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国家不断进行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稳定是最好的发展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才能让国家保持高速的发展,为此政治合法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提升民众与政治之间的政治默契,从而保障社会稳定,保持国家高速发展。
中国当代马克思注意大众化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在十三大召开之后,首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立意,同时也是首次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发展建设。在十四大召开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阐述,并完善了邓小平理论。在十四大召开过程强调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目前的发展建设方针[3]。而之后的十五大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同时也对中国特色主义进行的完善,并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对国家发展建设进行不断完善,并在十七大召开过程中,确定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决议,同时也是面向大众,完整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时机[2]。可以说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变化,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据,都是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政治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中国是收到普遍社会认同的,构建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重要已经构建完成。什么是政治合法性,是在社会中受社会公民普遍认同的、普遍能够遵守的当权者制定的法律法规,而不仅仅是因为违反法律会受到制裁而遵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政治合法性是指执权者与民众之间在政治信仰方面达成共识,在广义范围内,能够得到普遍民众支持,从而进行法律法规制定,公民也都会拥护政府、拥护法律。从经济学讲,政治合法性是关系到统治成本的,在社会不安定、不具备政治合法性的地区需要依靠物理进行镇压,从而提升同质成本,反之,则会减少[3]。
在政治合法性问题中主要矛盾是政治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冲突,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体现在资本家支持的执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而在我国的则不存在这样的冲突,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政治体系与社会公民需求的匹配度,在这方面,随着我国一国两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路,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中、遵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下得到结论,结合我国特有国情制定的基本政治体系框架。能够将我国国民、国情与政治体系统一[4]。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通过多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多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针研究,从而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发展反正,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使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发展创新,已经将我国政治合法性构建完善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通过不断的完善现有政治体系,通过对我国国情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特性的发展方针,从而让我国发展建设能够得到持续发展[5]。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活动中是需要明确主体。首先作为传播主体需要明确思想观念与工作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工作,鉴定自身政治信仰,从而保证整个宣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国家、社会、个人。[6]。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中,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始终是人,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传播对象也是人,这些人是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处于人生各个阶段的社会自然人,是国家公民的一员。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由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向普通民众进行宣传。然后可以动过党校、党政机关、学校、基层组织等社会党员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战果,从而对党的领导进行进行宣传,从而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范围,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确定民众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鉴定自身政治信仰。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民众的不同阶层情况进行宣传方式调整,有针对性的对各个阶层的命中进行研究,确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从而制定宣传方针,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要在宣传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切实有效的马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社会上的所有人,但是每个人生长环境,学习环境、脾气品行、政治态度、社会地位、政治理想、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在利益诉求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应该准确进行人群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在宣传过程冲要充分结合宣传对象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宣传,让被宣传人能够有代入感,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从而完成宣传任务。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活动中,需要时刻主义宣传对象的思想状态反馈,不能一味的填鸭式的宣传教育,这样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在宣传过程中,进行双方互动,从而时刻了解双方的思想状态,从而确定思想发展阶段,在教育手段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不能局限于党课教育类型的演讲式教育方式,需要对社会形态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能够吸引人进行探讨的宣传措施,通过利用先进科技设备进行马克思主义模型展示,对马克思主义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播放社会发展的宣传短片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能够更立体化的进行宣传教育。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只有通过通俗易懂的凡是进行宣传,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活动,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性,合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争取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工作中,从而提升宣传效果。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时,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各阶层单位的宣传优势,互相沟通,弥补不足,从而确定资源优势,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作为信息传播的最好载体,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时,可以充分政府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充分调动网络媒体的积极性,在重大国家会议期间,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主题宣传,对重要宣传内容进行重点引导,通过大面积信息覆盖实现宣传扩张,从而达到宣传效果,在进行资源整合时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调度优势,合理统筹资源进行利用,从而达到预期宣传效果。
在社会发展中,只有民众与政府达成政治默契,拥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才能够维持政治合法性,维护社会安定,所以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手段,通过合理的宣传方法,对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从而促进国家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