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城市居民滨水公园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研究

2018-04-02 06:46曾真朱南燕陈烨兰思仁李霄鹤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

曾真 朱南燕 陈烨 兰思仁 李霄鹤

摘 要: 本文以三明市江滨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三明城市居民前来江滨公园活动的主要游憩动机包括个人兴趣、亲近自然与互动、娱乐消遣三种;依据不同的游憩动机将公园游憩者分为个人兴趣类、亲近自然类、娱乐消遣类三种类型。基于不同类型的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出行特征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差异性,提出以游憩者的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公园规划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居民;滨水公园;游憩动机;出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1-0067-07

Research on Recreational Motivation and Travel Characteristicsof Urban Residents's Waterfront Park in Sanming City

Zeng Zhen Zhu Nanyan Chen Ye Lan Siren Li Xiaohe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Abstract: Taking the Sanming riverside park as an sampl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and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urban resident's recreational motivation of Jiangbin park in Sanming, were personal hobby, closing to nature and interaction, entertainment pastim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creational motives,recreationists of park were divided into personal interest class, closing to nature clas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class.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s in the population attributes and recreational behavior have their own differen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planning managing of waterfront park, which were guided by the recreational motive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Key words: urban Residents;waterfront Park;recreation Motivation;travel characteristics

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定的滨水空间,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互动交流、游憩散步等需求[1,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保障,人们的户外游憩活动日益频繁的同时,对于城市滨水公园等公共游憩空间的游憩需求也逐渐提升[3]。为了迎合现代城市居民对于城市滨水公园的多样化需求,滨水公园的建设不能仅限于注重功能主义和传统自然理念,而是应该深入了解滨水公园中游客的游憩动机和出行特征,便于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游憩功能[4,5]。

20世纪80年代,国外旅游学界针对游憩者的游憩动机进行了研究。Dann认为人们外出旅游除了受到自身需要的推动之外, 还存在被外界环境吸引的影响, 就此提出了著名的推拉理论[6]。Devesa等研究了乡村旅游地的游客游憩动机对游憩体验度与游憩行为的影响[7];Sonja等研究了游客对于阿夫顿州立公园的主要游憩动机[8];Gerard等探讨了城市公园中游客的出游动机与环境依恋的关系[9]。相比于国外对于研究动机的丰富研究,国内对于游憩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憩动机的类型、影响游憩动机的因素等方面。刘传安等人选取南海子郊野公园和东坝郊野公园为研究样地,研究郊野公园中游客的游憩动机[10];杨建明、余雅玲选取了三个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场地,按重要性依次列出游客主要游憩动机因子[11];杜娟等基于“推一拉”理论,研究了影响西安农家乐游客游憩动机的推力因子和拉力因子[1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城市滨水公园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杨涛、李爽等人研究了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13];王蓓从公园的设计方式进行了研究[14];许砚梅,舒怀对公园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研究[15]、吴雨针对公园的滨水景观展开研究[16]等等。相关主要集中在公园的规划、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而对于城市滨水公园的游客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分析的研究较少。

游憩动机是激發人们户外出游的冲动、并影响目的地的选择以及进行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内在推动力[17]。以游客的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找出影响游客前来公园活动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居民对于滨水公园的游憩质量,增加其幸福感[18]。有助于优化公园的游憩休闲功能和后期管理,并对后续的人性化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收集

1.1 研究区域概况

三明江滨公园位于三明市区,依沙溪河而建,江滨公园横跨了三元区和梅列区,以其独特的带状形式将两区巧妙的串联起来。从建成至今,三明江滨公园已经成为了三明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公共游憩空间之一。三明江滨公园集亲水性,游憩性,生态性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城市滨水公园的特点,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游览观光、交流互动、休闲锻炼等日常需求。

1.2 数据收集

通过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专家咨询、现场访谈等方法,设计了三明城市居民江滨公园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访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游憩动机调查、出行特征调查三部分。其中,受访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涵盖了性别、年龄、月收入、学历、职业五个选项。游憩动机部分包括欣赏大自然风光、享受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强化体质、缓解工作压力、结交新朋友、消磨时间、获得他人尊重等21个游憩动机描述选项。出行特征包括出行伴侣、出行时段等选项。游憩动机部分的数据统计采用李克特量表,1到5分依次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和非常符合。

调查时间选择在2017年8月25日~9月27日期间进行,调查期间涵盖了工作日以及节假日。对前来江滨公园活动的游人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回收的准确率,采取有偿问卷的形式,并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55份。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来江滨公园游玩的三明城市居民,所以问卷中设计“户口所在地”这个选项排除外来游客的问卷,加上除去随意填写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234份,有效率为91.76%。

受访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1)为:男性占50.43%,女性占49.57%,性别构成较为均衡;年龄分布以中青年和老年人群为主,其中26~40岁占20.09%,41~60岁占40.17%;月收入集中在1 500元以下(23.08%)、1 500~3 000元(25.64%)和3 000~5 000元(28.21%)为主,5 000~8 000和8 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小;来园游客的文化程度以高中、大专、本科三类为主。其中,高中占31.20%,其次本科为28.63%,大专为18.38%;职业构成主要以企业职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员、退休人员、学生四类为主。其中企业职工为22.22%,其次为公务员20.94%和退休人员17.52%,最后学生占13.68%。

2.2 三明江滨公园游客游憩动机分析

2.2.1 数据处理

根据受访游客对21个游憩动机选项的选择情况,运用SPSS 19.0对21个动机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其克朗巴哈系数为0.955(大于0.7),说明该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再借助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来进行检验,其中Bartlett球形检验值4102.599,其概率(p<0.001),KMO值为0.929,表明游憩动机的选项存在公因子,符合进行因子分析。第一次因子分析筛选出3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8.110%。但是,其中“养生散步,保持健康”、“追求身心放松”、“体验更多的乐趣”、“体验公园亲水性”、“缓解工作、学习压力”、“缓解社会压力”6项指标在2 个主因子上载荷均大于0.5,予以删除。“享受自由感”在各主因子的荷载均小于0.5,也删除该项。对保留的14个游憩动机选项再次使用因子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最终累计解释方差为73.032%(如表2)所示。

2.2.2 数据分析

对“获得他人尊重”、“展现个人才华”、“增长见识、获取知识”等五个项目的归纳性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第一个游憩动机因子“个人兴趣”,可以解释29.820%的方差。对“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风光”、“观赏植物景观”、“与朋友、同事一起,交流互动”等六个项目的归纳性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第二个游憩动机因子“亲近自然与互动”,可以解释28.088%的方差。对“消磨时间”、“自我娱乐”、“消除孤独感”三个项目的归纳性语意解释,可将其归类为第三个游憩动机因子“娱乐消遣”,可以解释15.124%的方差。

2.3 公园游憩者类型的划分

为深入分析城市江滨公园游憩者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游憩者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出行特征的差异。以3个主因子得分为数据矩阵,通过聚类分析将江滨公园游憩者进行分类[19]。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江滨公园的游憩者划分成3类较为适宜(表3)。第一类游憩者有132人,在“个人兴趣”因子的数值较高,因此将其命名为“个人兴趣类”。第二类游憩者有53人,在“亲近自然与互动”因子上的数值较高,因此将其命名为“亲近自然类”。第三类游憩者有49人,在“娱乐消遣”因子上的数值较高,因此将其命名为“娱乐消遣类”。

2.4 各类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公园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4),通过研究各个指标P值的大小(若P值<0.05,则表明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在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不同类型的游憩者存在显著差异。

各类江滨公园游憩者的人口属性特征(图1)表明:

性别构成方面(图1a),个人兴趣类和亲近自然类的游憩者中,女性比例都略高于男性。在个人兴趣类游憩者中,女性占52.27%,男性占47.73。在亲近自然类游憩者中,女性占52.94%,男性占47.06%。但是,在娱乐消遣类游憩者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占39.22%,男性占60.78%。從各类游憩者性别比例可以看出越来越多女性正在积极的使用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也应该重视女性对游憩空间的需求性。

年龄构成方面(图1b),个人兴趣类游憩者以“41~60岁”年龄段最多,占51.52%,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亲近自然类游憩者中除“18岁以下”年龄段分布较少,其余各年龄段所占比重较为集中,相互之间差异不大,其中“26~40岁”年龄段最多,占27.45%,“41~60岁”年龄段占25.49%,“60岁以上”年龄段占23.53%,“18~25岁”年龄段占21.57%。娱乐消遣类游憩者在“60岁以上”年龄段最多,占50.98%,其次为“41~60岁”年龄段占25.49%,以老年人为主体。综合来看,在各类游憩者中,中老年游客群体依旧是占大部分。

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图1c),个人兴趣类游憩者的文化程度分布较为分散,以高中/中专占据比例最高,占33.3%。這是由于个人兴趣类游憩者中学生的比例和年龄处于“18岁以下”的比例高于另外两类,这类人群充满好奇心,对外物的接触主要以个人兴趣为主。亲近自然类游憩者中本科学历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比重,占45.10%。因为该类游憩者的年龄段在“18~40岁”的居多,职业以公务员和企业职业为主,所以受教育程度较高。娱乐消遣类游憩者的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初中以下、本科三类为主,依次为33.33%、23.53%、21.57。娱乐消遣类游憩者中老年人分布较多,涉及范围较大,因此该类游憩者的文化程度呈多样化。

职业构成方面(图1d),个人兴趣类游憩者的职业构成分布相对分散,以企业职工和公务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7.27%和20.45%。亲近自然类游憩者的职业构成分布也较为分散,以公务员所占比例最高,占27.45%,其次为企业职工,占23.53%。娱乐消遣类游憩者的职业构成中,离退休人员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类型,占35.29%。这是由于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较多,可以经常去公园活动。公务员和企业职工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稳定的节假日,去公园活动的频率也相对较高。

基于不同的游憩动机将游憩者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基于不同游憩动机的游客人群的人口构成特征,进而深入分析不同类型游憩者的出行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或者共性,探寻不同类型活动人群的游憩需求,对于公园现状规划与后期优化有所帮助。

2.5 各类公园游憩者的出行特征分析

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公园游憩者的出行特征(表5),通过研究各个指标P值的大小(若P值<0.05,则表明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发现3类公园游憩者在到达所需时间、出行时段、出行同伴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出行方式、出行频次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类型的江滨公园游憩者的游憩出行特征(图2)表明:

出行方式方面(图2a),各类游憩者主要以步行和公交车为主。其中,选择步行的出行方式在各类游憩者中的比例所占最高,其次是选择乘坐公交车。因为江滨公园的位置就在市区,其对外交通的可达性较高。许多游人选择步行出游,既不消耗太多时间,也满足其休闲散步的需求。

出行时段方面(图2b),各类游憩者选择“时间不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表明了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下,由于工作、学习等客观原因,许多人对于自身户外活动的时间段处于不能完全自我选择控制的情况,大部分人随机的选择某段空闲时间出门活动。在个人兴趣类游憩者中“时间不定”占43.94%,其次为“1800以后”占31.82%。在亲近自然游憩者中“时间不定”占49.02%,“1800以后”占35.29%。由于“1800以后”时间段正好处于下班、放学的时间段,人们就会适当选择来江滨公园散步或者锻炼,因此选择“1800以后”时间段活动的游憩者比例也较高。在娱乐消遣类游憩者中“时间不定”占37.25%,其次为“900以前”占29.41%,“1800以后”占27.45%,娱乐消遣类游憩者以老年人群居多,晨练散步占据很大比重。所以选择“900以前”时间段的比例有所增加。

出行频次方面(图2c),个人兴趣类游憩者的出行频次以“每天至少一次”所占比重最大,占28.79%,其次“2~3天一次”占21.21%。说明该类游憩者对于公园游憩的需求较强,这与该类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有关。亲近自然类游憩者的出行频次分布较为分散,“2~3天一次”和“每周1次”的比重较大,分别为21.57%和13.73%,该类游憩者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去公园活动的时间有所限制。在娱乐消遣类游憩者中,选择“每天至少1次”的比例占49.02%,远高于其他选项。原因在于该类游憩者以老年人为主体,选择每天来公园活动的人群比重较大。

出行伴侣方面(图2d),个人兴趣类游憩者的出行伴侣以“朋友/同事/同学”和“独自一人”占较大比重,分别为45.45%和30.30%。亲近自然类游憩者的出行伴侣以“朋友/同事/同学”和“家人/亲戚”为主,分别为39.22%和31.37%。娱乐消遣类游憩者的出行伴侣中,“朋友/同事/同学”占41.18%,“家人/亲戚”31.37%。在各类游憩者对于出行伴侣的选择中可以看出,选择“朋友/同事/同学”作为出行伴侣的比例最高,选“邻居”作为出行同伴的比例都处于最低,从侧面也反映出现代城市居民邻里之间交往有限、缺乏互动的现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三明城市居民前来江滨公园的主要游憩动机包括个人爱好、亲近自然与互动、娱乐消遣三大类,体现了城市居民在江滨公园活动时所具有的游憩倾向性。鉴于不同的游憩动机,将公园游憩者分为个人兴趣类、亲近自然类、娱乐消遣类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出行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通过对江滨公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与出行特征的探讨分析,以期为城市江滨公园的现状优化和未来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3.2 建议

(1)重视游憩动机的倾向性,契合游人出行需求。“个人爱好”和“亲近自然与互动”是三明城市居民江滨公园游憩的重要动机,其次为“娱乐消遣”。因此,江滨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重点体现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保证公园整体环境良好、各类配套设施齐全,从而契合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需求。江滨公园的文化景观的建设可以延续以文化景观墙的建设为主体,文化景观小品为辅,景观墙上配上独特的闽学文化、习俗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搭配江滨公园特有的线性空间,供游人在行进休憩间参观。由于江滨公园的人流量较大,垃圾桶的数量分布要合理,水面上的垃圾要及时处理,杜绝向河内投放垃圾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江滨公园的整体环境良好。各类配套设施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让游人在园内获得更好的游憩体验[20]。

(2)完善江滨公园建设,提升各类人群对其的参与性。随着城市老龄化人群的增多,老年人已经成为公园等城市公共開放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江滨公园的各类游憩者中也以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因此,江滨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例如适当增加带有无障碍坡道的厕所数量。鉴于老年游客的游憩动机以娱乐消遣为主,江滨公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其游憩特征,设置适应老年人游憩偏好和习惯的活动场所,比如在园内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当前城市缺乏专门为少年儿童提供的公共游憩空间。公园应契合少年儿童的特征和需求,增设相应的活动场所和游戏设施。园内个人兴趣类和亲近自然类游憩者中女性比重高于男性,所以城市公园的规划也需要站在女性的视角综合考虑,对于游憩空间和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女性的心理需求和游憩活动[21]。

(3)加强公园夜间管理,打造安全游园体验。根据问卷调查发现选择“1800以后”时间段来园活动的游客占主要部分,且以中老年人居多。应充分考虑游憩者对于夜间游园需求,保障游客的安全。应全面升级园内照明设施,针对部分路段的照明设施失灵进行及时的修复,保证游人进行夜间游园的活动视野,完善河道水系周边栏杆,及时替换部分损坏的护栏,对于亲水广场要增设安全护栏,危险路段的警示牌应放置醒目,保障夜间游园安全,针对夜间来园进行运动慢跑等运动锻炼的游人,应对破损的园路进行填补以满足游客需求[22]。增设监控设施,加强公园管理人员的巡视,全方位打造安全的游园体验。

参 考 文 献

[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

[2]吴必虎,董莉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05):48-50.

[3]张京祥,李志刚.开敞空间的社会文化含义:欧洲城市的演变与新要求[J].国外城市规划,2004(01):24-27.

[4]王润,刘家明,陈田,等.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10,65(06):745-754.

[5]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02):27-31.

[6]DANN G M S .Tourist motivation :an appraisal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8):187-219.

[7]DEVESA M , LAGUNA M , PALACIOS A.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visitor satisfaction:empirical evidence in rural tourism [J] .Tourism Management,2009,30(3):419-428.

[8]Sonja A,Stanis W.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f ParkVisitors: Retesting Constraint Models in Adoption and Maintenance Stages [J].Leisure Sciences,2009,31(2):287-304.

[9]Gerard T. Kyle, Andrew J. Mowen, Michael Tarrant. Linking place preferences with place mean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motivation and place attach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4,24(4):439-454.

[10]刘传安,齐童,李雪莹,等.北京郊野公园游憩动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1):83-88.

[11]杨建明,余雅玲.基于EFA方法的森林游客游憩动机研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3(04):366-372.

[12]杜娟,张红,白凯.基于“推一一拉”理论的西安农家乐旅游者动机实证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0(5):69-74.

[13]杨涛,李爽,刘堃鹏,等.哈尔滨城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建议[J].北方园艺,2015(14):80-83.

[14]王蓓.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设计方式分析与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2):225.

[15]许砚梅,舒怀.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研究——以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6(05):64-68.

[16]吴雨.滨水景观对城市建设重要性研究——以罗源北江滨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4(21):72-73.

[17]贺萍.长沙市居民户外游憩动机与偏好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18]张海霞,周玲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与差异分析——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09):1074-1081.

[19]赵静,宣国富,朱莹.转型期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及其出行特征——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02):113-118.

[20]朱朝俱.基于以人为本的公园改造设计探讨——以葫芦岛市龙湾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6(15):145-146.

[21]孟东生,王静静,贺城.女性视角下城市综合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J].设计,2016(13):26-27.

[22]张红,张姝萌,达良俊.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需求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园林,2017,33(05):91-95.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行为的供给现状调查与优化发展研究
合肥市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特征研究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研究
影响山东省不同经济区域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城市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现状与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探讨
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