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美好时代”

2018-04-02 08:58:5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筑师时代建筑

(广州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建筑师的职业状态

一直以来,建筑师这种涉猎广泛的职业日渐趋向于综合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域仅仅是设计建筑,有些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或者还担起了经营、管理的版块。无论担任何种角色,当中的大多数人,据调查数据显示,都对自己的本职业持有高度的热爱和较高的期待,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着积极地态度。但实际上,建筑师执业创作的大环境却并不理想。在很多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筑师的话语权并不含有多大分量。尽管表面上建筑师貌似在创造城市景观及建筑和设计人们生活空间方面起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执业状态却是被动的,只能在各种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压力下一次次地沦为一颗无奈的“执行棋子”,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可言。这种因体制的不完善和市场规范的缺失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设计质量的普遍低下。很多建筑师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成果,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受限于造价、周期等客观因素,主要还是要迎合领导或甲方的主观审美意志,原有的设计意图被大量地修改,使得建筑师在对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方面的控制力微乎其微。这并非一个健康的现象,更谈不上一个好时代。

因此,对建筑行业的改革可谓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良好的社会创作环境来让建筑师充分发挥其职能。同时,规范的市场和健全的体制也是城市合理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毫无疑问改革是艰难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对资源的重组和生产资料的再分配必定会触及某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造成社会动荡。

二、行业波动中的转变与反思

曾经过去的十多年,建筑行业经历了一段疯狂的时代。曾经业主们会恼怒于建筑师的抄袭和缺乏创新,如今却对千篇一律的方案青睐有加,对未曾有先例的设计嗤之以鼻。在中国这缺少美学教育的大环境下,缺乏建筑学素养是大多掌握话语权的人的常态,所以复制粘贴成了最受追捧的方式,美其名曰是流水线产品。他们不需要计较建筑存在的合理性,似乎只需要有结构工程师的存在就足以把楼盘盖起来,建筑师通过设计所增加的那点价值在大金融时代的背景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从开发商到设计师无不怀揣着指鹿为马的自信。

但是,自2014年以来,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可以说是从热火朝天的丰收季节直接扎进了哀鸿遍野般绝望的寒冬。各种倒闭、裁员、降薪的故事此起彼伏,甲方穷极手段压低设计费并一毛不拔,乙方出于投标拿项目的渴望则遍地撒网、宁滥勿缺,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面对此番厮杀的困境,恐慌的情绪几乎弥漫着整个行业的每一条生产链,即便夸辞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也绝不为过。但我要说,这并非是寒冬的开始,而是黎明前的黑暗,体现建筑师价值的时代已经悄声来临。房地产的火热必定会在短时间内激增大量的从业人员,而大面积淘汰的镇痛则刚好是对过去盲目“大跃进”的反思和修正。

三、构建“美好时代”的条件

当建筑设计开始从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转向追求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平衡时,才能称得上是建筑师的“美好时代”。出于各方面的压力,建筑师对于设计品质的追求的热情日渐萎靡。在买到房子就赚钱的年代,稍微有点创新的项目就立马被捧得天花乱坠,建筑师也乐于这种信手拈来的挣钱。一个建筑师想要获得尊重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致以足够的尊重,如果对一个即将矗立上百年的物体都没有一颗敬畏之心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了。

当人们开始从纯粹的金融角度转向逻辑的使用角度去看待建筑时,才能称得上是建筑师的“美好时代”。目前中国的开发量依旧非常庞大,而且大多数的产品还是停留在地段上的你争我夺,同质化的产品更是不胜枚举,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粗放式开发近乎淹没了建筑师对设计创造的本质的追求。今后的趋势是要增加空间的体验感,讨论空间使用的多样性,即使是狭小的空间也要做的变化多端,对人更富吸引力。这就需要建筑师有更深的造诣和更好的创意,以这种产品为竞争核心的时代,毫无疑问是建筑师最为期待。

当流水线式的惰性开发与模式化的设计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式时,当建筑师开始摆脱可有可无的工具般的傀儡角色,并在项目中的话语变得重要时,这才是属于建筑师的“美好时代”。工程建设上的蓬勃有意无意地让大部分建筑师惰于原创性的设计,模式化的手法和符号开始大行其道,而对领导或甲方的盲目妥协,也很容易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而忽略了工程质量上的严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体系中的盲区,这不但有利于建筑师在摆脱各方面的制约,增强建筑师在工作中的话语权,更能让其积极地去建立自身的使命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建筑师的教育优化策略

建筑师经常在项目任务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对实践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思考,这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好事。国内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一般比较偏重于建筑设计,围绕着建筑设计此外还有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结构等。这些系统的课程设置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无论理论基础还是设计基础都比较扎实。但建筑师的教育是个长跑的动态过程,它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更新的脉搏跳动,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所以除了学校的这一基础环节,建筑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如单位培训或学术交流会等。

众所周知院校内的教育并没有给学生们在经营管理和工程实践方面带来多大的帮助,实践经验是普遍学生缺失的一个版块。而在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一方面想继续提升自身的建筑学素养,挖掘在理论层面上的深度,一方面又难以找到有效可行的学习途径去掌握一些不断处于更新状态的技术。所以如果两者能优势互补,以行之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则必定会对建筑师群体的专业化质量有所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

在学校方面,高年级的设计课程可以与设计单位的实际项目结合,或者让一些学分直接与在设计院的表现挂钩,再或者让资深的工程师不定期地参与到教学和评估上来,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学校本身也要完善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不要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例如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跟进图书资料的更新与管理,资源的有效共享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

在设计单位方面,可以利用学校里面的优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对单位里的员工进行再培训,可以有针对有计划地开设各类培训班,强化员工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更充分地掌握管理和交流的技巧。又或者可以不定期举办些学术交流会或学术展览,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让工作更加高效而具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翔宁,倪旻卿.24个关键词-图绘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境遇、话语与实践策略[J].时代建筑,2011(02):30-35.

[2]余琪.关于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报告[J].时代建筑,2007(02):28-30.

[3]王艺.论述当代建筑师的机遇和挑战_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建筑师职业的现实挑战[J].城市建筑,2014.

[4]姜涌.职业与执业中外建筑师之辨[J].时代建筑,2007(02):6-15.

[5]薛求理,陈晓扬.中国建筑师及其设计实践_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J].建筑师,2003(01):33-39.

猜你喜欢
建筑师时代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HANDS OFF THE WHEEL
当建筑师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