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探析《汤姆·索亚历险记》
——基于张友松中译本

2018-04-03 03:3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译本索亚历险记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 蚌埠 233030)

0.引言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指翻译时不倡导文字表面的呆板对应,而是应该在两种语言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使译文在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中达到原文在原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的效果。《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儿童文学的显著特征,也非常适合成人读者们阅读,充分展现了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张友松的中译本传神地向中国读者们展现了原作的魅力,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完全地符合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1.实现功能对等

综上所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三方面的内容。下面将通过对大量译文例子的分析,结合原作的特征,从意义对等、风格对等、读者反应对等三个方面来探析《汤姆.索亚历险记》张友松中译本是如何达到功能对等的。

1.1 意义对等

1.1.1词和短语

例如:在"she turned just in time to seize a small boy by the slack of his roundabout and arrest his flight.""她一转身,恰好抓住了一个小孩子的短上衣的衣角,叫他逃跑不掉。"一句中,张友松中译本没有按照字面形式将"arrest his flight"翻译成"逮捕他的飞翔",而是翻译成"叫他逃跑不掉",实现了与原作的意义对等。

"The girl‘put him to rights’,after he had dressed himself.""他自己穿好衣服之后,那个女孩子又帮他‘整理’了一下。"这句话中的"put him to rights"没有按照字面形式翻译成"纠正",而是翻译成"整理",同意对等了原作中的意义。

1.1.2句子

例如:"I never did see the beat of that boy!"这句话没有按照字面形式翻译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孩子的节拍。",而是翻译成"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孩子更淘气的!",实现了意义对等。

"Spare the rod and spile the child."翻译成"孩子不打不成材。 ",意义上完全对等了汉语中的谚语。

"But in spite of her,Tom knew where the wind lay,now." 没有按照字面形式翻译成"可是她尽管是这么想,汤姆知道风在哪。",而是翻译成"可是她尽管是这么想,汤姆可猜透了她的心思。",尽可能地达到了形式对等。

"Let us draw the curtain of charity over the rest of the scene."这句话将字面形式稍加调整,翻译成"我们还是发点慈悲,就此闭幕吧,这出戏就不必再往下看了。",实现了和原著意义上的对等。

1.2 风格对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这部儿童惊险小说故事有趣,含义深刻,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的风格特征,而张友松的中译本保留了原著的风格,实现了风格对等。

1.2.1幽默讽刺的风格

幽默讽刺是马克吐温最擅长的写作风格,这部小说也不例外。作者轻松幽默地描述了顽童汤姆索亚为了摆脱现实、追求传奇冒险生活的故事,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讥讽了小市民们的封建保守、庸俗虚伪和对金钱的膨胀欲望,以及资产阶级道德说教和宗教信条的虚假。张友松中译本保留了原著幽默讽刺的风格,例如小说的开头对汤姆索亚的抚养者波莉姨妈进行了几处细致描述:"She seldom or never looked through them for so small a thing as a boy;they were her state pair,the pride of her heart,and were built for ‘style,’not service—she could have seen through a pair of stove-lids just as well."张友松中译本翻译成:"像一个小孩子这么小的家伙,她很少甚至从不透过眼镜去寻找。这幅眼镜很讲究,也是她很得意的物件儿,她佩这副眼镜是为了‘派头’,而不是为了实用—她看东西的时候,即使透过两块火炉盖,也一样能看得清楚。"这部分内容虽然聚焦在波莉姨妈心爱的眼镜上,实则讽刺了她麻木不仁,对儿童缺乏爱心,虚伪庸俗以及死板严苛,译文风格完全对等原著的讽刺风格。

1.2.2修辞手法多样

原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运用夸张将描写对象的特征无限放大,戏剧化地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反语,即正话反说产生幽默讽刺感,文学表达力更强;运用双关加深了语言的寓意和幽默感,加深读者印象;而运用隐喻则能更加丰富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表达效果等。张友松中译本保留了修辞手法多样的风格。例如上述讽刺波莉姨妈的家庭祈祷是怎样虚假无聊的内容中,张友松将"from the ground up"译成"从头到尾",将"solid courses"译成"不折不扣的一段又一段的",将"thin"译成"一星半点",完美地对等了原作中夸张的修辞手法。

1.2.3地方色彩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具有地方色彩的小说。所谓文学领域的地方色彩,指的是本地的作家用本地的语言来叙述记录体现本土的人物、事情、文化、习俗的文学著作所具有的特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地方色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作中圣彼得堡镇的原型正是作者马克吐温的生长地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汉尼拔;原作充满了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畔的地方文化要素:语言、习俗、着装、人物、事件等;作品的背景为美国内战前的南方的密西西比河畔。张友松中译本如实地翻译出了包括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畔的地方文化要素(地点、人物、事件、风俗、习惯、着装等)的内容。

而语言是本土色彩文学的又一要素,原作中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本土色彩,人物间的对话使用的都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张友松中译本巧妙地把这些方言土语译成中文的方言土语,使译文生动活泼,对等了原著的语言风格。例如:"Well,I never!There’s no getting round it,you can work when you’re a mind to,Tom."And then she diluted the compliment by adding,"But it’s powerful seldom you’re a mind to.I’m bound to say.Well,go’long and play;but mind you get back some time in a week,or I’ll tan you." 这是波莉姨妈对汤姆讲的一段话,张友松的译文也对等地充满方言土语,把波利姨妈的人物特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咦,真是怪事!简直叫人猜不透,你只要是有心做点事情,可真是怪能干呢,汤姆。"然后她又补了一句,把这句夸奖的话冲淡了一点:"可是我不能不说,你有心干活的时候,可实在是少得要命。好了,你去玩吧;可是你得记住,玩上一个星期,也总得有个回来的时候,要不然我就要捶你一顿。"

1.2.4儿童文学作品

原作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儿童文学著作,故事有趣,具有儿童文学的显著特征,富有诗意和浪漫气息,充满童真童趣。张译本完全对等了原著的这一风格。 例如:"You are a liar!""You’re another.""You’re a fighting liar and dasn’t take it up.""Aw—take a walk!"译成:"你是个吹牛的家伙!""你也是。""你光会吹牛,跟人家打嘴仗,可是光说不干。""奥—滚你的蛋!"

1.3 读者反应对等

原作不仅深受儿童读者欢迎,也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其内容有趣又深刻,使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忍俊不禁、同时惊心动魄,值得多次阅读,张译本的读者反应也是如此。

2.结论

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文译本文笔精湛准确,语言自然流畅,真实地反映了原著作的创作内容与精神,真实地传达了原作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的读者们以原作读者们一样的方式来欣赏中文译本,从意义对等、风格对等、读者反应对等三个方面实现了功能对等。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实际翻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传统的翻译理论将翻译的重点放在语言表面的表现形式上,奈达则倡导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过分地强调语言形式对应,就会抹杀原文的文化涵义。因此,依据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文学翻译实践,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涵义,体现原作的文化深意,从而获得对等的读者反应。

猜你喜欢
中译本索亚历险记
冰河时代历险记
地心历险记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与上海
寻影历险记
再论译者的创造性——以《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中译本为例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一本迟到的译著——评《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