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 知行合一
——福建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与“二元制”项目建设的创新举措

2018-04-03 04:27陈星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企业

陈 锋 陈星毅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2016年来,福建省加快推进以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为抓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并将“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2]作为我省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创新与特色,全省47所高职院校“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137个,项目建设旨在探索“二元主体、二元身份、二元教学、二元管理、二元评价、二元证书、二元学制”等七大方面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打造福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品牌。

在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中存在“招生困难”和“工学矛盾”两个突出的问题。如何管控并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提炼创新路径,是教育部门关注的问题。2018年,笔者通过对全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暨部分高职院校“二元制”项目建设试点工作的实地调研,挖掘典型案例,分析试点经验,聚焦创新举措,供相关院校借鉴。

一、面向特殊群体招生,履行职业教育提升全民素质、服务社会民生、加快产业转型的职责

1.扶弱济困,“二元制”面对特殊弱势群体,提升全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打造出高职特殊教育新品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特教方向)与福州市残联、鸿博股份有限公司携手,面向企业残疾员工招生。根据残疾员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需求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实施关注到特教学员切实需求,职业技能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同时,广泛开展企业真实任务、真实案例生产性实训教学,投入专项经费建立“厂中校”实训室,实现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满足企业残疾员工就近接受在职高等教育的需求,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并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联合帮扶了弱势群体,体现了教育公平,彰显了社会关爱。

2.政府搭台,“二元制”对接社区民生服务项目,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社会工作专业以“校政社”合作为支撑力量,与鼓楼区组织处签订合作协议,以鼓楼区组织处为联系核心,对接鼓楼区各类人群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养老院、基金会、福利院、学校、医院、企业等,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福州市社区服务事业提供急需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人才,打造优质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目前校企合作单位每年吸纳本校60%的毕业生就业。学校先后与福州市、广州市、南平市社会服务中心及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公益组织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务工作推进和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工作。

3.精准扶贫,高职院校对接西部贫困省份,促进西部产业升级发展

三明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厦门三安集团大胆创新,共同制订了“西部扶贫+紧缺型技能人才(集成电路方向)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实施方案。项目面向西部(贵州省)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人才培养,今后合格毕业生既可以留在厦门的企业,也可回流生源地,为东部沿海产业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电子产业的“西进”,以及促进西部地区的行业升级和IC产业的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同时厦门三安集团也可利用这一契机实行“东西并进”企业发展战略,更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区域发展潜力。

二、坚持项目建设核心内涵,追求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3]

1.科研引领,寻求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改变“校热企冷”的现象,实现“产教融合”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成立了由38家国内上市企事业单位54位国内外设计研发专家组建而成的鞋服科学研究所,承担专业科研与教学任务以及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承接企业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和工艺等技术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科研所每年在国家专利及各级科技成果奖上均有斩获。领先的产品研发和科研成果帮助联合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学院以“鞋服科学研究所”为阵地,组织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实践。每年开展企业冠名的鞋类产品设计比赛,学生参与设计的运动鞋类作品贴近同龄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经转化后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投放市场为企业赢利。

学院在建设校内科教实验中心及实训基地的同时,与20个区域品牌企业共建校外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大学生从专业理论学习到校内外技能实践,并共同参与项目研发直至创业孵化等“一条龙”培养路径。[4]

以科研为企业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青睐,“二元制”招生得到了相关鞋服企业员工的积极响应,一改职业教育办学中“校热企冷”的现象,实现“产教研融合”的良性循环。

2.量身定制,以专业的独特性与优质行企合作,培养潜质骨干,达成“工学结合”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能不能深度融合、密切合作。因此,三明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二元制试点项目实施初期,就确定好选择合作企业的三大原则:第一,国有企业是合作首选;第二,非国有企业以上市公司为主,非上市公司要考察该企业规模及行业排名情况;第三,为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在地方企业的选择上不强制要求为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但项目承接系部应慎重选择并报学院审批。目前学院试点实施的14个项目中,有国有企业4家,上市公司5家,行业优势企业非上市公司2家,地方企业1家。“筑巢引凤”,能得到实力雄厚公司的青睐,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学院选择开办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有独特行业背景的专业,填补了省内水利水电系统行业人才在职培训的空白,专业的独特性和多年行企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口碑,成为校企合作的“法宝”。有部分具备大专甚至本科学历企业员工报名参加“二元制”学习的诉求是“不为文凭不为学历,只求专业能力和技能的提高”。

学院按照“二元制”项目建设内涵要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多次派遣专业教师到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学习与调研,与企业人事部门共同规划学员职业成长路径。校企双方认真剖析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学员“技能强、理论弱”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教学内容,通过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训练操作技能,获得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升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强强联手,引入企业核心岗位能力课程及实战项目,对接市场运营,成就“知行合一”

深圳怡亚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备全球产业供应链的上市公司,福建漳龙“漳州味”运行有限公司是漳州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唯一重点打造的电商平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群与两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形成共同发展主题,有效整合资本项目,实施经营教学与企业运营一体化战略。学院引进新华网创客大学实施创业创新通识课程,联合怡亚通全球供应链学院和漳州味电商学院实施的全球供应链与电商运营两个项目,进行课程重构,实现资源最佳组合。

专业群的构建基于“网联网+供应链”校园创新创业生态圈,项目的实施对“全球供应链商业生态圈+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双圈融合和“全球供应链运营平台+双园双中心创业平台”实践基地建设、“创意+个性化定制”商业模式和“双创培育+全真实战”创新创业教学模式[5](企业现场和渠道现场教学、VR仿真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双向教学等)均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教学成效显著。项目课程秉承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意在“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多方协力共管,打响福建省现代学徒制品牌

1.齐抓共管,建立校企多级管理体系下的“双导师”制校企师资队伍

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委员会,分设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元教学团队、双班导师团队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在企业师资资格认定及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培训;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训及项目实训一体化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培训。

黎明职业大学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校企双导师团队,校企双方互聘教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学员。实践课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由行业企业的师傅亲自授课。在校教师随堂跟踪学习记录,双师同堂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企业导师授课结合行业发展最新需求,专业教师在共同授课时明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助推了应用型职业大学课程改革。

2.任务驱动,开展职业典型项目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二元制”试点项目中大多数学员来自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有较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这对习惯于“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模式是一种挑战,倒逼学院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利于引导学员将已有的生产实践经验与相对系统和枯燥的理论结合,符合学员的接受心理和认知过程,完成从实践—理论—实践的提升。为此,“二元制”试点院校引进生产实训设备,在院校与企业分别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依托“双导师”制下的教学团队和企业核心岗位能力课程,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实施以任务驱动的实战项目化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改革贯穿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之中。即便是公共课程也采用设计具体工作项目的形式,让学员在调研实践过程中感知当前的形势,提升自身的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思辨能力。专业课程充分考虑生产或者实战过程所需的能力建构,以企业实践案例,通过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授课,配合情景模拟、操作演示及课外指导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忙工闲学,校企双方共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工学矛盾

“二元制”试点项目对接的企业因不同市场季节性需求,在生产任务的安排上存在“淡旺两季”现象。院校想企业之所想,充分考虑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在保证试点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在教学进度安排和师资派遣上和企业充分沟通。生产淡季多排课,生产旺季实行送教下企业,在学员工作之余开展教学。遇到有“三班倒”的员工,院校教师不辞辛苦,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时点教学,校企师资轮班上课,学员忙工闲学,最大化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

部分校企深度融合试点项目院校与企业共商,探索混合式授课模式,建立远程教室、在实现远程监控的条件下开展网络教学及远程授课。开辟线上线下全天候学习空间。尝试借助国家人社部、权威行企业的网络课程及校内信息化专业课程资源等实现混合制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弹性学分学制管理制度。也建议尝试让学员在学习期间考取相关行业部门的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并在一定比例内实现学分互换。同时,对在三年在校就读时间内无法全部完成课程的,允许学员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以解决“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切实存在的“工学矛盾”这一突出问题。

[1]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Z].闽教职成〔2015〕41号,2015-09-21.

[2]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教学管理的通知[Z].闽教职成〔2016〕71号,2016-09-29.

[3]杜秀霞.“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宁夏教育,2015(4):16-17.

[4]泉州华光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运动科技学院专业介绍[EB/OL]. [2018-01-06].http://www.hgu.cn/.

[5]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EB/OL].[2018-03-07].http://new.fjzzy.org/zyjycgj/hlwgyl/201706/t20170602_35863.htm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