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8-04-03 03:1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校企院校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03)

0.引言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要求,目前高等教育亟需加强其社会服务能力,这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广义上社会服务包括功能和角色两个方面,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等。狭义上社会服务指高职院校需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从而设置科研、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因此,区域产业发展下,高职院校构建社会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建设社会服务平台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中最具职业性的教育机构,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并为产业发展培养具备专业性技能的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为特殊。而高职院校构建社会服务平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其次,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延伸,成为其发展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此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也是社会服务活动的实现,需要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革新获得企业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旨在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训服务项目,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以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最终拓宽校企互利共赢的空间,也能提升各部分的竞争能力。

2.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2.1 组织构建设想

高职院校有义务履行社会服务责任,构建社会服务平台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可对社会服务平台组织构架进行设想。学校可利用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建立基础社会服务平台。平台建立需具备社会服务基本思想,并将企业服务与职业服务作为平台构建基础。同时,平台的组织机构需包含学校领导、政府官员、学校师生等。学校领导需为平台制定服务纲领,并对服务工作加以引导与协调。政府官员需构建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保障,以确定政策的顺利实施。师生则作为社会服务的代表,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发挥群体作用,提高社会服务工作动力。

2.2 平台构架设想

社会服务平台需包含五个基础平台,分别是管理平台、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研发平台、培训平台。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学校技术、培训、合作等工作制度的规划与实施。并组织对外公共服务活动,将学校领导与工作处共同组成管理平台,对社会服务活动实施管理与协调。技术平台需利用学校的职业优势,建立相关科研机构,促进科研、产业的有机结合,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推广社会服务活动。同时,也可成立专业化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社会服务成果化发展。信息平台主要以服务企业为基础,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互动网站,促进服务企业的数据库的成立,并定期对其维护与更新,形成具备开放特点的信息平台。研发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构建,使高职院校可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此,学校可构建研发团队,开发服务活动,凸显学校的职业特点。最后,培训平台的构建主要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职业化人才。

2.3 平台保障设想

构建平台保障机制首先可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成员的工作职责,构建社会服务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并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三者合一。其次,可构建社会服务平台经济保障机制,将管理经费纳入经济预算,增强经济使用活动性。

3.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3.1 创新服务理念,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

社会服务理念是社会服务平台构建的基础,而在区域产业发展下,需革新服务理念,以促进二者有效相融。为此,首先可促进社会服务与区域产业相融。高职院校只有促进自身专业特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使社会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基本职责。教师也需从单纯教学逐步转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中,以促进自身能力的拓展。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目标,促使学校理论的提升转变为实践性、本质性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增强服务意识,在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建设、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皆需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促使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可主动服务社会,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其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来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还需将区域产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学校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把握发展趋势与现实需求,真正促进产业与高校专业的有机融合,使服务定位更加准确。此外,还需强化学校社会服务活动,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内涵。这便需要高职院校具备办学特色与优势,发挥科研、技术等优势,拓宽社会服务活动范围。同时,学校还需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提升。

3.2 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设计社会服务需求

构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还需把握区域发展方向,设计服务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需把握经济产业发展方向,了解其发展趋势,谋划服务环节,满足社会需求。信息技术、高新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产业形态创新,并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并成为世界产业转型的主流方向。促使高职院校成为国家技能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推进生态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做好服务需求转变的准备,掌握服务活动的主导权利,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需把握国家发展目标,做好服务活动的储备。根据我国技术性职业人才的新需求,可知各高职院校跨专业、跨层次技能在逐步提升。新型商业模式也促进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合作。只有真正保障学校、企业、发展机构的合作,才能做好不同产业发展的项目论证,从而把握发展方向与需求,实现服务活动的储备。此外,还需保障区域产业发展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需按照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的工作要求开展活动,研究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同时,高职院校需按照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区域性特点服务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还需不断研究产业发展需求,把握社会服务发展体系,实现产学研三者有机融合,促进社会服务与产业需求保持一致。

3.3 构建实训基地,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并承担着服务和管理人才的任务。而实训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环境,实现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基础。学生也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使其在校期间便能具备职业技能与丰富的就业经验,实现学校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环境监测中心,为学生提供污染物监测岗位实习环境,满足教学做三位一体模式需求。同时,开展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只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中和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此,高职院校可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构建实训基地,加强专业设施的建设,实现校内实训环境与就业环境的想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亦可开展创业训练与志愿活动等实训环节。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学生创业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思维,推动学生创新思想的成果转化。因此,高职院校可创建创业工作室,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创业影响力,并举办相关创业大赛,优化实训成果。亦可开展志愿服务,结合办学特色提升创新育人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3.4 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协同创新

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是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有效途径与载体。2012年,我国出台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相关意见,要求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等共同设计研发机构,以提升高职院校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引导校企共建合作机制,创新产业技术联盟,鼓励科研人员相互合作,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需根据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任务型教学、实训相结合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为学生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丰富校园实习活动。同时,校企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践基地统一规划与统筹,实现优势互补目标,接受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环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促进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另外,同一专业实训基地可供企业员工使用,解决企业问题,并未员工培训提供场所与设备。此外,还需保障学校与企业联合工作,共同申报项目,打造协同创新机制与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真正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区域产业发展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刻不容缓。从组织、平台、保障三个构架设想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可知当前学校需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创新服务理念,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设计社会服务需求。同时,还需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协同创新,最终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校企院校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