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盘锦 124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如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无疑是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能否最终得以实现,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因此,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意义重大。
为了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首先理清影响这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因素,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构建评价体系先把好脉。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服务功能和应用价值日渐显著。评价体系凭借引进先进的评价技术、手段,分析、比较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查找工作问题、更新方式方法、优化教育方案,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然而,在对评价技术引进和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中,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如果评价主体不愿投入引进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利用的合理化程度低,在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可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会给评价工作带来阻碍。
就我国目前评价体系的构建进度来看,动力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上级主管部门等评价主体的动力不足。来自政府层面的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督促力度,对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关键。在评价体系的功能作用发挥不显著、对评价主体的价值贡献相对不清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评价主体的动力欠缺。二是利益价值观差异导致的动力欠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需要相关人群的广泛参与,由于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很难使每个人自觉主动参与其中,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带来了困难。
在研究制定评价体系中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时,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层直接制定,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却较少通过意见反馈、征集等方式真正参与到实质性的制定、反馈、修改完善等环节中去,导致大学生对相关内容无法正确看待并主动参与。加之,大学生对于评价结果运用的不到位、理解的不透彻,将直接影响其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参与度低下。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相关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导向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规律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导向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党性的客观要求,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并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评价活动,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整合优化作用,促使被评价对象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定性评价是进行评价的出发点,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从性质上加以认识和把握。定量评价是评价的深化,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中各种因素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性评价。鉴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定性评价只能进行趋向性或概括性的评价,因而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才能获得更宽广的评价视野及更完整的评价材料,进而相互印证各自的评价结果。
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是指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实际状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静态地把握全局,动态地把握变化的实际,唯有如此才能既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对稳定期,又能分析发展的预期状态,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可从评价目标体系、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体系、评价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围绕预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工作方能稳步有序的进行任务分解、制定工作计划,因此构建评价目标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评价目标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工作的成败。当前,将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与高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准确评估其现状与水平作为评价体系的短期目标。将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长期目标。评价体系要对评价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分解,从时间或任务上分解成若干小项目,这样既保证了可操作性,也保证了系统性。
评价标准是指在评价活动中用于分析、检验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不同的评价标准就会得出不同的评判结果,因此一个客观公正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正确开展评价活动意义重大,它是构建评价体系的关键。构建评价标准体系,一是离不开整体意识,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出发,制定出评价考核的刚性标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性。二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到高职院校的校情学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特点,制定一些灵活的弹性标准。评价标准体系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有丰富的内在规定性,只有将刚性标准与弹性标准相结合,评价工作才不会偏离客观实际,才能保障评价工作的统一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构成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方法体系是在目标体系、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措施的总和,包括评价机构、评价频度、评价测量、评价结果呈现等等。一般来说,评价机构分为常设性机构和临时性机构两种类型,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或高职院校某职能部门。评价频度是指一段时期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次数,有定期考核和随机考核两种方式。评价测量是指借助技术手段对评价活动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衡量的过程。评价结果通常以数据报告或者文字材料方式呈现,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便于对教育成果进行细致描述,以数据报告方式呈现有助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
评价反馈机制是由评价主体将评价结果通过数据报告或者文字材料等方式反馈给被评价对象,被评价对象再依据反馈有针对性加以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再进行反馈的过程。在评价活动中,评价结果一般是反馈给高职院校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其结合评价结果中梳理出的工作漏洞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尽快反馈回来,以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是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开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建立科学、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更离不开全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