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治民 张智昊 周 阳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插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无论是在名片、广告、包装等多种场合,都可以看到风格不同、功能各异的多种插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插画的表现和创作形式也越来越多。各类插画软件的应用也使插画的不同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重新受到重视的时期,水墨风格的插画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现今的数字化创作手段也能够使得最终设计的效果几乎能够与传统的水墨插画比肩。[1]如今,对于古典艺术的追求与当代审美的结合,促使插画师依靠先进的技术条件,不断寻找创作新的创作出路和表现手法,在体现出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一)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概念。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是指在当代数字技术手段的条件下对中国的传统水墨画进行继承、创新,并形成新的、具有传统审美情趣的作品。在当前商业化的市场需求下,插画的创作风格受到了诸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水墨风格插画不仅具有更多的层次、更深的内涵和更加广泛的题材,同时,也更能够激发起中国人的共鸣,传递出符合中国审美的特有的文化气息。[2]
(二)当代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特点。
1.传承性,在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中,“水墨”是这种插画的灵魂,而“数字化”只是一种技术。尽管数字化水墨风格的插画并不具备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手法,却具有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和灵魂,而这正是当代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一个没有牢固根基的艺术是脆弱的,但数字化的水墨风格插画却可以依托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将其传承下去。[3]
2.创新性。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的风格并不能够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文化氛围中完全继承下来,要想使其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往往需要相关的插画师进一步予以创新,将其中的精华和文化实质提炼出来,加以改造或者再创造,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创作,使其符合当今时代大众的审美。只有将水墨画的创作精神和艺术要旨与现代的技术和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传播性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3.色彩特性。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创作与传统形式的水墨插画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并不会受到传统创作过程中颜料的色彩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插画师可以再计算机丰富的调色板下,依照自己的意愿和理解,对其赋予各种独特的色彩,打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水墨插画。另外,计算机的色彩往往具有更加高度的纯净性,插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色彩层次更加丰富的作品,而不会受到颜料特性的影响,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同时视觉冲击力更强的作品。[4]
4.技术特性。传统的水墨画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毛笔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的,但是,在计算机的技术条件下,水墨画的组成单位可以由像素点构成,这就使得在成千上万个像素点的组合下,数字化水墨风格插画的清晰度大大提升了,因此,可以呈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在创作过程中,插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数量庞大的像素点进行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控制,因此,可以使创作出的图画更加精致、逼真。[5]即使是对传统绘画的再现,也可以进行精准的控制,在保证色彩相互协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真实的还原。数字化的先进技术仍旧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水墨风格插画的绘制和创作也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
(一)事件插画。水墨风格的插画相对于现代的欧美插画等风格而言,对于阐释中国的历史事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也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国人的兴趣和认可。作为除了文字以外的另一种艺术语言,水墨插画能够以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渗透出作者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文字的内容进行创作,使二者真正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表达“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时,不仅可以站在当时的学者角度进行刻画,还可以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二)人物插画。水墨插画能够以自身的风格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再次解读,其中也体现着现代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褒贬等种种情感。在进行历史人物插画的创作时,可以结合水墨画的表现特点,以“传神”为主要目的,通过图画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传递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例如,在表现关羽这一人物时,除了红脸、绿袍等常见的特征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对细节等的处理和设计,表现出其性情的变化。而在表现唐太宗李世民时,除了可以对其英明神武、纳谏入流的形象进行刻画之外,还可以站在其他的立场上,刻画其在“玄武门之变”之时的形象。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往往可以通过图画传递出更加强烈的感情,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对水墨画输入插画师自身的理解。
(三)故事插画。在用水墨风格的插画表现历史故事时,应当首先了解历史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历史故事的讽刺、表扬等隐藏的意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符合故事内容的设计基础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其表达效果进行放大或者缩小。例如,在“拔苗助长”的寓言中,除了用水墨风格表现出农民的行动之外,还可以采用进一步夸张的手法,强化故事本身的警示作用;而在“掩耳盗铃”的故事中,不仅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对人物的形象和动作进行更加详细的刻画,增强画面的讽刺意味。
(一)线条的刻画。线条是水墨画构成的基础,为了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点、景物等等,往往需要对线条进行更加精细的选择和刻画。同时,线条的设计往往需要进行粗细、浓淡、节奏感、装饰性、情感表达等多种方面的甄别。例如,在表现轻松的历史题材时,可以模仿中国工笔画的画法,将人物的衣带、鸟兽的羽毛、植物的枝干叶片等用清晰、明快、流畅的线条进行刻画;在表现厚重、深刻的历史题材时,可以加粗线条,增加线条的凝滞感,或者采用带有明显分支和不平滑的线条对整体的环境等进行粗犷的描绘。[6]只有结合整体画面的内涵,才能准确选择出最为合适的线条,并将其以最佳的组合形式呈现在画面当中,最终给观者带来较高的审美感受。值得注意的是,线条的刻画往往需要相关的插画设计师能够注重细节。线条是体现插画师风格的基础,现代数字技术的便利有利于设计师对于各个部分的细节进行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把握,例如对于人物的发梢、衣褶、头饰细节,植物的纹理等的刻画往往需要进行细致的考量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体的画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色彩的选择。在插画的设计中,无论对于内行还是外行而言,色彩都是能够传递给人直接感受的重要成分。因此,色号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浓淡的把控等都能够影响到整体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历史题材的插画中,有时,为了满足整体表达的需要,往往需要设计师根据绘画的主体,对色彩进行充分的把握,甚至要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对整体的画面进行“做旧”处理,增加画面的历史感、沧桑感,才能具有更强的代入性,对观者产生较大的感染力。但是,无论是哪种色彩的选择,往往都是需要根据整体的题材决定的。例如,在宗教历史的题材中,可以选择各种不同色号的紫色、红色等凸显整体氛围的庄重;在清新武侠的题材中,可以对画面进行适当的留白处理,而对人物等的刻画选择较为淡雅的色彩;在战争历史题材中,可以使用暗淡的背景色与主要人物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出人物的作用。但是,在色彩的渲染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对于色号的选择往往不能仅仅拘泥于某几种简单的形式,而是要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的组合,才能最终对观者产生较强的影响力。
(三)意境的渲染。在水墨插画中,对于意境的渲染往往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诸如留白、黑白对比等等。但是,在审美情趣发生变化的今天,大量的留白和黑白对比往往会显得较为单薄,而单一的色彩往往也会显得了然无趣,刻意、做作的雕琢则会破坏原有的意境。因此,对于现代数字化水墨插画的塑造和渲染往往需要借助更加高明的手段。而在历史题材中,对于这种意境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尤其是在数字化的创作条件下,插画师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画笔和贫乏的颜料。[7]在意境的渲染过程中,人物的情态、动作也可以产生强大的积极作用;大面积色彩的铺陈和对比也能够推动整体的意境;甚至在留白中简单的植物、动物的“无意”出现也能够将图片原有的意境带入到更深的层次。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下,要想真正设计出符合文字描述和表达效果的历史水墨意境,不能仅仅是仿古而已,而是要体会历史中的环境和场景,把握其要领和精神,必要时,可以进行再创造,才能创造出既有古代韵味、又符合大众审美的高级趣味。
水墨元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审美趣味的体现,这也是其能够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得到重视和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使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水墨插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需要能够了解其深刻的内涵和绘画技巧,还需要插画师能够深入当代数字化技术的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继承中国水墨画的同时,将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和利用,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古典情趣和韵味,又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优秀作品,并进一步形成属于插画师自己的独特、鲜明的风格,美化人们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类文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