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时代下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2018-04-03 03:31:2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舆论价值观微信

(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 福建 宁德 352100)

微媒体时代下,老百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价值观念的体认和实践均深受微媒体的影响。各相关部门应科学把握微时代下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发展规律,找准制约民众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性难题,精准施策,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引导老百姓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微时代的传播特性

在“微时代”的各种媒体中,微博和微信是最受网民拥护交流媒介。目前,从目前群众使用微媒体的现状来看:女性网民普遍聚焦的领域为娱乐八卦、音乐舞蹈、时尚潮流等,男性则是更多关注游体育运动、影视资讯、科技创新、小说动漫等。与以往报纸、杂志等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微时代”为什么会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呢?主要是由“微时代”的特征决定。

1.1 及时性

微博的最大特性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有任何突发事件,微博往往是第一时间将消息发送出去,并实时追踪报道,堪比“现场直播”。而微信只需要轻轻一摇,便能实现好友之间的即时通信、语音留言和信息传播,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许多公共事件信息以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第一时间发布出来,缩短了信息发布与事件发生之间的距离,让群众犹如亲临事件现场一般;其次网民用户还可以在线聊天讨论评论对该事件的看法,留言反馈自己的建议、意见,构成维护社交关系新型的枢纽站。

1.2 便捷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手机、ipad等媒介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微博、微信发布、接受各种信息,打破了以往必须电脑登录微信、微博的局限性。如此简单快捷的新型网络媒体能够受到年轻一代的拥护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机APP完成交友、下单、购物等需要,符合年轻人喜爱新鲜刺激的内心需求。

1.3 交互性

微博和微信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搭建起信息发布主体与接收对象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双方的互动交流。并且,这种通过微博进行的互动更加彰显主体性、平等性、针对性,沟通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当今的微时代,数字技术使受众与信息发布者互换位置、网状结构,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愈加明显,人们的传播活动更具草根化、高效、便携。

1.4 平民化

微博、微信是公共的、大众的,每个年龄层次、文化层面的群体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从中体验平等的快乐。

2.微时代下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截至2016年12月,根据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中国网民人数已达7.31亿人,网络普及率达53.2%,其中,手机网民人数占比达95.1%。而95后大学生更是通过手机使用QQ、微博、微信等“微介质”传播“微内容”的最大“客户”群体。对此,有学者提出,“要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大众价值观的影响”在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对公共事件的发展、发生、解决有着深厚的影响。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也曾说: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这充分说明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3.“微时代”对群众思想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1 “微时代”冲击了的传统价值观

青年人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易受各种新奇观念和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一些非主流的思想文化和低俗叛逆信息的煽动。目前,由于微媒体上的信息都是无限的和开放的,“微时代”的各种媒体不但向我们传递正能量,也有一些腐朽的思想、负面的价值观鱼目混珠。微博上有一些网络红人利用自身的名气,宣传一些关于享乐主义、拜金思想的不良信息和言论,混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促使部分学生过度跟风攀比,从而导致盲目消费,不利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3.2 网络的暴力化影响群众的价值判断

网络信息虽然海量,但良莠不齐,在给我们提供科学的资讯、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低俗,暴力等不健康、不科学、不文明的信息。 面对海量的资讯信息,尤其是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庸俗观念的蛊惑,出现思想混乱。微博上一些公众号把微博、微信作为自我宣泄的平台,恶意散布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偏激言论,同时又有部分不良媒体为了刻意炒作话题,从而引起大众热议,以达到提高关注度和点击率的目的。很多网民思想意识比较薄弱,自控能力差,易冲动,看到片面的信息,不管真伪,短时间内转发、评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煽动了某些人的情绪。微博上网络暴力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价值判断。

3.3 媒体的娱乐化降低群众的道德素质

微媒体具有无限性和开放性,微信、微博用户不但有广大普通群众,也有热点名人和偶像明星,一些自媒体利用明星的社会效应宣传、推销产品,或将社会新闻过度的娱乐化,导致各种信息缺乏严谨性。

目前很多网民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缺乏主观的判断能力,受一些公众人物的煽动,效仿名人明星,进行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严重降低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4.微时代下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微时代”作为网络发展的新生事物,以其强大、便捷的功能得到了大众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微时代”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大众的思想价值观,同时也给传统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微时代下的公共事件中,使事件积极正向的有序发展,就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4.1 提高群众素养

在微媒体时代,“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意见领袖”要发挥其作用与影响,必须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即不仅要掌握广阔的信源,还要有较强的解释与理解能力、洞察与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广阔的见识等等,能对某些专门问题提出合情、合理、合乎时势的答疑。我们认为,微媒体的“开放性”决定了人人可以成为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主体,人人都可以成为“代言人”。最关键的是,要物色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媒介素养”的“意见领袖”,引领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培育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政府部门须在各自工作领域和阵线上积极转变为“微角色”,搭建“微平台”,融入群众“微生活”、营造“微文化”、开展“微”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舆论”共振态势。二是要着力提高群众核心价值观“微”教育人才队伍的“媒介素养”。这包括学会如何与群众进行“微交流”;学会如何运用“微语言”;遇到社会热点问题学会怎样“微言大义”;提高自己从“微”处发现大众思想变化状况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解疑能力、言语运用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各大学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创新“微教育”范式。譬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微辅导”模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微教学”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微教育”范式,运用“微语言”,开展“微关怀”、“微交流”和“微学习”;通过从“微”处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微言大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达到教育实效最大化。

4.2 提高监督,净化舆论环境

在微时代,信息主体呈散状态,信息发布自由开放,人人都能发声。这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虚假信息,不健康、不文明、不合法、不道德的言论,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充斥着“微平台”。这种“微乱象”,对群众“三观”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强化对微媒体的监管,净化“微环境”,杜绝“微舆论乱象”,势在必行。

要达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认为,这需要立足于“微媒质”的自身发展特征与规律,创新机制建设,合理引导群众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构建“四个及时”预前处置机制。加强对微博、微信群等“微平台”中的言论与信息的跟踪、收集、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一些有悖于核心价值观的不良或过激的“微言论”和虚伪信息等苗头现象,就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干预、及时处置”,防微杜渐。二是建立“微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各部门及其新闻发言人、要及时关注群众思想动态和“微媒体”舆论现状,正本清源。三是建立“微民”网络道德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微媒体”行为的校级道德规范章程,规范“微民”在使用“微媒体”时所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情操,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合理合法的道德行为,以此培养群众崇高的“微”言行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5.小结

群众要丰富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自制力,正确认识和使用微媒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微博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舆论价值观微信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微信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微信
微信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