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超,曾建明,王璐,郝心愿,郑梦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农业生产,良种先行。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2016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远超其他生产资料的贡献率。虽然茶树良种对茶产业的贡献率缺乏全面的统计,但从各地推广良种的统计数据来看,种植良种的亩均效益较传统品种增效1 000元以上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栽培特异品种的效益增加几倍的实例也非常多。由此可见茶树良种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茶树良种,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茶树品种。良种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高效性,即:良种或是在产量上,或是在品质上,或者产量品质二者兼而有之,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茶树良种还具有区域性和时间性等属性,即一个良种具有一定的生态区域适应性和产业和生产需求的时间跨度,而不是万能的[1]。因此,作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茶树良种,是茶园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良种的正确选择,可以充分发挥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实现多种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茶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利用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各地涉茶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生产单位等对茶树品种选育工作较为重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1985年和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分两批对52个品种进行了认定,包括17个有性系品种以及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龙井43等品种;1994年、1998年和2002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又审定通过了43个茶树品种。2003年新的《种子法》颁布实施后,茶树新品种不列入强制审定范围,为适应这个变化,成立了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在2004年、2006年、2010年、2011年和2014年共鉴定通过了39个茶树新品种。截至2017年,我国育成国家审(认、鉴)定茶树品种134个(其中无性系品种117个)。在117个国家级无性系品种中,适制绿茶品种44个,适制红茶品种15个,红绿兼制型品种33个,适制乌龙茶品种25个(表1)。另外,还有省级审(认、鉴)定品种200余个,37个茶树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这些品种在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满足不同时期市场需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面对如此多的品种,做好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茶园品种规划,是实现茶园优质、高效的关键。农业部在2016年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做强我国茶产业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强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指出了今后我国新发展茶园的方向。因此,新建茶园,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外,还应该在茶园管理上尽量减少外源物料的投入,达到茶园管理绿色高效;生产的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茶园园相优美,环境怡人等。因此,在建园之前,需要根据当地的主要茶类产品布局,产品定位,以及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好品种的调研和良种的选择工作。在良种选择中,应把握以下几个要求[3-4]。
每个茶树品种,都有其最佳的适制性。不同的茶类,其品质各具特色,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在的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都不相同,所制成的茶叶的外形和内质也各有特点。只有根据当地或某一单位的主要茶类或茶叶产品类型,选择适合的品种,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需求的茶叶产品。这是品种选择的首要原则。
表1 通过审(认、鉴)定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品种名单
一个面积较大的茶园,应尽量避免种植单一的茶树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一品种抗性单一引起的病虫害蔓延、冻害、旱害等问题,也可以利用不同物候期品种的搭配,控制春季采摘洪峰,减少劳动力矛盾,提高鲜叶资源的利用率等。另外,一些配合观光旅游的茶园,在品种选择上,更应该选择色彩差异大的品种,如白化、黄化、紫化等品种,以增加茶园色彩的层次性,提升观赏价值。
任何一个茶树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宜种植区域,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品种的环境适应性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品种规划之前,应根据茶树品种审(认、鉴)定的结论,详细了解拟引进的品种的环境适应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引种原则上,一般要求引进地区与良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对于差异较大的地区,则应该在本地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性试种,再根据试种结果确定是否引进。当前我国茶叶生产最大的质量安全问题之一是农药残留,在生产上,种植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对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最经济生态的方法,因此,在选择品种之前,要详细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及拟引进品种的抗性情况,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良种。另外,在国家大力提倡减少肥料施用的大背景下,在茶园中推广肥料营养效率高的品种或耐瘠薄的品种对“减肥”效果明显,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除上述要求外,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今后“谁来种茶”“谁来采茶”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机械化是今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迫切需求。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适合机采的良种。另外,在茶园建设中,要注意尽可能选择无性系良种。因为无性系良种具有萌发期和生长发育一致、品质一致、便于原料采摘和加工及茶园管理等特点。
当前推广的各种品种数量繁多,满足了不同种植者的需要。但对于一个地区的较大生态茶园建设而言,了解品种特性、选择合适品种、注意品种搭配至关重要。生产上一些品种已经推广了许多年,如福鼎大白茶、龙井43等品种,都有较大的栽培面积,生产证明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在今后的生态茶园建设中,应注意选择一些较新的茶树品种,以适应新的消费变革。2010年以来,共鉴定通过适制绿茶的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5个,乌龙茶新品种12个,另有一批较好的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或取得植物新品种权。新建设的茶园可以根据育种者提供的品种特性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种。表2是2010年以来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认、鉴)定的一些较新的代表性良种,表3是一些特异品种,供种植者选择良种时参考[2-6]。
表2 部分代表性良种
续表2
表3 代表性特异茶树品种
[1]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杨亚军,梁月荣.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肖强,曾建明,石元值.茶叶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阮建云,梁桂梅.茶叶标准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韩文炎,李鑫,颜鹏,等.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J].中国茶叶,2018,40(1):10-14.
[6]张友炯,曾建明,章志芳,等.白化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选育报告[J].中国茶叶,2016,38(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