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芹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225500)
行动案例研究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她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下是课题主持人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策略的实践研究”教学中进行的行动案例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行动案例一:利用吸管或橡皮筋自制乐器
目的:探究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地点:物理实验室时间:2015.9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二胡和笛子是如何发出声音的,二胡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如何改变;
2.组织学生利用吸管或橡皮筋制作乐器;
3.各小组评价交流,讨论制作乐器的关键点.
成果与意义:
1.用吸管制作管乐的学生发现:随着吸管的长度在逐渐剪短,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在变高;而用橡皮筋制作弦乐的学生发现:粗细不同、松紧程度不同以及长短不同的橡皮筋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是不同的.这一制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领会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及音色的影响因素.
2.此外,通过该活动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那就是能发出不同音调的物体还不能完全叫做乐器,所有的乐器都有共鸣箱,没有共鸣箱就不成乐器.共鸣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共振使频率相同的声音相叠加,其结果会使原声加强.
3.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启迪,使学生树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备注 :在物理课堂宜以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为主,如: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影响因素等等.这类探究活动开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科学的探究程序及研究方法.
行动案例二:自制潜望镜
目的:了解潜望镜的结构,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地点:学生家中时间:2015.10过程:
1.组织学生利用家中物品制作潜望镜;
2.组织学生交流制作潜望镜的核心要点,评价所制作的潜望镜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成果与意义:
1.初步了解潜望镜的内部构造,以及制作潜望镜时平面镜的放置方法;
2. 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认识到由于平面镜对光的两次反射使低处的人能看到高处的情况;
3.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觉物理这门科学知识既有用又有趣.
备注 :这类活动主题较丰富,其他的如:自制潜水艇模型(或浮沉子)、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天平、自制针孔照相机、自制水果电池、制作简单机械组合模型、自制交流发电机模型等等.
行动案例三:对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橡皮)进行改进
目的:发现橡皮的不足,对其加以改进创新,使改进后的橡皮更加实用方便
地点:任意时间:任意过程:
1.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橡皮使用的不足,而后对其进行加工改进;
2.同学之间进行展示交流,评价谁改进后的橡皮更加实用方便.
成果与意义: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发现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改革与创新能力.
备注:生活中这类物品改进较多,学生感兴趣的有:文具用品改进、食品包装改进、家中拖把改进等等.
课后反思评析:
本次教材的校本化案例是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主要内容开发出来的,其中渗透了环境保护、化学等学科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方案,共同进入研究,教学相长.课后的访谈和交流进一步拉近了师生关系.
笔者本来担心学生对这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对这次校本实践活动非常有兴趣,一些平时学习物理的后进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不少同学还克服了很多困难积极参与.为什么这次活动如此吸引同学们呢?我认为:
1.课题更贴近生活,老师提供的任务操作性强,难度适中,不繁重.
2.同学们长期在学科知识的考核下,平时疲于做题,很少动手.一旦有了这次机会,都跃跃欲试.
3.很多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展示成果的愿望,使活动有了更深的意义.
通过此校本实践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兴趣更加强烈了.增强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在活动中,普遍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美工画图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提高.本次校本实践活动也有力地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其中笔者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多元化智力的发展.
此次校本实践活动老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挖掘素材,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是这次实践活动得以成功开展的有力保证.因此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
本次教材校本化实践活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或不会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合作.
2.少数学生主动性不强,不愿意主动探究,只做活动的观赏者,主观上不参与实践.
3.一些女生动手能力较男生差一些,一些男生纪律约束较女生差一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合作策略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中要广泛收集苏科版初中物理校本化活动素材,运用各种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打下可广泛迁移的物理科学知识基础,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所需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