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力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金融自由化是指发达国家逐渐放宽甚至取消对金融活动的管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自由化就是改革金融制度,将政府对金融的“紧抓”转变为“放手”,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则是需要将限制放宽,从而加强国内筹集资金的能力,减少对外国的依赖,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及汇率市场化,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1]。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价格、业务以及资本3个方面。一种理论的提出以及应用会给国家带来双向的影响,所以应权衡金融自由化的利弊。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首先进行了金融自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南锥体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取消贷款、下调银行储备金利率。拉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是造成了极大的贸易逆差和资本逆向流入,从而出现了货币“不值钱”的现象,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在实施金融自由化后,放松了对银行部门的监管,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出现[2]。
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开始得最晚,同时该地区的改革却较为成功。由于一些国家的改革进程太快,以及相关决策的错误,致使部分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3]。因此,在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极为谨慎。
1992年,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正式开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率自由化,二是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三是资本账户自由化。目前,中国对于长期的资金流入管理相对宽松,而对于资本的流出和短期的资本流入却是严格管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所以市场机制以及法制都不够完善,金融市场还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中国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时,首先要考虑到分权制衡制度给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收益与风险带来的影响。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金融改革必须从基础做起,逐步消除金融隐患,为金融自由化做铺垫。
第二,切忌过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应逐步发展市场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建设以及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制度。
第三,继续实行资本自由化,扩大中国的资本市场范围,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4]。
第四,实施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
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二者必须同时进行。但是金融监管并不是行政式的,法律只是监管的一个助手,政府只能在金融市场失衡时施以援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化得到最大的“放松”,同时还能够促进金融自由化。要制定与金融制度相匹配的机制——行业自律制度,适当开放金融市场。国家在放宽对市场控制的同时,还要对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情况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从而使经济在宏观层面保持稳定。
所谓的金融自由化,就是资金融通和金融监管的有机结合,二者就如同一杆秤,若有一方偏重,都会对金融自由化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阻碍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