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举措及启示

2018-04-03 07:16:52张永红
关键词:思潮新加坡民众

张永红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文化碰撞非常突出。在其社会治理过程中,尽管新加坡并没有提出“引领社会思潮”的概念,却包含了实质上的“引领”。这既有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维护,也有对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存在偏差甚至对立的价值观的批判、纠正或抵制,还有对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合理思想因素的吸收。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新加坡逐步形成了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性做法,其中一些举措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一、以贯穿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教育引领社会思潮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转向华人这个社会多数群体的文化根源,儒家价值观逐步确立,“八德”成为新加坡政府的治国之纲。随后,在“八德”的基础上,新加坡国会审议通过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为内容的五项共同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该价值观强调协商、共识、宽容的精神,将国家、社会的优先性与尊重个人的原则结合起来,成为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核心价值观。政府对全国学生实施统一的道德教育与公民训练,并设立专门委员会编写教学大纲和训练大纲。在小学,“好公民”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爱家、爱校、爱社区、爱国的情感以及开放的视野,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容和相互体谅。在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在小学课程纲要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修订,丰富了内容。在高校,“新加坡国民教育”等课程培养了学生作为新加坡国民应有的价值观念。这些课程对在学生中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辨识各种思潮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新加坡也很普遍。新加坡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和建设运动,如“睦邻周”“忠诚周”“华族文化月”“国民意识”运动、清洁运动、反贪运动、扫黄运动等。这些运动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不强加于人但却因其社会实践性、榜样示范性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高的参与度,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新加坡每年开展的经常性教育运动有20多种,在社会上营造了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增强了广大民众抵御非主流和反主流社会思潮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思潮

执政党的思想、纲领、宗旨决定着全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而党风政风又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只有严肃党风政风,才能带民风促社风,党风政风对社会思潮的走向产生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几十年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秉持“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的理念,坚持领袖示范、品德教育、制度保障,引领社会风气。为了造就良好的党风政风,在全社会培育和树立清廉价值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仅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教育,而且还在各中学开设廉政反贪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廉洁自律的意识。在社会上,各种以肃贪倡廉为主题的讲座、讨论会、展览、电视节目等非常普遍,使人随时感受到一种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浓厚思想氛围。此外,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设计周密、执行严厉的保廉制度,如《反贪污法》《公务员指导手册》等,对公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制度约束和监督。

在新加坡,崇尚清廉的社会环境已然形成,这主要表现在其清白做人、诚实不欺、戒奢以俭的政风及其对社会普罗大众显著的示范引领效果。在由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年度环球清廉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始终名列前茅。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坛虽然长期执政,但并没有滋生严重的腐败行为,廉政价值观得到公务人员的普遍认可和自觉遵循,并成为引领新加坡社会风气的指示灯。由于党风政风清正廉明,新加坡政府在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容易凝聚民心、达成共识,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社会思潮也难以形成气候。

三、加强媒体管理占领舆论宣传阵地

媒体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在现代社会中更是成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政治力量,发挥着传递信息、影响社会情绪、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是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引领社会思潮、化解社会危机的有效工具。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政府强调,媒体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形成共识、促进建国,而不是制造对抗和磨损社会纤维。为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许多严格的媒体管理措施。2003年,新加坡成立媒体发展管理局,目的是创造有利于媒介发展的环境。为了规范媒体行为,新加坡制订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审查制度,如《报章和印务馆法令》《内部安全法》《煽动法令》等,成为新加坡各类媒体的基本从业规范和法律遵循。对于那些对新加坡内部事务进行造谣、歪曲的外国报刊、影视、音像节目等,新加坡严格限制其在国内的出版发行。为了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媒体发展管理局规定,有不当报道内容的新闻网站必须像传统媒体一样在接到通知24小时内删除不当内容。对于网络谣言,媒体发展管理局会适时查处,轻者罚款,重者可能面临诽谤罪的起诉,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在媒体编辑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新加坡有明确的规定,媒体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实施严格考察。传媒公司的董事必须是新加坡人,报纸行业的总编辑要经过新闻及艺术部长的批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了解本国国情,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而在业务、政治上表现出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较为准确地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意志。在报道重大问题时,政府常常会组织打招呼或通气活动,预先与媒体进行沟通,提出报道要求,而媒体也会积极配合政府,使政府能够有效利用传媒占领宣传思想阵地。

新加坡对媒体的严格管理,在客观上形成了对社会思潮传播的有效控制,使正面的宣传引导始终成为媒体的主要功能。

四、在民主参与和包容多样中凝聚社会共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思潮也变得日益纷繁复杂。新加坡非常重视在思潮引领中找到思想的平衡点,力求通过扩大民众的民主参与、存异求同减少思想冲突,凝聚社会共识,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提升思潮引领的效果。

社会成员的民主参与是实现其自身权利、了解自身权利的合理限度、克服诉求中不合理内容的关键。强化社会的民主参与性,可以减少社会成员不良社会心理的郁积,有利于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新加坡十分重视发展参与民主,尤其是注重为社会中坚分子提供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使他们成为体制内的建设者、建言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开办了青年领袖训练班,为基层青年成长为行政精英开辟了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教育的影响,新加坡公民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储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各种组织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其中,“人民协会”是新加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的中枢,包括“基层社会组织网络”“国家青年理事会”“民众联络所”等下属机构,以及82个团体会员和3个合作伙伴。通过多样化的社会组织,新加坡将民众吸纳进入社会管理系统,借助社会组织来组织社会,将民众组织到制度的轨道上来,从而减少了逆向思潮的滋生蔓延。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繁荣发展,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是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文化基础。新加坡有着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共同造就的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为了实现多元文化的繁荣和谐,新加坡实行了存异求同的文化建设策略。从1965年起,新加坡就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元文化”的口号,强调既要保持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服从新加坡统一发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互鉴,东西方和各种族文化在新加坡形成了和谐交融的局面,展示了新加坡一元价值观指导下的多元文化魅力,表明新加坡在社会思潮引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以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

社会思潮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愿望的反映,换句话说,一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社会思潮之所以产生,往往是由于这些思潮所反映的群体利益没有得到社会满足。因此,一个社会引领社会思潮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政党能否不断增强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持续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实践证明,只有当执政者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努力满足群众现实利益诉求时,社会主导价值观才会被广大群众真心接受和认同,引领社会思潮的基础才能坚实、牢固。

新加坡善于把握社会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并以社会改革回应民众诉求,减少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十分注重改善民生,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快速实现了现代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居者有其屋”计划和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以社会改革回应民众利益诉求的鲜活案例,也是当代民本主义的生动实践。新加坡1959年刚实行自治时,房荒严重,新加坡人民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社会不满情绪滋生。为此,新加坡将群众的呼声转化成改革发展的动力,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居者有其屋”计划,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到2001年,已有85%的人口住在政府出租屋里。中央公积金制度最初只是简单的储蓄制度,为了配合“居者有其屋”计划,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初果断修改了该项制度,使之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储蓄制度,从而构筑起更加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有效解决了民众的后顾之忧。

为了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及时解决群众利益问题,新加坡构建了畅通的民情沟通机制。一是,建立议员接待选民制度。该制度规定,从总理、部长到一般议员都要无一例外地接待选区民众上访,每周不能少于一次。议员要当场回应民众提出的诉求,做好必要的解释和说服工作。二是,建立议员和部长访问选区制度。议员定期访问自己的选区是人民行动党执政初期就建立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民行动党又实行了部长访问选区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官员的定期访问,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诉求,及时解决选民现实利益问题,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政策实施中可能产生的阻力和社会不满情绪,使民众与政府能够“同气连枝”,避免了消极社会思潮的产生。

六、几点启示

我国与新加坡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价值观、社情民情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表面相同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思潮表现在具体内涵和变动规律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举措。但是,新加坡运用各种措施加强社会思潮引领、减少思想震荡和冲突、保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优势地位的有效做法,仍然为我们做好社会思潮引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一,要将学校规范教育与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与群众实践和切身体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断调节和优化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发挥价值观念的社会思潮引领作用。其二,一个国家的党风政风是社会风气的标杆和表率,官德毁则民德降。要通过党风政风的不断改善和干部的勤政廉洁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做到党群同心、官民同心,提高群众对执政党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抵制不良思潮对民众的影响。其三,媒体是引领社会舆论、影响大众思想倾向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如果引导不当,就可能刺激公众情感反应,导致不良事态发生。因此,加强媒体管理是管控社会思潮传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信息聚合与扩散加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更应注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理顺媒体管理机制,规范媒体传播秩序,增强舆论引导效果。其四,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应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充分尊重民众的合理诉求,给予民众相对充分的表达空间,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消极情绪的集聚。同时,要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使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事业的参与者、受益者而不是“局外人”“评论员”,从而使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同频共振、同向同步,减少消极社会思潮滋生的可能。其五,思想源于现实,思想问题说到底就是现实问题。面对当代社会民意如流水的特质,我们不仅要做好理论讲解和宣传教育工作,而且还要更多地着眼现实,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真正放在心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思潮引领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现实“论据”。

猜你喜欢
思潮新加坡民众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6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环球时报(2022-03-21)2022-03-21 19:14:12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中国民政(2014年1期)2014-06-27 05: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