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锦旭 周奋龙
1 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区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1 我区农民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不易消化新技术,学习创新意识差,在新技术应用上配合不力。
1.2 农民科技培训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形不成强大合力。培训经费短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宣传不到位,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教育培训难以顺利开展。
1.3 农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入城市务工,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特殊群体为主的劳动力成了农业生产主力军,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
2 建议及对策
2.1 强化政府行为,统筹城乡发展,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健立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计划,成立以区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夯实培训责任,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确定以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牵头,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以“农民科技书屋”为重点,形成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提高对“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认识。
2.2 千方百计筹集培训经费,确保培训顺利进行。一是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区、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对所拨经费要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发放培训代金券,降低收费标准或免费的形式,让更多农民受益。三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民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五是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
2.3 确定培训工作目标。以“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为载体,以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有文化、有专业技能、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为目标,着力抓好三大培训:一是农业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一至两项农业实用技术。二是农民的转岗、转业培训。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三是农民的学历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使农民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2.4 大力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在今后的培训中,不仅要向产前的良种、良畜、良禽等新品种和新农机、新农资进行培训,而且向产后的储藏、加工、销售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常规技术的改良和推广,还需要高新技术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传统的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新型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向从事三农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村“两委”干部、村入党积极分子、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要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发扬光大“田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新情况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采取与考察相结合,培训与成果洽谈相结合,培训与培育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与培养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基层干部相结合等形式。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更要加强成人教育农村骨干青年教育和职业农民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同时还要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进步,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创办地方电视教育栏目,增加培训手段,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动脑筋,勇于创新,采用更多广大农民乐意接受,广大农村干部、职业农民和科技人員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使我们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一是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技术含量、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好的技术工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二是职业农民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三是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开发特色产业,创办经济实体,如:办农家院、手工作坊。四是加强培训基地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五是积极鼓励园区、企业举办以招收本地农民工为主的定向委托培训班。六是大力实施“村级信息公路建设”项目,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开展技能培训。七是选择重点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八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作用,制定优惠的政策,使其担当农民科技培训的排头兵和领头羊,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