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儿童诗歌写作的教学规律与发展前景

2018-04-03 02:43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李向微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成人诗歌儿童

文 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 李向微

近年来,在日本、台湾等东亚汉文圈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诗歌写作课程蔚然成风。这种母语教学的新模式依托原有的母语启蒙教育、写作能力培养课程,成为语文教学中新兴的辅助手段。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界科研前沿的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试水儿童诗歌写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

一、儿童诗歌写作的滥觞

“儿童诗歌写作”指的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诗歌写作为培养手段,以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母语使用的感觉和美学欣赏水平为目的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诗歌教学常被视作语文教学中的高阶内容。诗歌的实用性低、教学难度大,在考试中一般仅仅以诗歌赏析、默写的形式出现。学习诗歌的目的也大多固定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加传统文化熏陶的层面。从古到今,无论东西方,诗歌的写作都代表着一种语言的最高级文体。在中国古代,写诗是旧士大夫们展示文化资本的手段,在西方,诗歌这种文体也常常是高贵、经典文化的代表。因此很多人以为,儿童诗歌写作应该是也必须是正统诗歌教学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笔者认为儿童诗歌写作与文学经典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诗歌的发展迅速,但是主要以成名诗人为儿童写诗为主,由儿童作为作者的诗歌教学模式要迟至2010年以后才出现。

从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起来看,儿童诗歌的兴起与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观有着密切关系。儿童诗歌的价值被肯定,从一个更广泛的的教育范畴来看,标志着教育者对儿童创造力的认可,长久以来,儿童在启蒙教育中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既然是被教育者,那么其想法、行为都被教育者当作检查和纠正对象,只有符合教育者要求的行为才会被鼓励。由于教育者本身是社会中的成人,难免以成人世界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学生,因此在教育中虽把学生当成“人”,却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在儿童诗歌写作中,教育者首先需要建立一种颠覆的概念——学生的写作可以称为诗首先肯定了学生语言的文学性,打破了“诗歌”的高贵光环。

为什么学生的语言可以被称为诗呢?这就与儿童的天性和社会位置有关了。俗话说童言无忌,所谓“忌”,指的是人类社会已成型的语言规范。比如渔民很少谈论海难和自然灾害,军事组织中不能谈败仗等等。语言规范的形成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社会分工越复杂,语言规范越多,相伴的语言禁忌也越多。有时就会限制到语言本身的丰富性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儿童诗歌与儿童心理的契合,“儿童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具有自己的美学特质。”儿童因为还没参与过社会组织的培训,即使是使用母语也处于尝试阶段,所以在使用时虽然会发生错误,但是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学生就能在既定框架内发挥出自己的语言天赋来。

二、自由是第一创造力

在低年级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常常受困于写作的素材。学生的生活内容单一,社会阅历几乎为零,所以不论是写日记还是看图写话,常常会犯“流水账”这种毛病。

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家长很容易用成人的价值观束缚住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必须要求儿童诗歌积极向上、必须和学习相关等等。但是让我们这些成人仔细想想,现在的小学生虽然社会阅历少,可因为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所以生活中对成人社会的体验远多于十年、二十年前的小学生。教育者们首先应该接受这种现实,同时还应该承认,儿童和成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疲劳和需要娱乐的时候,在成人的世界里对游戏的渴望甚至更久露骨,儿童只是勇于说出一些我们平时生活里不敢说的话而已。

儿童对欲望的表达方式和成人也有明显不同,成人或许有很多种欲望,但大部分都隐藏起来。那么儿童呢?因为社会阅历限制,其实他们想要的非常少,可是又不会隐藏自己,想要的全部都想说出来。比如要“吃鸡腿”、“看电视”和“不被爸妈管教”。这些词语的力量正来自于它的朴素和单纯。如果想让孩子写出真正有感染力的文字,千万要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不受成人价值观影响的创作环境。

三、在诗歌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儿童诗歌写作除了可以锻炼儿童的自由思维和想象力以外,更加实用的面向是锻炼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传统的看图写话、命题作文对于儿童来说,常有一把“格式正确、字数达标”的利剑抵在头上,低年级学生还没学会造句就要去学习组织文章了。面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目标,不仅学生头大,老师改起作文也无能为力,语文的训练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时的订正很难治本。

但是如果老师将写作教学的模板订为一篇三段式的小诗,情况似乎就发生了转变。

例如:

我们俩在家里造了一架飞机,

全部都是用积木做成的,

飞机上堆满了垫子,

我们叫飞机冲上云霄航行。

我们带工具,准备出发,

姐姐说:“喂,别忘带上吃的东西!”

这就够了,姐姐和我呀,

可以航行一整天。

我们玩一天航行,

这游戏呀,真好玩,

可惜呀!姐姐说不玩了,

就剩下我一个人,没人做伴。

在这篇三段式小诗里,小作者描写了一个和姐姐一起玩游戏的故事。从制造“飞机”到预备“飞行”到最后回归现实,段落之间呈现出叙事的递进关系。如果把每一段落看作一句话,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该首诗中句子的语法结构非常完整,而且已经具有了长难句的雏形。同时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是精炼的,短句子里不仅要有内容还要有意象。学生在句子创作中不断打磨语言,养成了用最短的句子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容的习惯,这不就是传统中文里强调的“惜字如金”吗?

更加可贵的是,最后一段里不仅有故事,更加蕴含著作者的情感,联想起孩子的无辜的眼神,更让读者感到无限爱怜。很多低年级儿童在这个阶段的写作都会被指出有“流水账”的毛病,具体而言就是语言不带情感。究其原因在于孩子们对所写的东西缺少感受,没有主观的好恶,纯粹为了完成书写任务而去写作。但是在诗歌文体里,前面两段铺陈够了,第三段有一个自然的抒情要求,这是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经过长时间、高频率诗歌写作的训练,儿童在写文章时就会自主形成“叙述+抒情”的写作范式。当进入高年级的写作学习时,学生在语言上已经有了灵性,在这个基础上去调整段落结构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中国诗歌传统的“赋比兴”是最“天然”的诗歌形态,是人类社会语言规律的反应。“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诗经·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在短短一句诗里,有景物、人物,还有主观情绪。关雎和淑女都是美丽的东西,虽然缺乏西方语言学上关于语法的逻辑联系,但是情感之所相同才是中国诗歌的精髓所在。即使到了现代,我们在民歌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比如著名红色歌曲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在这句歌词里,“山花开”与“主席来”看似无逻辑上的关联,但是在情感上都是群众喜欢的事物,所以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儿童诗歌里,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铺排,最后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这就是儿童思维和传统诗歌逻辑的共同之处。

四、在分享中锻炼阅读能力

儿童诗歌的培训,除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外,还应该通过课堂分享的方式来提高写作效率。在同学完成了诗歌创作的学习任务后,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在班级内带领同学们集体分享。第一步鼓励学生读诗。读诗活动本身就是朗读的一种变体,同时具有个人才华展示的功能。为了要在同学面前展示,学生会主动修正诗句里存在的问题,朗读是创作者检查作品韵律的重要方法,不通顺、用词不精确的地方都可以通过朗读自查。

分享环节除了有益于创作者,对班级里其他同学也有帮助。简单来说,其他同学作为听众一方面可以收获他人的生活阅历。比如一个同学去欧洲旅游了,记住了一些欧洲风情,当他在诗里面表现出来时,这对于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启发,同学们课下就有可能去追问欧洲在哪里?欧洲和中国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一个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好机会。

诗歌不仅要写,更要评论。评出好坏,评出优劣。作为语言的初学者,同学们可能会犯同样的语法错误,老师的评论和同学的评论合在一起,基本就可以注意到诗歌中优美得当的地方,也可以发现那些语法有问题的地方。

猜你喜欢
成人诗歌儿童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成人不自在
诗歌岛·八面来风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