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也加快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进程,其发展过程更是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之下,加强学校和社会、企业等之间的联系,并且依据本校的专业和优势,在学校的内部建设了生产性实践基地,进行真实性的产生行为,这就是所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包括着技术研发、生产产品等一系列的真实生产过程,并且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会有着大幅度的强化和提升。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关院校需要严格遵守一些几点规则:首先,为了方便管理和提升效率,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在校园内部建设;其次,将合作企业的真实生产工作作为学校实训的具体任务,将学生的技能和实际的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充分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最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必须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规则。
目前,我国很多的学校都相继开展了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其中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解决。
当前,很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容纳规模较小的问题,在加上企业生产、以及专业实践性的特点,使我国一些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覆盖比较不均匀,工科所占的比重较大。有一些学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即使已经具备了生产性,但是很多的还是以教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和体制,并不能推动任务驱动、以及教学规模的改革,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实训质量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学校人力和物资的有限,以及和企业合作的程度方面的限制,使很多学校所构建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比较有限,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岗位并不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运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的利益,其业务和生产都是持续性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实训中的教学具有着周期性的特点。实训的教学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些程度上对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发挥中有着一些影响,阻碍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进程。所以,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对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
在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到有关部门所颁布的有关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出其主导的地位,颁布明确的政策和施行规则,起到着统筹协调的重要工作,并且企业生产的带动下,积极的调动其社会的支持力量,进一步推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但是,目前有关部门所制定与其有关的政策和规则的作用并不明显。
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校企共建型。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作为投资主体的身份,自己筹集资金,为学生构建出一定形式的教学实训基地,在将先进的生产性设备引进基地作为教学的基本设施,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以及人才的优势地位,为合作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技术研发和生产产品方面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将学生的实训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双方的互利与共赢。在以学校为主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筑巢引凤型。即使学校已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却没有充足的高技能型的教师,在加上生产性成本的过高,所以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比较复杂,所以学校可以请企业来提供专业的技术型指导员以及生产所需的材料,企业人员亲自来指导学生的实训以及生产,致力于完成“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2)校办企业型。其实学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相对于企业来说规模是比较小,它们通常是以承接订单的形式来承包企业中一些小型的业务,凭借着学校的一些生产设备,在加上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必要技术指导,在完成学生实训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即使学生实训的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学校也可以将这些实训的工作和任务分配给学校中一些贫困的学生,使他们都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获取一些经济收入。(3)技术服务型。技术服务型是针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突出的学校或者专业。学生的实训工作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产产品,更重要的是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并且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推广进企业。通过实训机会,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企业主导型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指在企业的主导之下所形成的生产和实训的任务。其详细的过程是高校有偿的提供土地、场地等一些基本的生产条件,企业需要提供技术、人员、设备等,企业在其中起到着主导的作用,由企业主导组织学生参与实训任务,并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相应的实训工作。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订单培养型。订单就是指人才培养的订单。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工作岗位,学校和企业签订必要的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到学校组织人才培养的班级,比如一些“家家悦”班级”、“顺丰”班级等。高校需要根据签订的订单计划,在学校内部向学生教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且为其提供实训的场所。企业提供资源和设备,并且分配技术人员来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再根据实训任务来组织学生投入生产。企业主导实训工作,参与到学校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毕业工作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2)企业自主型。企业以半无偿或者全无偿的形式向校企合作的学校提供生产设备,在整个实训基地建设中主要是以企业的投入为基础。企业之所以进行这种行为的目的很多都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是获取潜在客户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企业投资实训学校,学校和学生都成为了企业的宣传人员。企业主导型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使双方互利。
校企共建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能够解决学校教学和社会脱节的问题,是缩小学生和用人单位差距的重要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校企共建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由学校提供场所和教师,企业服务其中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以及相应的设备,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采用企业的运营管理的形式,为学生打造一种工作的气氛,双方相互合作致力于完成学生的实训工作。与此同时,也能促使学校的教学体系变得更加的科学和完善,以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制度性和标准性。其主要形式如下所示:(1)共同经营性。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一起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地基,并且共同经营和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但是一般都是企业名作所命名的。(2)优势互补型。这是一种在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双方都能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模式。学校能够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时候能够避免因为资金、设备以及技术不足而出现的问题,企业能够凭借自己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构建合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而企业能够借助学校的场所和教学资源建设一定规模的企业培训基地。(3)任务驱动型。这种形式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收集一些企业生产的信息,例如,某个企业要为新产品设计案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筛选出合格和优秀的案例上交给企业,企业一旦决定采取就可以给学生相应的报酬。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主要的形式,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能够使双方共赢的方式,在不断加强企业和学校利益共同点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利益和教育效益的共同增长,最终将会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