力,对于促进学期那儿童多元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竞争思维能力儿童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感谢竞争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竞争等5则
意林原创版(2011年5期)2011-07-06 1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