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编辑部,北京,100083
当前,国际期刊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国际上大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和斯普林格大举进军中国,国际出版品牌与国内学术出版竞争日趋白热化,不仅抢占国内期刊的订阅市场,而且直接抢夺中国的优质稿源。由于国际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另外我国科研评价指标的片面导向,国内本土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导致国内一流水平论文大量流到海外,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水平,既不利于科研和文化成果在国内传播,也不利于提升我国国内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大量优秀稿件流往国外[1]。稿件学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期刊办刊水平,如果没有大量优质稿件,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将大幅度降低,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稿件回流”。我国学者2016年在Web of Science 发表论文达到43万余篇,占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15.5%,其中我国的英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仅占2.1万篇,只4.88%,说明有95.12%的中国作者的论文流向海外,说明“稿件外流”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避免“稿件外流”,促进大量优质“稿件回流”成为当今期刊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逐一理清稿件外流的原因,针对“稿件外流”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大量优质“稿件回流”,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和科技成果传播做出一定的贡献。
现在科研评奖、高校排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评聘职称等都将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专家表示,一项基金项目评审是否最终通过,到最后就简单地取决于发表的相关国际SCI论文的数量,发表相关国际SCI论文多的申请课题获得资助的机会要远大于发表国际SCI论文少的申请课题。目前,“985”“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把博士生发表国际SCI论文作为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指标,有的学校甚至强调学生发表的SCI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不能低于4,或者必须发表在Q1区的国际期刊上,导致国内优秀的论文大量流往海外。现在,研究生评国家奖学金或其他专业奖学金也把是否发表了国际SCI论文作为重要指标,如果学生没有发表过国际SCI论文,评这些奖学金就会被一票否决。重点高校教师评职称也把发表高水平国际SCI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如果没有发表3篇以上的高水平国际SCI论文,就不具备参评教授职称评审的资格。另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的论文作者实行重奖,而对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没有任何奖励,评职称时也不算科研成果,严重挫伤国内作者发表国内期刊论文的积极性。正是由于以上科研及学术导向及奖励政策导致大量高质量 “稿件外流”。
目前,国内期刊大多办刊质量不高,办刊水平低,国外作者及国内作者引用的较少,传播力小,导致国内作者不愿意将自己的高水平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另外,英语不是中国作者的母语,作者花大量时间下很大功夫完成的英文文章,一般首选投到国际期刊,因为国际期刊显示度高、传播力强,同行引用较多,影响力大;只有当国外期刊拒稿时才会考虑将论文转投国内期刊。再加上大多数国内期刊收取费用不低的发表费,而绝大多数国际期刊是不收取发表费的,从经济上考虑国内作者也会首选把稿件投到国外期刊[2]。
国内期刊一般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外审周期一般为2~3个月,从作者投稿到期刊给出最终录用意见,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一些权威期刊投稿量大,积压的稿件多,有时发表时滞长达18~24个月。当前,作者非常看重论文的首发权,在期刊指标相近的情况下,作者一般会优选发表速度快的期刊,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尽早问世[3]。
有的国内期刊相对国外期刊过于强调稿件的编校质量和排版格式,使作者感觉繁琐。国外期刊一般比较看重论文的学术质量,不太注重量和单位的使用以及图表编排格式等方面。国内期刊一般对语言表达、量和单位的使用以及图表编排格式等编校质量把关很严格,使一些作者感觉到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更方便、更省事。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所在,决定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应把学术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在满足编校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稿件的学术质量。
有时由于国内同行竞争关系或者牵涉利益关系,导致部分国内同行评议不公正、不客观,也容易损伤一部分国内作者向国内期刊投稿的积极性。由于投到国际期刊,国外审稿人一般不会与国内作者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相对单纯,同行评议会更客观,更公正,也会吸引部分“稿件外流”。另外,有的期刊设置不合理的门槛,只发表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的论文,也导致一些非重点高校和非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院所的“稿件外流”[4]。
综合《2016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统计,截止2016年底中国已经有322种英文版科技期刊。2016年,SCI数据库共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5种,比2015年增加了37种[5]。虽然,近年来中国创办了大量的英文期刊,被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以双月刊和季刊居多,月刊和半月刊相对较少,刊物页数少,载文量也偏少,对庞大的中国作者群而言,大量的英文论文没有足够的英文科技期刊发表,简直是杯水车薪,完全无法满足中国作者发表英文论文的需要。每年产生的大量科技论文由于在国内没有足量的合适的科技期刊发表,不得不大量流向国外国际期刊。这也是造成“稿件外流”的一大原因。
针对稿件外流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制定吸引“稿件回流”的政策。“稿件外流”现象不但使大量由国家财政经费支撑的科研项目产生的科研论文流向海外,而且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了使用和查阅这些科研论文要花费资金把这些科研论文从国外出版商手中购买,造成我国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目前,国外出版商针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大量采购国际电子期刊的现状,大幅度提高了国际电子期刊的采购价格,导致我国在国际期刊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丧失。所以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我们也要制定“稿件回流”的政策。例如:(1)鼓励国家财政支持的项目将论文成果首发权放在国内权威期刊,国际上也已经有相关国家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如俄罗斯等;(2)要求科研项目结题时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科研成果;(3)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和专业水平评估时,要求把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论文作为一定的评价指标,占一定的权重;(4)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人员聘评职称时,要把发表国内权威期刊论文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指标;(5)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要把发表国内权威期刊论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委《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我国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6],这项文件规定就起到一定作用,能增强国内期刊论文的话语权,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政策的后续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目前,国内有322种外文学术期刊,而收录于Web of Science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的只有160余种(还有少量中文期刊被SCI收录),仅占JCR的1.4%,由于国内高水平英文期刊数量有限,载文量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学者的投稿需求,导致我国学者的英文论文只能大量流向海外[7]。近年来,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于2013年起连续投入数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两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扶持一批国内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8]。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优秀外文学术期刊。所以,当前中国英文学术期刊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办好国内的英文期刊,增强国内期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会吸引大量优质“稿件回流”。
英语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主流语言,得到广大非英语国家的重视,国内期刊如果以双语出版模式或者将期刊中的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文章以双语出版,必定会吸引大量的国际作者和读者,便于知识传播及扩大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9]。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后会吸引一部分国外作者的稿件,也会更进一步促进国内“稿件回流”。吸引国外作者的优质稿件投到国内期刊,不但可以促进稿源的国际化,而且可以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国内作者的论文和国际作者的论文能在同一本期刊发表,能同场竞技,相互交流,国内作者也会更乐意把稿件投给国内期刊。
国内英文期刊要加强语言润色,狠把语言关,要符合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便于国际读者阅读引用。现在,一些国内英文期刊语言不精练,国际读者阅读起来很费劲,索然无味,导致国际作者不愿意阅读中国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从而导致很少引用中国期刊的论文。国内作者一般看重自己论文的引用情况及传播力,如果没有大量国际作者阅读和引用,也会影响国内作者向国内期刊投稿的积极性[10]。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国内有能力的出版单位提供政策扶持,鼓励其借鉴国际优秀期刊的出版经验将国内学术期刊整体打包推向国际、促进优秀学术内容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为英文刊国际化搭好平台,加大海外传播力度。这样,也会吸引大量优质“稿件回流”。
稿件学术质量决定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决定期刊的生存发展,有关部门对“稿件外流”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期刊主管部门和办刊单位要采取以上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优质“稿件回流”,促进中国期刊走出去,提升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加快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吴锋,王建冬.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检测与评析[J].情报杂志,2013,32(3):66-71
[2]王健.国外学术期刊的运作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4):126-128
[3]李江,伍军红.论文发表时滞与优先数字出版[J].编辑学报,2011,23(4):357-359
[4]胡伟武.《地学前缘》审稿工作的改进做法及其效果[J].编辑学报,2016,28(3):249-250
[5]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59-68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2016-01-12].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6753578.html
[7]王丽华,李来福,刘培一.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创办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4(2):361-363
[8]苏楠.35家科技期刊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J].中国科技产业,2012(12):71
[9]仲西瑶,步召德.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过程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99-302
[10]宋衍茹.英文科技期刊如何快速发展:来自《冈瓦纳研究》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5):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