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建筑模式下建筑工人培训机制探讨

2018-04-03 06:34:25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构配件建筑工人施工现场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房屋装配建筑一词在我国已不再陌生,指的是像制造业一样在工业流水线上面生产房屋的各构配件,然后拉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房屋建造模式,它的特点是规模化、标准化和工业化。

一、装配建筑模式下建筑工人培训的必然性

(一)缓解用工不足,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

近几年间,不管是建筑工地还是相关产业链,建筑工人工资上涨迅速。施工现场工人总体比较紧缺,专业技术工种缺口较大。今年一个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小工每小时工资可达10-14元,有经验的脚手架工、模版工、钢筋工一个月能挣7000元以上,一个专业技术较好的电焊工月工资可以超过万元,超过了许多办公室“白领”的收入。应对人工工资上涨除了提高报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外,建筑施工企业更期望改变作业模式,希望推动房屋装配建筑发展,通过装配建筑、标准化解决用工不足的难题。日本、美国的建筑业都曾遭遇过用工不足、人工工资过高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推动建筑业的房屋装配建筑。

(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业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据调查,建筑业吸纳农民工的数量约占农民工总数的1/4。在施工企业中,农民工的数量约占企业总人数的80%。在一线操作的农民工占总人数的90%。传统施工工艺下房屋的综合质量低,特别是跑、冒、滴、漏等工程质量通病没有得到根治。要实现装配建筑,以往一脚农田一脚工地的农民工将难以适应,大量的建筑工人必需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日本、美国等在采用了装配建筑方式后,建筑现场施工失误率可以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水平为0.1%,精确度差以毫米算小于0.1%。

(三)减少安全事故,改善从业环境

建筑业在我国属于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仅次于交通和矿山业。我国传统建筑工地多为露天作业,现场脏乱差、冬天冷夏天热,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在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的高危险长期威胁着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而在装配建筑模式下,大量的构配件和部品将在工厂里面进行流水线生产,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大大减少,工种发生变化,工作条件大大改善。装配建筑模式下对建筑工人安全培训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二、适应装配建筑工艺流程是有效培训的前提

装配建筑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由于房屋装配建筑本身独有的特点,适合其生产运作的企业组织形式也与其他行业不同,房屋产业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房屋产业集团(housing industrial group)就是以生产住宅为最终产品,集房屋投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配构件制造、施工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房屋生产企业,是一种智力、技术、资金密集型、能够承担全部住宅生产任务的大型企业集团。房屋产业集团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建筑房屋实行一体化经营:首先顾客到房屋展示场观看实物住宅,有定制意向后与销售人员商洽,提出自己的定制要求并签订订购合同。然后由集团设计人员根据顾客要求和房屋构配件的规格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得到顾客认可后,房屋产业集团按照图纸上的构配件和建筑设备、部品清单进行筹集准备。房屋施工部门根据设计房屋的基础负责进行施工。基础施工完成后,施工部门将房屋的构配件、设备和部品根据进度要求,依次运到现场进行装配施工,完工后由集团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竣工移交使用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一)构配件、部品工厂制造是与现有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

房屋构配件、部品是在工厂内的生产流水线上组织生产的。由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在生产线上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目前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是工厂生产的最好组织方法。

(二)装配建筑模式下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特点

装配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与现有施工现场区别不大,差别主要在施工工艺上。采用预制安装拼接,其现场施工比较简单,所用人数较少,建设周期较短。装配建筑模式下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特点主要有:施工现场以吊装安装为主,建筑工人辅助;现场作业计划与工厂生产计划紧密相连。

三、建立以房屋产业集团为核心的培训机制

以房屋产业集团为核心是指培训出来的建筑工人符合房屋产业集团工业化和施工现场需要,以房屋产业集团的需求为导向。

(一)培训机制的组织框架

培训机制中的各参与方包括建筑劳务人员、培训机构、鉴定机构、政府、房屋产业集团。这里指的房屋产业集团可以在原来与建设相关的企业基础上组建。组建的方式可以是新建、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于建筑业、建材业、建筑设备生产业和房地产业。建筑劳务工人指的是已经进入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尚未进入建筑行业但有潜在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培训机构既可以是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是专业培训机构。鉴定机构是指建筑行业协会或其指定代理机构。政府指各级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

(二)培训内容

装配建筑模式下建筑工人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习房屋装配建筑方面相关技能。高达77.6%的建筑工人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二是学习安全作业、文明施工。现行建筑生产模式下对建筑劳务工人进行进厂、进车间、进班组三级安全文明教育,让建筑工人了解企业安全管理规定、机电及各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生产中的危险区域、尘毒危害的防护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学习建筑工人的权利和保障,享受法定待遇,维护自身权利。在房屋装配建筑生产模式下,侧重建筑工人技术水平培训的讨论。

(三)促进培训机制运行的配套措施

1.培训经费分摊机制。目前,建筑工人培训的突出问题在于: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施工企业没有出资培训的积极性,建筑工人白天要干活,舍不得拿出白天的时间参加免费培训,更无从谈自己缴费培训了。所以经费短缺成为开展建筑工人培训工作的主要障碍。在装配建筑模式下,以装配建筑集团为核心,秉承谁收益谁出资的原则,装配建筑集团、政府、建筑工人各方应相互协商,共同解决资金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应建立建筑人培训专项资金,特别是针对建筑劳务输出和输入大省,均应加强培训资金的投入。

2.持证上岗机制。建筑工人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建筑劳务持证上岗仅为37.6%,其中特殊工种上岗证占20%的比例。传统建筑业所有工种推行持证上岗的阻力很大,一方面是培训力度不够,覆盖面窄,另一方面是有无上岗证书对建筑工人的报酬并无实质性影响,因此就缺乏考证的动力。在房屋装配建筑模式下,提倡房屋产业集团实施建筑工人持证上岗机制,建筑工人凭借上岗证书才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取得建筑相关证书的劳务人员与普通工人工资之间实行区别待遇。

3.建立有效评估机制。很多企业只重视培训资金的投入和培训内容,很少把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装配建筑模式下建筑工人的培训应建立系统的评估机制,可以从各级政府部门、房屋产业集团、建筑工人、培训机构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对培训计划、培训教材、教学效果、受训者等多个环节进行评估。利用评估的结果促进培训机制的提高和完善。

猜你喜欢
构配件建筑工人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8:18:33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川藏铁路建设预制化生产物流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于发布《工业化建筑标准化部品和构配件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人
扬子江诗刊(2018年2期)2018-11-13 13:08:03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8
建筑工人
扬子江(2018年2期)2018-03-24 09:29:02
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