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小燕
如果说微电影是对好莱坞电影的一次冲击的话,那短视频则撬动了人类传统日常生活方式的结构。短视频依托移动手机终端,凭借强大的算法技术和智能分发技术,它不仅在时间层面上占领了我们每天的分分秒秒,更在精神层面上了占领了用户的心智。由于短视频的产业链一味追求高点击率和用户流量,而不考虑内容的粗俗与高雅、虚假与真实,将生产者视为没有情感和精神价值的对象工具,随着技术力量的逐渐强大,工具理性有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趋势。算法技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智能技术进行理性的批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获取资讯和娱乐成为现代人闲暇时间的主要生活方式。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短视频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一方面凭借智能算法收割了大量的手机用户,另一方面也因为其内容制作的粗制滥造饱受世人的诟病。
与传统的长视频相比,短视频对移动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更明显,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短视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 8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手机观看短视频,这为短视频行业流量实现大幅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形式,短视频凭借其光怪陆离的视觉奇观,确实赢得了一大批手机用户的青睐。数据还显示,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但是随着用户新鲜劲头的渐渐消逝,媒介素养的慢慢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未来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将难以持续。
过去,视频的制作是组织传播的行为,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集成和聚合。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凭借几个智能应用软件,就可以进行拍摄剪辑并完成字幕配音,当影像制作专业的门槛被打破,其结果是人人皆是影像生产者,理论上,有多少移动终端用户,就会有多少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者。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只是在做一些自娱自乐的工作,并不能真正将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商业化运作。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和剪辑目前的困扰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原创动力不足导致的新鲜视频少,新瓶装旧酒。多数作品都是目以剪辑原有的视频为主,但世界上哪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呢?等到这些原有的视频资源开发殆尽之后,短视频的内容来源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二是低俗内容导致的无良内容多。目前的短视频内容以博眼球、讲段子等较为低级的内容类型为主,内容不仅低俗化,而且同质化程度非常高。面对这些视频内容,用户的体验降低,他们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内容。过多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讲不再是一种必需品,而是变成了一种负累。三是智能拆条技术导致的冗余内容多。这种情况与早期我们在文字内容生产方面一样,编辑通过对文章掐头去尾就能获得新的文章,现在短视频的产业链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拆条编辑。拆条编辑就是将已经播出的节目内容拆分成时长更短的样式进行编辑。在智媒时代,编辑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拆条技术了,比如智能场景识别技术、人脸认识技术、声音识别技术和场景转换技术等,这些智能拆条技术的使用,为短视频产业提供了更快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但机器拆分得来的这些视频,除了对搜索引擎的“爬虫”有用,比如能够增加网站的收录量,对于真正的受众来讲,这些内容就是一种无用的消息。
如何借助技术把健康优质作品分拣,然后把海量的短视频内容分发给用户成为短视频发展的核心命题。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最早提出了用户画像这一解决方案,他认为如果对用户的诸多信息了如指掌,就无需担心投送无门。他指出“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尽管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但它是基于真实的用户得出的数据。企业通过收集与分析消费者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主要信息的数据之后,可以完美地抽象出一个用户的商业全貌。根据MobData2017年11月的报告,短视频的用户画像基本情况为:(1)基本属性:90后年轻女性为主,24岁以下占比达到六成;(2)学历和收入情况:低学历、低收入用户为主;(3)设备使用情况:OPPO>VIVO>华 为>小 米>魅 族;(4)人群偏好:短视频对战游戏爱好者高居榜首,占比超过三成,是短视频营销的主要目标人群;(5)用户所处的行业:以消费制造业为主、学生和服务业人员为主。概括来看,短视频的用户有这几个特征:一是时间自由;二是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强;三是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四是职业与快消品行业有关。用户画像的实质是信息和人的匹配,但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信息维度非常复杂,上述这些特征并不能360度反映用户内心的真正需要。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自然语言处理只能从高频关键词或者标签与用户进行相似度匹配,而无法与用户气质、性格、生活方式和场景等进行深层次匹配,难以满足用户细腻的心理需要。从逻辑上看,用户画像可以使产品的服务对象更加聚焦。因为每个产品都是为特定目标群的共同标准服务的,当目标群的基数越大,这个标准就越低。如果这个产品是适合每个人的,那么它其实不能服务好每一个人,按照最大公约数原则,它最终只能选择最低服务的标准,最终,用户得到的产品是大众审美的平均值甚至更低。
算法还需善法,善法还需善治。评价一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实际的价值,还要看是否能够有助于提升人的理性精神。算法推荐和智能拆条的技术迭代需要人本精神的价值引领,让智能信息分发更好地体现人的主导性和价值观,让技术在人类可掌控的范围内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技术与流量、内容的关系,让短视频不再只是东拼西凑,而是能陶冶人心的精神食粮。流量至上并非终极目标,短视频更需要回归内容本身。流量仅仅代表了内容究竟能够影响到多少人,它的意义不在数字本身,而是昭示了短视频行业的责任更加庞大。内容行业的发展需要兼顾效率与内容质量,只有这样,短视频行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