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霞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职业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技术功能性人才,因此在职业院校对毕业生的辅助项目中,如何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便是职校辅导员所格外看重的目标。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当前国内就业难的形式仍然会对其就业过程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职校辅导员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本校毕业生的优先就业概率,就要从了解国内就业结构,熟悉学生群体开始,利用提升自身指导能力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
从辅导员常规工作内容上看,辅导员是学生与校方的直接关联人和管理人,同时辅导员也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重点人员。因此在职业院校中,辅导员的行事地位是唯一且不能被移动的。在就业指导环节中,学生是否能明确自身性格优势和技能长处,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就业方向,是决定其就业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长期直接接触的教学人员,其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和了解的角度对学生的周身状况进行客观分析,进而通过其在长期辅导过程中积累的就业指导经验,为学生指明可考虑的就业方向,或为以校方资源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背景可靠、岗位对口的就业目标。尤其在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变化下,其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而年轻的辅导员能够有效破除自身行政地位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差距,进而可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群体,更明确学生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将就业指导的资源配发更加专业化。以上便是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活动中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
1.充分联系学生群体的专业,构造长效机制
指导就业需要从学生的实际价值和专业特长方面入手,同时为了给学生提出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指导意见,辅导员还应充分研究专业相关的市场动向,保证自身信息内容和就业思想的时效性价值,如此才能稳定就业指导意见的效果和质量。在市场动向的分析中,辅导员不能只看眼前的市场动态内容,还要利用学校可靠资源对市场的长期走向进行判定,争取让学生能够去往具有开发价值、长期发展价值的企业或岗位中就业。
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长期价值的企业,辅导员可与院系领导以及校方商议,要求与这类企业保持长期人才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相对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同时辅导员也不能在合作方面过于安定,要在维系原有合作关系的了解和正面交流基础上,依照市场动态进行新合作的寻觅和培养,争取在学校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扩大学生就业的可聘容量。
2.充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职校学生的毕业年龄已经成年,从生理学上将其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三观体系,而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与短期社会见闻的体会中,职校学生必然会通过本身思想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思考。那么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活动的直接执行者,为了维护学生就业思想的稳定性和实际性特征,就必须要将正向的就业引导思维有效传导给学生。但学生形成就业观念是一个长期的缓冲过程,故围绕在毕业时间段左右的直接教育显然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辅导员可以直接考虑将就业思想的引导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进程中,同时思想接触工作要做到贯穿学生入学到就业的整个时间段,如此才能从范围延展过程中实现思想的潜移默化。
在职业生涯相关的实体课程中,辅导员可联系教材编写人员,针对本校学生的专业取向进行职业类别、市场分析的内容规划。而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配合国家课改的要求,以生为本,将学生放置在课堂主体中,尽力让学生以主动思维参与职业生涯的讨论过程中。当学生整体呈现盲目或空洞状态时,辅导员可联系校企领导或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创业经验、就业经验、工作经验的指导。在经过协商后也可选择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由学生直接将就业方面的疑问进行复述,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解答。
1.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是拥有不同人格不同技能水准的,具有完全分别的群体组织。而就业指导是具有专对性,注重以个人就业指向和实际质量为重点的行为过程。因此辅导员在编排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时,可以保留一概而论的通用模式,但具体的内容不能过于泛泛。具体可首先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主,对于性格极为外向且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可为其提供与直接交流和长期交流相关的就业方向。对于性格内向但执行力极强的学生,辅导员可引导其尽量考虑与执行性相关的工作种类。而对于具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辅导员要深入明确该类学生是的确具有升学的主动意愿,还是处于对就业现实的逃避而选择升学。在进行个性特征的分析时,辅导员一定要透过学生所给的信息表面,明确学生的具体所想,再根据其专业特色进行专项指导,如此便能在学生犹豫不决的阶段内,想学生所想,为学生考虑,实现辅导员指导能力范围内最优的就业辅助。
2.尽力维护“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多指家庭特殊、健康状况特殊、在籍状况特殊的学生。首先在职业院校中不乏存在家庭贫困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此情况下,辅导员要深刻这类学生在人生中的被动地位,要帮助,要多与这类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但沟通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言语和行为不能够带有可怜或救世主的心态。这类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只能在家庭所在地附近寻找工作,对此辅导员要及时发挥心理辅导作用,帮助其找寻靠近家庭地点的,具有长期工作价值且符合其专业特征的岗位,同时辅导员也要尽量与岗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或向学校申请就业辅助资金,帮助其完成就业这一人生难关。而对于因处分导致在籍状况特殊的学生,辅导员也不要有负面的“特别”心理,要及时与其进行就业方向的沟通,尽力帮助其在毕业之前完成学分考试,并尽量向校方协调要求撤销处分,尽可能给予这些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学生宽容和温柔的就业指导。
3.要鼓励创业思想
目前国家在创业维护上极为看重,辅导员可抓住这一点,对于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施以创业相关的思路引导,一旦这些学生有意愿且家庭条件较好,那么辅导员就可联系校内或校外创业群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当学生能在模拟课程中提供较为成熟的创业计划时,教师可组织这类学生参与别校创业园区或直接参与,让其在充满竞争性和较为安全的场所中充分发挥自己在创业方面的所想,并利用他人经验充实自身。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在平时特别留意不同方面的人才,并将其介绍给创业人员,使其在交流过程中自动形成一个同专业或专业吻合的全面的功能团队。进而用组队创业提升学生就业的实际价值。
就业指导项目中蕴含的知识层面较广,且市场动向瞬息万变。因此辅导员若要稳定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明确人才市场、专业市场、新兴企业等多项内容的实际动向,还要维持与学生沟通的交谈能力、日常管理能力等。但职校辅导员多为非专业人员出身,因此辅导员必须针对学生管理、心理辅导、就业理论、市场变动分析等方面不断精化自身能力水平。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分批组织辅导员群体参与辅导相关的座谈会、专家讲座或就业相关的交流会、就业体验园区等活动内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是比较稳定的,但稳定状态下其断然不可故步自封,一定要报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辅导工作。
一方面适当吸纳一些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咨询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进人辅导员队伍,与原有的辅导员一起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交流创新,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基础环节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互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专题辅导;也可以选派辅导员与相似学校、兄弟院校之间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交流、学习和讨论,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就业是学生完成校园学习任务的终点,也是学生开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因此就业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而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职业院校辅导员若要对学生展开有效就业指导,就必须要从促进整体就业、充实学生生涯规划体系以及鼓励创业思想等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阶段式、渐进式的指导。如此才能以最适合学生的就业角度,鼓励其迈出人生转折的重要一步。
[1]段丽敏.对职业院校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2015(7):50-51.
[2]吴璇.高校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96-197.
[3]张玉荷.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探索科学,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